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春卷柯南/雙喜分局
教育方面,自2000年中國和新加坡簽署諒解備忘錄,促進教育合作後,。。
文化方面,⋯⋯
自1990年以來,前往新加坡旅行的中國旅客人數持續增長,至2017年,中國已取代印度尼西亞,成為新加坡最大的旅客來源國[1]。據新加坡旅遊局統計,在2019年,到新加坡旅行的中國大陸旅客達36萬人,創歷年來新高。他們在新加坡的花費達到41萬新加坡元,高於其他主要旅客來源國的旅客,其中又以購物開支為主,佔整體消費的49%,比住宿和餐飲開支(23%)高了一倍[2]。農曆新年假期和暑假是中國大陸旅客訪新的高峰期[3]。另一方面,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在2018年,到中國大陸旅行的新加坡旅客共有約98萬人,在東南亞僅次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4]。來華的新加坡訪客以觀光旅客為主力,因經商或參與會議而前往中國者的比率也明顯高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在2013年,他們總共為中國大陸帶來了9億4300萬新加坡元的外匯收入。較常接待新加坡人的中國省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沿海的浙江省、江蘇省,內陸旅遊省份雲南省,以及部分新加坡人的祖籍地福建省[5]:84-85。截至2019年,新加坡與37個中國大陸城市通航[6]。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新加坡是首個與中國大陸建立「快捷通道」的東南亞國家[7],按照規定,有需要的公務/商務人員經審批後,可在通過冠病檢測的前提下,前往另一國展開公務/商務行程[8]。
影視娛樂方面,新加坡放映中國電影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15年[9],邵氏兄弟早年在新加坡亦以進口中國影片(包括旗下天一影片公司的出品)起家[10]。1949年後,第一部在新加坡上映的中國大陸電影是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1953年),該片和《五朵金花》、《劉三姐》都在新加坡華人社群掀起熱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新加坡政府禁映樣板電影,但准許香港、台灣電影取而代之,直至1980年代才恢復輸入中國大陸影片。新加坡在1984年首次引進中國大陸電視劇《水滸》(1983年)[11],之後又引入《西遊記》(1982年-1988年)、《紅樓夢》(1987年)等中國大陸劇集。這些劇集以親和的方式展示中國的,吸引不少當地觀眾追看,其中《紅樓夢》製作過程嚴謹,受到新加坡華人社群的廣泛好評。同時,1984年至1999年期間,中國大陸共引進約60部新加坡電視劇,早期引進的《霧鎖南洋》(1984年)和《人在旅途》(1985年)都引起不俗的反響。⋯⋯。1990年代,(古裝片合拍、中國演員來新)
- 筆記
- 1984-1999
- 1999後
- Lye Liang Fook. Singapore–China Relations: Building Substantive Ties amidst Challenges.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Singapore: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2018-04-06: 321-340. ISSN 0377-5437. JSTOR 26492784.
