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里德伯

瑞典物理学家(1854-1919)

约翰内斯·罗伯特·里德伯[註 1]瑞典語Johannes Robert Rydberg'或者Janne Rydberg,1854年11月8日—1919年12月28日),瑞典物理学家,发现了光谱学中的里德伯公式

约翰内斯·里德伯
Johannes Rydberg
约翰内斯·里德伯
出生(1854-11-08)1854年11月8日
 瑞典哈尔姆斯塔德
逝世1919年12月28日(1919歲—12—28)(65歲)
 瑞典隆德
国籍 瑞典
知名于里德伯公式
奖项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19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机构隆德大学
约翰内斯·里德伯

生平

编辑

里德伯1854年出生于瑞典哈尔姆斯塔德,1873年进入瑞典隆德大学,1875年获得学士学位,1879年发表《论圆锥面的结构》学位论文,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并留在伦德大学担任数学讲座教师。1882年担任物理学讲师,1897年获得物理学助理教授职位,1901年被任命为终身教授,并任物理系系主任。1919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1919年12月28日在瑞典隆德去世,终年65岁。

成就

编辑

1890年里德伯开始从事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发表了题为《化学元素发射光谱结构的研究》的论文。里德伯认为,元素光谱线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线系叠加而成的,它们分别是:位于可见光波段、谱线比较尖锐的锐线系;位于近红外波段、密度比较稀疏、谱线比较弥散的漫线系;以及位于紫外波段的主线系。并且大部分谱线都属于主线系。

里德伯观测了一些列元素的谱线,并从他的同行方面搜集了大量光谱资料。经过仔细研究后,里德伯采用了前人已经提出的用波数波长的倒数)表示谱线的方法,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光谱线公式——里德伯公式。里德伯起初并不知道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已将原子的谱线表示成巴耳末公式。当他获知巴耳末公式后,他发现用波数表示的巴耳末公式是自己得到的公式的一个特例,里德伯公式比巴耳末公式更具有普遍意义。然而里德伯公式仅仅是一个经验公式,里德伯未能深入探究这一公式所蕴涵的物理意义。直到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创立了玻尔模型,里德伯公式才得到合理的解释。

参阅

编辑

延伸閱讀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瑞典语人名Rydberg在现代人名翻译中译作“吕德贝里”,但在指该物理学家时约定俗成译作“里德伯”。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