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笑》(英語:Laugh, Clown, Laugh![1][2][註 1],是香港一部1958年攝製的國語黑白時裝倫理電影[1],以1940年代的日佔時期天津為背景,由李萍倩執導,鮑方石慧龔秋霞等人主演,被視為鮑方的代表作。本片曾在1959年於廣州公映,至1960年才於香港上映。2011年,本片獲香港電影資料館推選為「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之一。[3]:39

劇情簡介

编辑

故事發生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位處淪陷區(日佔區)的天津。沈子鈞(鮑方飾)是在一家銀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小職員,與妻子(龔秋霞飾)育有三名兒女,其中長女沈慧英(石慧飾)已屆升讀大學之齡,另外兩名兒女仍是幼童,一家五口依靠其不多的薪酬生活。沈子鈞生性樂觀,並具有喜劇表演天賦,閒時喜歡鑽研唱戲相聲魔術等。1943年除夕,他突遭銀行辭退,不敢告知妻女實情,謊稱遣散費是銀行的年終獎金。自此,他對家人強顏歡笑,假裝還在銀行工作,暗中以典當度日。後來沈子鈞偷偷與鄰里關仲平(石磊飾)組成「笑笑笑劇團」,以表演「文明改良相聲」維生,大受歡迎,但因知道妻女嫌棄戲子,只能一直隱瞞。直至女兒沈慧英與結婚對象的家人出席宴會,剛巧「笑笑笑劇團」獲邀在宴會上演出,真相揭露,一家人終於能敞開心扉。[1][4]

演員表

编辑
演員 角色名稱[2] 簡介
鮑方 沈子鈞
龔秋霞 沈妻 沈子鈞之妻。
石慧 沈慧英 沈家長女。
石磊 關仲平 沈子鈞的鄰里及演出拍檔。[1]
王愛明 小妹妹 沈家幼女。
孫祖欣

(演員孫芷君之子)[2]

小弟弟 沈家幼子。
梁衡 顧小潤

製作

编辑

在過去,羅卡等電影研究者注意到本片的故事與1958年在台灣上映、由嚴俊自導自演的《笑聲淚痕》(永華公司發行),頗有相似之處,對兩者的淵源進行猜測。據電影研究者蒲鋒,後來1958年版《笑聲淚痕》的編劇兼副導演李翰祥透露實情,破解了謎團。1958年版《笑聲淚痕》實為重拍自1945年在日佔時期上海拍攝的一部已失傳的同名電影,該部1945年版《笑聲淚痕》(華影公司出品)改編自譚惟翰的小說《笑笑笑》並由他親自擔任編劇,而其導演正是本片《笑笑笑》的導演李萍倩,主演正是嚴俊。換言之,1958年版《笑聲淚痕》及《笑笑笑》(電影)均是源自1945年版《笑聲淚痕》。蒲鋒指出,相較於1958年版《笑聲淚痕》加入不少枝節,《笑笑笑》的故事十分接近1945年版《笑聲淚痕》,但背景城市由原來的上海變為天津[註 2],李萍倩可能有意迴避自己曾在日佔時期上海工作的歷史。[5][6][7][8]

本片是長城電影製片公司1958年製作計劃中的首部作品[2]。據主角鮑方當時所述,本片在該年1月19日至3月15日期間拍攝,在長城作品中屬於較快完成的一部;劇組在其角色沈子鈞的化妝上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最終按照導演李萍倩意見,在眉與嘴勾上弧形線條,並貼上稀薄的圓形鬍子,以展現其樂觀爽朗,忠厚而帶點滑稽的個性;鮑方認為沈子鈞一角「思想感情跳躍幅度大」,甚難掌握。[9]

片中有不少鮑方與石磊進行表演的場景,當中包含了京戲黃梅戲紹興戲廣東戲時代曲演唱。[10]

公映與迴響

编辑

作為左派電影公司的作品,本片曾被引入中國內地公映。其中廣州的公映紀錄比香港還早,1959年2月28日本片在廣州的西濠、美華、樂斯等十一家電影院放映,入場人次被描述為連場滿座。[11]

香港方面,1960年3月25日起於國泰戲院、快樂戲院上映。[1][10]

據中國內地歷史學者张济顺整理史料,1960年本片亦曾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放映,門票在半天內售罄,公眾要求加場。张济顺以本片作為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香港電影在上海反應的代表性例子,他又舉出1958年中國內地本土的大躍進題材電影《常青樹》、《鋼城虎將》在上海入場人次慘淡,相較之下香港電影成績遠勝本地作品。[12]

據長城等香港各左派電影公司於1982年合併而成的銀都機構所發表的統計,本片在中國內地共放映10361場,觀眾共637.8萬人次。[13]:38

評論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英文片名與1928年美國默片Laugh, Clown, Laugh英语Laugh, Clown, Laugh》相同。按長城電影製片公司官方期刊《長城畫報》的介紹文章,英文片名後有歎號
  2. ^ 角色姓名亦被修改。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郭靜寧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五卷(1960-1964).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5: 20. ISBN 962-8050-31-1. 
  2. ^ 2.0 2.1 2.2 2.3 笑笑笑 一部充滿了笑和淚的動人影片. 長城畫報. 1958-02, (84): 16-17. 香港電影資料館索取號:PER CCH 1958 Vol.84 (中文(香港)及英语). 
  3. ^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100 Must-see Hong Kong Movies (PDF).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4-06-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18). 
  4. ^ 林超榮. 笑笑笑. 蒲鋒; 李照興 (编). 經典200 — 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增訂版). 香港: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05: 124–125. ISBN 962-8271-58-X. 
  5. ^ 蒲鋒. 《笑笑笑》與《笑聲淚痕》的背後淵源(一).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5-07-27 [2024-06-30] (中文(繁體)). 
  6. ^ 蒲鋒. 《笑笑笑》與《笑聲淚痕》的背後淵源(二).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5-07-27 [2024-06-30] (中文(繁體)). 
  7. ^ 蒲鋒. 《笑笑笑》與《笑聲淚痕》的背後淵源(三).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5-07-27 [2024-06-30] (中文(繁體)). 
  8. ^ 蒲鋒. 《笑笑笑》與《笑聲淚痕》的背後淵源(四).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5-07-27 [2024-06-30] (中文(繁體)). 
  9. ^ 鮑方. 斷簡殘章──日記裡的片斷. 長城畫報. 1958-04, (86): 40-42. 香港電影資料館索取號:PER CCH 1958 Vol.86 (中文(香港)). 
  10. ^ 10.0 10.1 笑笑笑今放映 鳳凰新人試鏡 新聯招考演員 妙想天開賣票. 大公報. 1960-03-25: 5 [2024-06-30] (中文(香港)). 
  11. ^ 香港影片「笑笑笑」 在穗放映受歡迎. 大公報. 1959-03-03: 3 [2024-06-30] (中文(香港)). 
  12. ^ 张济顺. 隔絕中的想像──香港電影與上海基層社會對西方的反應(五十至六十年代早期). 黃愛玲; 李培德 (编). 冷戰與香港電影.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9: 38. ISBN 962-8050-50-8. 
  13. ^ 鄭傳鍏; 寧礎鋒 (编). 銀都六十(1950-2010). 香港: 三聯. 2010. ISBN 978-962-04-3041-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