- 326,331頁
- 旅遊業方面,前往新加坡旅行的中國旅客人數逐年增長,先在1998年成為新加坡第七大旅客來源國,然後在2002年超越馬來西亞、澳洲(等國),成為第三大旅客來源國,之後在2003年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旅客來源國,僅次於印尼。2016年新中關係陷入低潮時,中國旅客人數反而達到286萬,比去年同比增長36%,收窄與印尼(來新旅客人數289萬人)之間的差距。中國旅客在新加坡旅遊期間的花費也比其他國家的旅客多。最後,中國在2017年超越印尼,成為最大的旅客來源國。
- 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覆蓋多個方面,中國舞蹈團和樂團經常在妝藝大遊行和春到河畔活動演出,中國故宮博物館則在2009年和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合辦「康熙盛世——故宮珍寶展」,並於2017年6月和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簽訂為期五年的諒解備忘錄,就策劃展覽、互借文物、策展/保育人員互訪、文物保育知識交流和探討零售機會等方面展開合作。
- 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新加坡,為中國文化中心開幕。該中心由建築師劉太格設計,旨在促進雙邊文藝交流。兩國的民間交流不限於人員方面,中國在2012年向新加坡贈送一對大熊貓,新加坡動物園也盡力撮合這對熊貓,令牠們盡早開枝散葉。
- 326,331頁
- Zheng & Lye 2015
- p. 240-245
- 中國大眾傳媒傾向以浪漫的方式展現新加坡融合各國文化,和中國大有不同的一面,他們對新加坡的看法更加紛陳,描寫的重點和形象也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改變。
- 1980-1990年代初,新加坡電視劇、電影和流行歌曲傳入中國,塑造了這麼一個形象:新加坡是華語圈的一部分,保留了中國許多文化觀念和社會觀念,當年中國大眾傳媒對新加坡的主流觀點也是如此。從1990年代末開始,中國人開始把新加坡視為多元文化國家,在根本上和中國不是一回事,它既有傳統的一面,也有現代的一面。後來中新人員交流漸趨頻密,網際網路的面世也改變了兩國人民的溝通模式,對新加坡的普遍形象構成重大影響。
- 1980-1990年代初,中新兩國主要以間接的形式進行文化交流,同時新加坡的華語流行文化產品流入中國,能夠迎合中國人的文化口味,營造了新加坡在中國民間的形象。當中最主要的流行文化產品是電視劇,(統計數據,見早報專稿),部分劇集給中國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9年之後,中國減少引入新加坡劇,新加坡劇對中國人的影響自此大不如前,不過《小娘惹》(2008年)、《從唐山到南洋》等回顧新加坡華人如何形成身份認同的劇集仍然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其中,《小娘惹》講述馬來西亞一個土生華人家族的故事,展示了海峽殖民地的土生華人文化,以及20世紀現代思潮流入馬來亞、新加坡之後,新馬華人身份認同的轉變,結果在中國大收旺場。在這部劇集中,只有細節(如飲食、服裝、音樂)能夠影響中國人對南洋的想像。
- 新加坡和香港、台灣一樣,人口以華人為主,而且都是已開發國家/地區。當年中國大陸剛剛改革開放,在經濟上、文化上跟上述三地仍然有莫大的差距。新加坡劇和港劇、台劇一樣,題材上以愛情劇、職場劇、家庭倫理劇為主,表面上呈現了一個變化萬千的世界,可實際上卻展示了華人社會在經濟起飛後所經歷的轉變,對中國觀眾來說,這反映了華語圈的過去,預示了中國未來的面貌,能夠令他們產生共鳴。不過,這只是中國人想像出來的幻象,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建立起自己的影視體系之後,這個幻象也隨之破滅。
- 《人在旅途》(1985年)在80年代末引入中國大陸,頗受中國大陸觀衆歡迎。這部劇集講述兩對年輕情侶在新加坡一家國際酒店工作的經歷,他們的工作環境非常功利,員工之間的競爭也很是激烈,主角最後得放棄愛人,專注事業。雖然這個橋段並不新穎(按:更早的港劇也有這種橋段),但是當年中國不少青年人也打算在工作崗位上闖一片天,同時面臨價值衝突的困擾,因此這部劇集對他們來說具有叫座力。
- 《霧鎖南洋》在中國也取得佳績。這部劇集講述第一代華人移民到新加坡(原文為海峽殖民地)橡膠園工作的經歷,他們不僅要忍受惡劣的生活環境,而且還要應付用高壓手段壓制華工,只管掠奪天然資源的的英國殖民者。這切合了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情緒。
-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新加坡劇開始在中國大陸衰落,被中國大陸電視劇取代。至此,新加坡對中國輸出的主要流行文化產品已經變成流行歌曲,而這些歌曲不一定有南洋風味。……
- 新加坡電影也展示了現代新加坡的社會面貌,但是和新加坡劇一樣,沒有深入探討新加坡的社會文化背景。《小孩不笨》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新加坡電影,講述新加坡實行精英教育,競爭非常劇烈,家長期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勾起中國觀眾的學習經歷。
- p. 240-245
- 新加坡劇影響中國一代人 電視劇的南洋 忘不了的娘惹(死連,但可以從archive.org存檔看原始碼)
-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的電視劇製作能力較差,需要引進香港、台灣、新加坡電視劇填補空檔。這些劇集既能滿足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和娛樂需求,也成為當年大陸人認識世界的窗口。
