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顯墓 (碭山縣)

薛顯墓位於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趙屯鎮薛口村[1][2]:80,被認為是明初武將、蕭縣薛顯的墓葬[1]

薛顯墓
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碭山縣
分類不詳
時代不詳
編號不詳
登錄不詳

明初功臣多安葬於南京近郊的鐘山之陰等地。王煥鑣在《明孝陵志》中指,鐘山之陰的明孝陵陪葬墓有15座,分別是李文忠墓湯和墓薛顯墓[3]。而隨著時間流逝,此類墓葬或留存、或湮滅、或重新考古發掘[4]:6—7

民國十三年(1924年),碭山縣民眾在此墓前立石碑一通,曰:「明故大將軍永國公薛公諱顯諡桓襄之墓」,「碭山邑人公立」[1]江蘇省銅山縣張伯英題[2]:80

1974年5月,南京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今南京市博物館)在鐘山之陰、距離李文忠墓約三百米處,對一座明代墓葬進行發掘清理。根據墓誌確定墓主為薛顯[4]:6—7南京薛顯墓在完成清理後,是否保留,不得而知。此前在1971年,碭山縣薛顯墓的封土墳丘已被夷平。1981年,碭山縣復築薛顯墓,高約2.5米,底徑約5米。薛顯墓列為碭山縣文物保護單位[2]:80。2013年,碭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時,薛顯墓已列為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5]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薛仁贵、薛显与合水传说中的薛刚(纲). 合水縣人民政府. 2015-03-17 [2023-06-20] (簡體中文). 薛顯,元末徐均用徐州起義部將[……]第一,關於薛顯生平。《明史》載薛顯為蕭人,《晚笑堂畫傳》注薛顯為沛人。元明清三朝的「蕭、沛」大體包括今豫、皖、蘇、魯四省交界地帶(現在仍有安徽省蕭縣和江蘇省沛縣之名在行用),薛顯籍貫即應屬這一地區。薛顯封地在永城、駐地在泗州、曾謫居海南、卒於今山海關附近,葬於今碭山縣趙屯鎮薛口村。薛顯墓前有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碭山邑人公立」的石碑一通,曰:「明故大將軍永國公薛公諱顯諡桓襄之墓」,這裡的立碑人既非官方也非薛姓族人,而是當地群眾,可見影響力經數百年仍不減。[……] 
  2. ^ 2.0 2.1 2.2 國家文物局 (編). 宿州市;砀山县. 《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下)》. 中國·北京市: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4 [2023-06-20]. ISBN 9787503183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簡體中文). 
  3. ^ 《明孝陵志》卷三·喪葬
  4. ^ 4.0 4.1 執筆:顧蘇寧,整理:李蔚然,發掘:李尉然、季士家等. 《南京市两座明墓的清理简报》. 華夏考古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 2001, (2001年第2期): 6—13 [2023-06-20]. ISSN 1001-9928 (簡體中文). 
  5. ^ 李岩. 砀山县公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碭山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3-03-25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9) (簡體中文). 日前,碭山縣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目前,碭山縣已有省級文保單位2處(天主教堂、南關清真寺),市級文保單位1處(薛顯墓),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