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名稱
|
時代
|
概略位置
|
1 |
溫泉寺石刻 |
宋、清 |
北溫泉公園
|
2 |
復興寺 |
明 |
縉雲山
|
3 |
石華寺 |
清 |
縉雲山
|
4 |
白雲寺 |
清 |
縉雲山
|
5 |
紹隆寺(紹龍觀) |
清 |
縉雲山
|
6 |
數帆樓 |
近代 |
北溫泉公園
|
7 |
北泉馨室 |
近代 |
北溫泉公園
|
8 |
清涼亭 |
近代 |
北碚公園
|
9 |
紅樓 |
近代 |
北碚圖書館
|
10 |
中山文化教育館 |
近代 |
中山路
|
11 |
國立二中舊址 |
近代 |
文星場興隆壪
|
12 |
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 |
近代 |
河嘉村(朝陽街道牌坊灣)
|
13 |
國立重慶師範學校舊址 |
近代 |
蘆溝橋村
|
14 |
盧作孚舊居 |
近代 |
文星灣42號
|
15 |
晏陽初故居 |
近代 |
歇馬鎮
|
16 |
梁漱溟故居暨辦學校址 |
近代 |
金剛碑勉仁職中
|
17 |
孫科別墅 |
近代 |
歇馬鎮磨灘河
|
1993年區文管所找到梁實秋先生舊居「雅舍」,並陪同市區有關人士多次視察了「雅舍」。市文化局王川平副局長視察後作出「遷出住戶,就地保護後,市文化局將撥出一定專款給予維修」的意見。由於該址已納入開發商品房的規劃,區文管所即與區城鄉建委、天生房管所、渝碚建築公司協商,並向區政府呈送了申請為區級文物單位的報告,區政府於10月第13次常務會議同意定為區級文物單位。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概略位置
|
1 |
雅舍 |
近代 |
北碚區
|
2 |
文昌宮 |
近代 |
朝陽街道
|
1995年劃入北碚區的江北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编辑
1995年,重慶市實施行政區域調整,江北縣劃入北碚區的水土(不含清南村、十字村)、復興、靜觀、柳蔭、三聖、偏岩6個鎮和皮家山、石壩2個鄉。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概略位置
|
1 |
靜觀禹王廟 |
清代 |
靜觀鎮政府內
|
2 |
灘口牌坊 |
清代 |
水土鎮大地村
|
3 |
兩口牌坊(大樹牌坊) |
清代 |
復興鎮大樹村
|
4 |
文峰塔(白塔) |
清代 |
復興鎮書院村
|
5 |
龍門橋 |
清代 |
復興鎮龍門橋村
|
6 |
感應山大佛 |
清代 |
復興鎮三樹村
|
7 |
中英路權鬥爭紀念地 |
近代 |
復興鎮龍王村
|
8 |
蓮華中學(遜敏書院) |
近代 |
復興鎮書院村
|
9 |
王樸烈士墓 |
現代 |
靜觀鎮橋亭村
|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概略位置
|
簡介
|
1 |
美齡堂 |
1943年 |
北碚區澄江鎮運河村四川儀錶九廠內 |
|
2 |
國民政府中央警衛署舊址 |
清末民初 |
北碚區水土鎮銀頭灣村 |
|
3 |
偏岩古建築群 |
清代 |
北碚區金刀峽鎮偏岩社區 |
武廟、禹王廟、萬年台、龍子仁故居、磨房客棧、玉屏書院
|
4 |
水土摩崖造像群 |
明、清 |
北碚區水土鎮 |
水佛三觀摩崖造像、獅子口摩崖造像、勝水寺摩崖造像
|
5 |
碚石 |
清代 |
北碚廟嘴嘉陵江心 |
|
6 |
天府煤礦越崎辦公室舊址 |
民國 |
天府鎮天府礦務局內 |
|
7 |
天府碉樓 |
民國 |
北碚區天府鎮東山坡村33號 |
|
8 |
縉雲山古遺址群 |
北宋、明、清 |
縉雲山 |
八角井、石山門、衡亭、感應洞、那伽窟、相思岩舍利龕及造像、獅子峰古寨遺址、香爐峰、青龍寨遺址、高觀音
|
9 |
西南俄文專科學校舊址 |
1953年 |
四川儀錶工業學院及四聯集團廠區內 |
西南俄文專科學校專家樓、辦公樓、舞廳
|
10 |
軍令部中央軍需學校北碚舊址 |
1940年 |
蔡家崗鎮二十四中學校內 |
|
11 |
文星閣 |
清代 |
東陽街道黃桷鎮老街朱家沱 |
|
12 |
平民公園 |
清代 |
北碚老城區中心火焰山上 |
|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概略位置
|
簡介
|
1 |
龍王洞高爐 |
清 |
復興鎮龍王村 |
別名爐堆子,復興鎮龍王村一組,建於清代。現已殘缺坍塌,受風雨侵蝕嚴重,底部僅存一殘洞。該高爐地處—山坡上,下距龍王洞1000米上距白雲村(屬渝北區)500米。坡下是龍王鄉到白雲村的石板大路。高爐呈台形,高l0米,底座4*4平方米.頂面長*寬為1.7*1.8平方米。爐內中空,底徑為1.6米,口徑為0.8米.爐口殘,呈三角形.現高1.2米.底寬1.5米.四周現已全部開墾為田土。在此對面200米處的白雲鄉啞口村,還有同時代的殘缺高爐一個。清末時龍王洞附近已有許多煤礦點,1904年英國人力得羅曾在此利用煤炭資源建高爐煉鐵,據傳此爐與英國人煉鐵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