- 2000年後,新加坡劇開始在中國大陸退潮,原因包括:一、中國大陸觀眾生活水平和品味提升,但是新加坡電視劇找不到突破點,與港劇、台劇、日劇相形見拙。二、新加坡電視台把電視劇送到大陸重新配音,原有的配音特色不復存在,令新加坡劇失去一大賣點。三、中國大陸的電視劇製作能力大幅提高,政府也開始保護國產劇,把新加坡劇推到很早或很晚的時段播放。
- 從《劉三姐》到《中國好聲音》 中國軟實力在本地的前世今生(死連,但可以從archive.org存檔看原始碼)
- 星期二特寫 | 新中兩地影視人 攜手再掀南洋風
-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style/celebrity/article/3044293/michelle-yeoh-lawrence-wong-10-malaysian-and-singaporean
汶萊 |
中國 |
---|
中國-汶萊關係指稱的是中國歷代與汶萊(包括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文萊達魯薩蘭國)之間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汶萊達魯薩蘭國在1991年9月30日建交,並於其後互設大使館,即在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設立的中國大使館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設立的汶萊大使館[13]。雖然截至2015年,汶萊是較晚與北京當局建交的東南亞國家之一,然而中國與汶萊之間卻擁有一段可以上溯到東漢時期的歷史關係[14]。另一方面,兩國在南中國海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有所爭議。
歴史
編輯中國とブルネイの関係は約2000年前、中國大陸に前漢王朝のころからあると歴史家たちは考えている。また、13世紀ないし14世紀ごろに福建省アモイや中華民國金門県を中心とした出身の中國系入植者がボルネオ島に到著し、現在のブルネイ周辺地域に定住し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14]。文獻としては、1225年ごろに趙汝適により書かれた『諸蕃志』には、971年に渤泥國(現在のブルネイのあたりに存在したと考えられる都市國家)から宋王朝に朝貢した記録が殘っている。1408年、ブルネイ第2代スルタン・國王アブドゥル・マジード・ハサンは、明王朝へ入貢していた際に病気を患い死亡し、南京にて埋葬され墓が建立された[14]。到了近代,汶萊在1888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而中華民國則於1912年在中國大陸成立。由於汶萊在1920年代發現石油,很多華人移民都遷往汶萊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成立,當時汶萊仍然是英國的保護國。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到台灣後,曾於1972年在汶萊設立「遠東貿易文化中心」[注 1]。汶萊在1984年1月1日脫離英國獨立後,直至1991年9月30日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互設大使館並互派大使。
政治
編輯近年における二國間の政治指導者の會談は南シナ海の問題と「南中國海各國行動宣言」の確認が主な事項となっている。近年の會談を以下に述べる。2005年に胡錦濤國家主席が[15]、2011年に溫家寶総理がそれぞれブルネイを訪問しボルキア國王と會談した[16]。2013年4月,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訪問中國,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會晤,並發表聲明確認建立兩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17]。2013年10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汶萊出席第16屆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並進行正式訪問,與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舉行會談[18]。
経済
編輯中國とASEAN各國間の貿易における90%以上の品目がゼロ関稅であるように、ブルネイもまた中國に対する平均関稅を12.8%から0.6%に引き下げ、中國のブルネイに対する関稅も以前の平均9.8%から平均0.1%に引き下げ、自由貿易圏を構築している[19]。中國は、ブルネイの基幹産業であるエネルギーの分野において、石油化學・天然ガス事業の數多く參畫している[20]。そのような経済狀況の中、ブルネイには首都バンダルスリブガワンと國內西部クアラ・ブライトの二か所に60年以上の歴史を持つ華僑商業會議所がある[21]。
軍事
編輯西太平洋海軍フォーラムには中國とブルネイ両國ともに參加し軍事協力を行っている[22]。
文化
編輯截至2006年,在文萊居住的華裔人士約有43,000人,佔該國人口逾10%[23]。此外,南京市也已經和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締結姐妹城市關係[24]。
腳註
編輯注釈
編輯- ^ 中華民國與汶萊未曾建立外交關係。
出典
編輯-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lye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Tourism Sector Performance: Q4 2019 Report (PDF). Singapore Tourism Board. 2020 [2020-09-18].
