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衛隊第32師
親衛隊第32「一月三十日」志願擲彈兵師(德語:32.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1]是納粹德國武裝親衛隊的一個步兵師,由親衛隊庫爾馬克訓練營的後備部隊與希爾戰鬥群(Kampfgruppe Schill)等單位編組而成,也是最後一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武裝親衛隊師,「1月30日」即本師成立之日(1945年1月30日)。親衛隊第32師編成後隨即投入情勢危殆的東部戰線,最終在1945年4月底的哈爾貝戰役中遭到毀滅性打擊,極少數突圍的殘部於5月3日在唐格明德向美軍第102步兵師投降。
親衛隊第32「一月三十日」志願擲彈兵師 | |
---|---|
存在時期 | 1945年1月30日-1945年5月8日 |
效忠於 | 納粹德國 |
部門 | 武裝親衛隊 |
種類 | 步兵 |
規模 | 師 |
參與戰役 | 蘇德戰爭 |
指挥官 | |
著名指揮官 | 約翰內斯·米倫坎普 |
標識 | |
师徽章 |
經歷
编辑親衛隊第32師在1944年時預計將編成一個裝甲擲彈兵師,但因嚴重缺乏裝甲車輛與補給,因此決定改編為一般的擲彈兵師。本師的人員來自陸軍後備部隊,並抽出各集中營的警衛部隊編入,陸軍後備部隊在7月20日密謀案之後已被希姆萊接管。為了鎮壓1944年8月爆發的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武裝親衛隊第86志願擲彈兵團「希爾」(Schill)成立,此單位將成為親衛隊第32師的基礎。1945年1月25日,以庫爾馬克訓練營的新兵、未歸建人員與第1、第9、第16預備營等單位組成武裝親衛隊第87志願擲彈兵團「庫爾馬克」(Kurmark),兩個團合併為親衛隊第32師的主力。親衛隊第88志願擲彈兵團遲至3月才完成編組,其官兵來自親衛隊的文職人員、學校學員,甚至國民突擊隊充員。
師屬單位包含砲兵團,來自庫爾馬克與布拉格的訓練營;工兵營則來自赫拉奇科(Hradischko)的親衛隊工兵學校,他們雖然已在希爾團待過,但多半是士氣低落的匈牙利或羅馬尼亞裔官兵。反裝甲大隊除了希爾團的舊部之外,還有來自親衛隊第16師的成員,擁有22輛三號突擊砲與9輛105釐米突擊榴彈砲42。此外本師尚有1個步槍營、1個預備營、1個防空大隊、1個通訊大隊等。
儘管親衛隊第32師於1945年1月30日宣告編成,但許多單位仍缺額嚴重,戰力遠低於預期。然而蘇軍已經進逼奧得河畔,第32師遂於2月強行上陣,編入親衛隊第5山地軍,隸屬於德國第9軍團,協防奧得河西岸的福格爾桑,4月時又移防塞洛作為預備隊。4月16日,蘇軍展開柏林戰役,在哈爾貝包圍了第9軍團;在頑強抵抗後,第9軍團轄下各單位殘部於4月28日突圍,蒙受巨大損失後約有25,000名士兵及平民衝出包圍圈,當然他們已經無力作戰。僅存的親衛隊第32師殘部於5月3日抵達易北河畔的唐格明德,在該地向美軍第102步兵師投降,結束了本師短暫的歷史。
歷任指揮官
编辑- 武裝親衛隊旗隊領袖約翰內斯·米倫坎普(1945.01.30-1945.02.05)
- 武裝親衛隊旗隊領袖約阿希姆·李希特(Joachim Richter)(1945.02.05-1945.02.17)
- 武裝親衛隊上級領袖阿道夫·阿克斯(Adolf Ax)(1945.02.17-1945.03.15)
- 武裝親衛隊旗隊領袖漢斯·肯平(1945.03.15-1945-05.08)
親衛隊旗隊領袖(Standarten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上校,上級領袖(Oberführer)則介於上校至少將之間,可視同准將(德國國防軍無准將軍階)。
編制
编辑- 武裝親衛隊第86志願擲彈兵團「希爾」(Schill)
- 武裝親衛隊第87志願擲彈兵團「庫爾馬克」(Kurmark)
- 武裝親衛隊第88志願擲彈兵團
- 武裝親衛隊第32志願砲兵團
- 武裝親衛隊第32燧發槍兵(Füsilier)營,Füsilier燧發槍兵為榮譽稱號,實際為一般步兵營。
- 武裝親衛隊第32工兵營
- 武裝親衛隊第32反裝甲大隊
- 武裝親衛隊第32防空大隊
- 武裝親衛隊第32通訊兵大隊
- 武裝親衛隊第32預備營
本師所有單位皆未曾齊裝滿員。
相關條目
编辑附註
编辑- ^ Official designation in German language as to „Bundesarchiv-Militärarchiv“ in Freiburg im Breisgau, stores of the Wehrmacht and Waffen-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