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彈胸甲(俄語:Стальной нагрудник)是蘇聯紅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新型護胸甲,類似於現在的防彈衣。它包括了兩個保護軀幹前側和腹股溝的鍛壓鋼板。這種盔甲被提供給SHISBr(突擊工兵)。

穿著SN-42的蘇軍士兵

簡介

編輯

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蘇聯紅軍於二十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設計了一系列用於士兵防護的防彈胸甲,包括︰

  • SN-38
  • SN-39
  • SN-40,SN-40A
  • SN-42,由厚約2毫米的二塊鍛壓鋼板製成,重量3.3-3.5 公斤。保護面積 0.2 平方米。
  • SN-46

型號中的「SN」代表鋼金屬材料,而數字則是指設計年份。這些款式中只有SN-42被正式投產。這些防彈衣被供應給突擊工兵(SHISBr)及一些裝甲旅的坦克步兵 (Tankodesantnikam)使用。

從實戰中經驗得悉,它能有效保護步兵免受小口徑槍彈和破片的傷害。在100至125米的距離上,德軍MP40衝鋒鎗配備的9毫米子彈沒有能力擊穿這款防彈胸甲。因此它特別適用於城市巷戰,比如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當時德軍使用了大量的MP40衝鋒鎗。

但也因為這種防彈胸甲太重的原因,使它不能大規模推廣。前線戰士對這種胸甲的性能毀譽參半,在巷戰和其他類型的近身戰鬥中非常有用。然而,有時在攻擊中穿著這種沉重的鐵甲也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如果按現代標準,這種胸甲的防彈能力大約相當於第 II 類防彈背心。

  •  蘇聯:SN-42於1942年在蘇軍中使用。
  •   波蘭:東線的波蘭第一集團軍 在1944 年 10 月 31 日共有 1000件。
  •   納粹德國:德軍捕獲一些蘇軍的防彈胸甲來供應德國軍隊,還在德國進行了有限數量的仿製。

類似的設計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鋼胸甲就被德國(Sappenpanzer)[1]、 英國和法國大規模生產。

在 1920年-1930 年,類似的護甲就在波蘭警察中服務。在 1920年-1930 年,幾種類型的鋼製護甲被開發出來為在中國作戰的日軍士兵使用。

參考文獻

編輯
  1. ^ Dr Stephen Bull. World War I Trench Warfare (2): 1916-18. Osprey Publishing. 2002: 11–12 [4 July 2013]. ISBN 978-1-84176-19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3). 

外部連結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