- ^ Visitor Profile. Singapore Tourism Analytics Network.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Singapore Tourism Board. 2020-08-27 [2020-09-18].
- ^ 年度数据. 國家數據. 北京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9 [2020-09-18].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Zheng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Business and Operations Review (PDF). A Decade of Distinct10n: Annual Report 2018/19. Singapore: Changi Airport Group. 2019: 45 [2020-09-21].
- ^ 中国放宽边境管制 允许新加坡等八国包机申请赴华. 聯合早報 (新加坡報業控股). 2020-05-28: 18 [2020-09-21].
- ^ 黃順傑. 入境前后须接受检测 新中快捷通道让公商务人员免隔离. 聯合早報 (新加坡報業控股). 2020-06-04: 1 [2020-09-21].
- ^ The Alhambra. Malaya Tribune (Singapore). 1915-08-25: 10 [2020-09-19].
- ^ Afidah Abd Rahman. Shaw Organisation. Infopedia.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16-04-14 [2020-09-19].
- ^ 黃卓倫. 广播局将播映中国电视连续剧. 聯合早報 (新加坡新聞與出版有限公司). 1984-07-12 [2020-09-20].
- ^ 黃卓倫. 广播局将播映中国电视连续剧. 聯合早報 (新加坡新聞與出版有限公司). 1984-07-12 [2020-09-20].
- ^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07-25 [2015-09-28].
- ^ 14.0 14.1 14.2 China, Brunei: ties that bind. Asia Times Online(英語). 2015-07-25 [2015-09-28].
- ^ 胡錦濤主席、ブルネイ国王と会談 南中国海協力など. 人民網. 2005-04-21 [2015-09-28].
- ^ 温家宝総理、ブルネイ国王主催の歓迎会に出席. 人民網. 2011-11-24 [2015-09-28].
- ^ 習近平主席,ブルネイ国王と会談 戦略的協力関係に引き上げ.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 2013-04-07 [2015-09-28].
- ^ 聚焦:李克强总理出访东南亚及出席亚洲领导人系列会议. 人民網. 2013-10-16 [2015-12-12].
- ^ 「自由貿易圏設立は経済統合への新たなスタート」易小准次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 [2015-09-28].
- ^ ブルネイの石油・ガス産業 (PDF). JPEC レポート. 2013-11-14 [2015-09-28].
- ^ ブルネイの華僑. 拓殖大學海外事情研究所付屬華僑研究センター. [2015-09-28].
- ^ 各国海軍代表団が青島に到着 西太平洋海軍フォーラム出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 2014-04-22 [2015-09-28].
- ^ Brunei(英語).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06 [2015-09-28].
- ^ Daljit Singh; Pushpa Thambipillai.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2.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0 May 2012: 98–. ISBN 978-981-4380-23-2.
