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光
生平
编辑本姓弘,武则天时避讳,改为李氏。父亲弘孝威,儒者,州里号贞隐先生,与天台山司马承祯为方外之交。李含光年十三,辞家奉道。十八岁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705~707)初,度为道士,居龙兴观。精老、庄、周易。开元十七年(729年)从司马承祯于王屋山,传受道法。唐玄宗得知含光继承司马承祯道法,下诏让他居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一年多后,李含光请求回茅山去编纂经法。此后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谢病不出。天宝四载(745年)冬,玄宗再次命中官赍玺书徵之,入朝后要拜他为师,传授道法,他以足疾推辞,玄宗无奈只好让他返回茅山紫阳观。天宝六载(747年)含光回到茅山,山中原有上清真人许谧、杨羲、陶弘景自写经书,历代传宝,真经秘箓多有散落,含光奉诏搜求完整后,进献给皇帝。天宝七载春,玄宗又欲受《三洞真经》,乃遥拜李含光为玄师,尊为玄静先生,并刻石于华阳洞以记。同年夏五月,紫阳观东陶弘景炼丹处,忽生芝草八十一茎,含光图写芝形奏闻,被下诏以紫阳观侧近二百户,太平、崇玄两观各一百户,并蠲其官徭,以供香火。秋七月,含光又被征至京,居道观以养病。天宝九载春,辞归茅山。其年夏六月,先前生灵芝之所,又产三百馀茎。含光又图而奏之。是岁冬,又徵含光,於紫阳别院馆之。十载秋,含光又恳辞告老,玄宗御制序诗饯别。十一载,含光奉诏,与门人韦景昭等,於紫阳之东郁冈山,别建斋院。
从陶弘景传法于王远知,再传潘师正,再传司马承祯,至李含光已是五代,其所传大正真法,让茅山宗成为天下道学第一宗门。大历四年冬十一月十四日(769年12月16日)遁化於茅山紫阳之别院,年八十七,数千门人前来奔丧,将他葬于茅山雷平山之西面。含光幼年,颇工篆籀,尤善于隶书。却因被人称赞“贤於其父”,此后就投笔不书。直到玄宗下诏让山人王旻诣紫阳观请李含光书写楷书上经一十三纸,以备杨羲、许谧之阙。著有《仙学传记》、《真经》、《本草》、《音义》两卷、《三玄異同論》、《周易義略》及《老莊學說》等書。
唐肃宗多次褒奖李含光,称他「久契真要,深通玄微,游逍遥之境,得朝彻之道。」颜真卿与李含光门人韦景昭、郭闳、中林子殷淑、遗名子韦渠牟等相交,派遣道士刘明素请他撰写了《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一文。现在存世有秘书郎河东柳识所撰、大理司直吴郡张从申书写的《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并序》,碑原在江苏句容,明嘉靖三年遭火毁。前有“李阳冰篆额”五字,后有大字“大历七年八月十四日建”十字。
弟子
编辑参考
编辑-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