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英語:Ovulation bleeding),又称经间期出血,是一类有规律的经间期出血症状[1]。
排卵期出血 | |
---|---|
类型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ICD-11 | GA20.2 |
ICD-10 | N92.3 |
介绍
编辑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第12—14天是排卵日期。排卵期出血情况,是指在此期间雌性激素高峰急速下降,不能维持子宫内膜成长,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出血;也可因为排卵期成熟卵泡分泌雌激素过多,导致子宫内膜充血,引起红血球漏出[2][3]。
排卵期出血往往和女性情绪性压力有关,通常属于正常情况。如果确系排卵期出血,通常出血周期为半天至两天,可不必治疗。如量较多时,可适当使用止血药。有时在排卵期出血的同时,伴有下腹疼痛不适的感觉,这种下腹疼痛可能是由于排卵时盆腔内有浆液性、血性渗出或少量血液积聚造成的。如疼痛较轻、时间较短能用局部热敷止痛者不必药物治疗,如疼痛较剧、且久不能缓解者,须经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其他的疾病[4]。
参考
编辑- ^ 实用疾病护理.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45. ISBN 978-7-5369-3397-2.
- ^ 宋鸿钊. 妇女保健.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 133. ISBN 978-7-302-04217-4.
- ^ 中华性学辞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27.
-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