外部連結
編輯筆記
編輯由於很多文萊華人在19世紀中葉之後成為沙巴(由英國北婆羅洲公司管轄)或砂拉越王國的居民,因此到了1911年,在文萊居住的華人只剩下736人,當中又以小商戶居多[1]。直至In the modern times, relations are not so near as Brunei became a British protectorate on the 18th century。不過,由於自清末以來移居文萊的人數不多,而當地僑民也沒有要求中國政府在文萊設領,保護華僑,因此清朝和中華民國都沒有在文萊設領。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才在1977年從駐吉隆坡的代表機構派員常駐文萊,並於1978年正式在文萊設立代表機構[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與文萊政府的接觸相當有限[3]。而在1963年3月(汶萊暴亂發生後一個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更表態支持汶萊的「民族解放戰爭」,然而由於地理因素,北京不能夠為發動暴亂的汶萊人民黨提供任何援助[4]。不過,當文萊達魯薩蘭國在1984年1月1日脫離英國獨立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和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各自致電文萊蘇丹哈芝·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祝賀文萊獨立,並宣布北京當局承認文萊政府,希望中國和文萊的關係可以增進[5]。然而,自1984年起可以自行處理外交事務的文萊政府並沒有立即和北京建交:文萊政府在獨立之初定下了三件首要的外交任務,即是加入國際組織和地區組織(特別是東協)、增進與傳統貿易夥伴(美國、日本、西德等已開發國家)之間的關係,以及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回教國家建立關係。文萊政府把派駐優質外交官視為與某國交往的最高規格,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東協成員國,不是文萊的傳統貿易夥伴,也不是回教國家,因此文萊不甚重視與北京建交的事宜。而且,文萊的政治精英(特別是文萊蘇丹)認為共產主義令人厭惡,而這種意識形態因素也令文萊延遲與北京當局建交的日期。此外,文萊的華人社群規模較大(1984年華人佔文萊人口20%),文萊當局也擔心北京當局在文萊設置使領館會為當地帶來安全威脅(印尼曾發生類似事件),故此當地政府便對北京的東南亞策略也有所懷疑[3]。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在當年的聯合國大會上會見文萊外交及貿易大臣穆罕默德·博爾基亞親王之後,文萊和北京當局的官方交往得以開展。此後兩國外長和高官會在聯合國大會和其它國際場合舉行會談,討論兩國建交的問題;中國和文萊政府也開始互致國慶賀電。冷戰結束後,北京結束對東南亞各國共產主義組織的支援,中國亦於1990年與印尼恢復邦交,促使中國和汶萊建交。1991年9月30日,汶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建交,成為最後一個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的東協成員國。自此以來,中國大陸與汶萊之間的政治關係一直友好,沒有衝突。兩國建交後多次派高層代表團互訪(雖然這些訪問通常和在其中一方舉行的地區峰會同期)。兩國發表的聯合公報都強調要尊重雙方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承諾促進兩國關係和中國-東協關係的增進等共同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一直讚賞汶萊遵守一個中國政策。
博爾基亞在1993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訪華的汶萊蘇丹,同時中國和汶萊簽訂協議,設立兩國外交部之間的定期協商機制。1999年,蘇丹再次訪華,期間兩國發表聯合公報,倡議兩國深化彼此間的關係(特別是經濟關係)。自此兩國關係變得更為熱絡。2000年江澤民出席在汶萊舉行的Apec峰會,成為首位訪問汶萊的中國國家元首。
- ^ 劉國堅. 沙捞越的华人. 星洲日報 (吉隆坡). 1986-07-19.
- ^ 陳鴻瑜. 11. 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 臺北: 國立編譯館. 2004-10: 527–528. ISBN 9574544052.
- ^ 3.0 3.1 Storey, Ian. 13. Southeast Asia and the Rise of China: The search for security. Oxon: Routledge. 2011: 268–269. ISBN 978-0-415-32621-6.
- ^ Harun Abdul Majid. Rebellion in Brunei: The 1962 Revolt, Imperialism, Confrontation and Oil.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y 14. London: I.B. Tauris & Co. 2007: 129. ISBN 978-1-84511-423-7.
- ^ 季士家. 中国文莱交往史考略. 史學月刊 (開封: 河南大學、河南省歷史學會). 1987, (2): 89–91. ISSN 058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