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文氏始祖可追溯至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之二弟文天壁(文壁)。因此寶安文氏世代奉文天祥為始伯祖,奉文壁為始祖。寶安文氏同奉文壁之孫文應麟為三世祖,爾後分支為七房,世居於寶安(今深圳香港)。

源起

编辑

文天祥胞弟文壁於南宋時任惠州太守,其侄(文天祥獨子)在抗時戰死,得悉兄長絕嗣後,文壁為保存血脈開城降元並舉家遷居廣東,後任元朝諫議大夫。文壁有三子,長子隆子,隱居不仕;次子升子,過繼予絕後的兄長文天祥,任元朝集賢直學士,諡蜀郡侯;三子京子,過繼予一同移居廣東,無子出之堂弟天瑞。

爭議

编辑

寶安文氏的共同開基祖為三世祖文應麟,這點素來沒有爭議。文應麟實際上為始祖文壁之孫,而應麟之父應為京子。但亦有作隆子之說,估計有可能是長兄隆子無後或北返任官,而最後由京子之子應麟,繼承了文家在廣東寶安之業。論據為七房有時候會記錄天瑞為始祖,而非文壁,故由此估計應麟之親父是過繼天瑞的京子可能性最大。而文隆子為長兄,故此奉隆子為二世祖,三世祖應麟為隆子之侄。

簡單來說,寶安文氏七房開基祖文應麟,生父實為京子,過繼大伯父隆子承祖業。而文隆子和文京子生父實為文天祥親弟文壁,但文壁歸順元人,故族譜上以堂叔父天瑞為祖。按族譜上流傳:天瑞-隆子-應麟;但推測實際血緣為:文壁-京子-應麟。

祖先實為文天祥之弟,狹義來說,文天祥並不是寶安文氏真正的祖先。所以族上古籍上均記載天祥公為"先祖伯",其中伯有伯父之義。而且實際上文天祥之親子都先後歿於沙場,據了解天祥一脈並無留後。當初為保留天祥之父文儀一脈,相傳文天祥取義前託付弟弟文壁降伏元人。中國各地雖有不少文氏家族也稱文天祥子孫,但推測他們應為文天祥之遠親,而最有血緣關係應數文應麟一脈,即寶安文氏。出自對先祖伯文天祥的敬仰,寶安文氏各房的祭祖都會祭拜紀念文天祥,這是後來各房都有紀念文天祥的由來。

七房源流

编辑

文應麟曾任歸德坊官,後承祖訓不受元朝官職,遷至寶安隱居。應麟有二子:起東和起南。起東生五子,仁、義、禮、智、孚。起南生二子:垂統、垂獻。自此,文應麟的七位孫子,成為寶安文氏七房之祖。

長房: 仁 房,報美(今深圳寶安)。

二房: 義 房,嶺下(鳳凰)及白石廈(今深圳寶安)。

三房: 禮 房,新田(今香港新界)。

四房: 智 房,西山、上頭田及潭頭(今深圳寶安)。

五房: 孚 房,山門及山尾(今深圳寶安)。

六房:垂統房,泰亨及崗厦(今香港新界及深圳福田)。

七房:垂獻房,涌頭(今東莞長安)。

寶安文氏七大房

编辑
 
 
 
 
 
 
 
 
 
 
 
 
 
 
文天瑞
(始祖)
 
 
 
 
 
 
 
 
 
 
 
 
 
 
 
 
 
 
 
 
 
 
 
 
 
 
 
 
 
 
 
 
 
 
 
 
 
 
 
 
 
 
 
 
 
 
 
 
 
 
 
 
 
 
 
文應麟
 
 
 
 
 
 
 
 
 
 
 
 
 
 
 
 
 
 
 
 
 
 
 
 
 
 
 
 
 
 
 
 
 
 
 
 
 
 
 
 
 
 
 
 
 
 
 
 
 
 
 
 
 
 
 
 
 
 
 
 
 
 
 
 
 
 
 
文起東
 
 
 
 
 
 
 
 
 
 
 
文起南
 
 
 
 
 
 
 
 
 
 
 
 
 
 
 
 
 
 
 
 
 
 
 
 
 
 
 
 
 
 
 
 
 
 
 
 
 
 
 
 
 
 
 
 
 
 
 
 
 
 
 
 
 
 
 
 
 
 
 
 
文仁
 
文義
 
文禮
 
文智
 
文孚
 
文垂統
 
文垂獻

七房爭議

编辑

民國,多本名為《文氏族譜》編成,而各房中亦各自有編製族譜。其中因記錄非一時一人一地之作,故多有出入,如始祖天壁說和天瑞說,應麟之父是隆子還是京子,還有七房的源流和順序等,一直存在爭議。

其中一本族譜錄有一首《七房歌》,內容是:「七房畢竟數誰先,長稱報美次新田;嶺石潭溪遞國泰,門尾湧頭最後言。」但據近人考證其記錄之七房順序與文應麟的七位孫子的長幼輩份順序不乎。估計其排序有錯或根據有別,但後人亦難以稽考。

發展

编辑

元朝蒙古人統治時期,寶安文氏族人都過著隱居生活,鮮有上朝任官。直至明朝初年,寶安文氏族人才紛紛開宗祀祭祖,興建祠堂。而寶安文氏族人均奉文天祥為始伯祖,以正氣作作家訓,重視教育,開設書室。因此寶安文氏七房的聚居地中,有大量明清古建築群,作為廣東鄉紳士族,成為香港及深圳的非物質遺產。

因治安考慮,廣東寶安的宗族流行在聚居村落興建圍牆,以保護族人安全。以後因為這文化,寶安廣府民系亦被稱為圍頭人,而寶安廣府民系習慣語言被稱為圍頭話,作為新界原居民文化,透過香港電影和電視而為人所熟知。

清末年間,因戰敗簽署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寶安縣南半地區割讓予英國作為殖民地。而三房的新田和六房泰亨的文氏族人聚居地剛好位處,而被納入香港的新界的土地,有時或合稱新界文氏。其後港英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文氏族人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文氏被列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

隨著香港新界和廣東深圳先後的急速城市化發展,原寶安縣的廣府民系宗族得以利用祖先數百年來累積對土地的經營,獲得富足的生活。寶安文氏七房散居於原寶安縣,繁衍七百多年,一脈人丁興旺,世代書香,是廣東有名的望族,今存後人合起來數以萬計。除了現今香港新界和深圳寶安等的祖居地外,也散落於世界各地。

參考資料

编辑

廣東寶安香港新界文氏家族七大房源流與分佈初探 - 僑歐文氏宗親會

新界文氏簡介 - 萬興之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寶安文氏-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文化體育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寶安文氏:文天祥後人傳唱《正氣歌》踐行忠孝事 - 深圳晚報

文應麟僑寓歸德場 -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崗厦村<文氏族谱> - 深圳福田圖書館

歷史及族譜 Geschiedenis & Genealogie - 僑歐文氏宗親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文氏宗親會(新界)正氣堂舉行新春聯誼會 - 廣東省僑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