聯邦流離失所者、難民與戰爭受害者部

聯邦流離失所者、難民與戰爭受害者部(德語: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triebene, Flüchtlinge und Kriegsgeschädigte; BMVt ) 是1949到1969年間的西德聯邦部委之一。

在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併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前,西德各各自負責流離失所者的相關事宜。西德成立後,組建了流離失所者辦公室(德語:Amt für Heimatvertriebene),以便幫助流離失所者與難民融入西德社會、扶助戰爭受害者、提供補償與初步援助。在1949年8月的議會選舉後,聯邦流離失所者事務部於9月成立,並接管了相關工作。[1]

該部的首任部長是漢斯·盧卡舍克——一位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員、聯邦議員,及德國流離失所者中央協會(德語:Zentralverband vertriebener Deutscher)的前主席——在戰前,他負責在上西里西亞組織針對波蘭人的宣傳。[2]1969年,在經歷9位部長後,該部宣告解散,其權限被移交至其他聯邦部委。該部門曾出現大量醜聞與爭議:盧卡舍克的繼任者特奧多爾·奧伯蘭德曾是納粹黨的活躍成員、曾負責對猶太人和波蘭人的種族清洗,並最終因其過往而被迫辭職;另一位部長漢斯·克魯格在就任後被曝光參與了波蘭占領區的暴行,也被迫辭職;至於盧卡舍克本人,其離職很可能是前納粹分子密謀的結果。[3]

起初,該部分別於1952年和1953年通過了《負擔均衡法》(德語:Lastenausgleichsgesetz)和《聯邦驅逐者法》(德語:Bundesvertriebenengesetz),它們是該部日後進一步活動的法律基礎。

在該部門要求下以及特奧多爾·奧伯蘭德的領導下,德國組織編撰了《關於德國人從中東歐被驅逐的文件》英語Schieder commission。在該項目的十年間,由前納粹分子特奧多爾·席德英語Theodor Schieder維爾納·康茨英語Werner Conze和民族主義歷史學家漢斯·羅爾特菲斯英語Hans Rothfels領導的「柯尼斯堡圈」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文件為第三帝國的侵略性政策提供了意識形態辯護。 [4]

部長 編輯

姓名

(生卒年)

政黨 任期 時任總理

(內閣)

聯邦流離失所者事務部長(1949–1954)
聯邦流離失所者、難民部長與戰爭受害者部長(1954–1969)
漢斯·盧卡舍克英語Hans Lukaschek
(1885–1960)
基民盟 1949 年 9 月 20 日 1953 年 10 月 20 日 阿登納
(1)
特奧多爾·奧伯蘭德(1905–1998) 全德集團-被驅逐者與被剝奪權利者聯盟英語All-German Bloc/League of Expellees and Deprived of Rights (1950–1955)
基民盟

(1955年起)

1953 年 10 月 20 日 1960 年 5 月 4 日 阿登納
(2, 3)
漢斯-約阿希姆·馮·梅爾卡茨英語Hans-Joachim von Merkatz(1905–1982) 基民盟 1960 年 10 月 27 日 1961 年 11 月 14 日 阿登納(3)
沃爾夫岡·米施尼克英語Wolfgang Mischnick

(1921–2002)

自由民主黨 1961 年 11 月 14 日 1963 年 10 月 15 日 阿登納
(4,5)
漢斯·克魯格英語Hans Krüger
(1902–1971)
基民盟 1963 年 10 月 17 日 1964 年 2 月 7 日 艾哈德
(1)
恩斯特·雷默英語Ernst Lemmer
(1898–1970)
基民盟 1964 年 2 月 19 日 1965 年 10 月 26 日
約翰·巴普蒂斯特·格拉德爾英語Johann Baptist Gradl
(1904–1988)
基民盟 1965 年 10 月 26 日 1966 年 12 月 1 日 艾哈德
(2)
凱烏維·馮·哈塞爾英語Kai-Uwe von Hassel
(1913–1997)
基民盟 1966 年 12 月 1 日 1969 年 2 月 5 日 基辛格
(1)
海因里希·溫德倫英語Heinrich Windelen
(1921–2015)
基民盟 1969 年 2 月 7 日 1969 年 10 月 21 日

腳註 編輯

  1. ^ Klausing, A. Maßnahmen zur Aufnahme und Integration der deutschen Ostflüchtlinge 1945-1952. GRIN Verlag. 2009 [2014-11-17]. ISBN 97836402683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6). 
  2. ^ T. Hunt Tooley, "National identity and Weimar Germany: Upper Silesia and the eastern border, 1918–1922", U of Nebraska Press, 1997, pg. 176
  3. ^ Hitler's legacy: West Germany confronts the aftermath of the Third Reich John P. Teschke P. Lang, page 161, 1999
  4. ^ Im Interview: Wolfgang J. Mommsen. [202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