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島

东南亚地区

中南半岛[1],或称印度支那半島[1]緬甸語အရှေ့တောင်အာရှ ကျွန်းဆွယ်ဒေသ泰語คาบสมุทรอินโดจีน高棉語ឧបទ្វីបឥណ្ឌូចិន寮語ແຫຼມອິນດູຈີນ越南语Bán đảo Đông Dương半島東洋馬來語Tanah besar Asia Tenggara,法語:péninsule indochinoise),在与东南亚岛屿地区(海洋东南亚)相对时也被称为东南亚大陆地区[2](法語:Asie du Sud-Est continentale)或东南亚半岛地区[3],指亞洲東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的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中南半島包括今日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等地。

中南半岛
印度支那半岛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Indochinese Peninsula
Indochina
人口243,201,036(2019)
GDP购买力平价$2.877万亿(2021)
GDP(国际汇率)$1.485(2022)
国家 柬埔寨
 老挝
 马来西亚西马
 緬甸
 泰國
 越南
中南半島1886年地圖

中文名稱编辑

印度支那半岛中印半岛印中半岛印支半岛印度子那半島印度池那半島,皆是法語Indochine」的中文譯名,意指印度次大陸以東與中國大陸以南之間、受兩地文明體系影響的東南亞大陸地區。現今英語就稱之為「東南亞大陸(Mainland Southeast Asia)」。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中國政府將「支那」視為貶低中國的歧視詞語。1941年,在于右任的倡議下,新創「中南半島」一詞來取代「印度支那」[4]。「中南半島」的意思為「在中國以南的半島」[5]。現今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半島兩個譯名並用[1],但中國官媒對其的譯名仍不統一,或譯「印度支那」[6][7]、或譯「中南半島」[8]。不過,中國大陸出版的地圖及地圖冊上傾向於使用「中南半島」。而在学术領域上的地理学地质学界和歷史研究等方面,對包含indo-china的學術名詞,仍傾向於採用音譯「印度支那」,如地理学上的印支构造期的“印支”,就是源自於音譯的缩写。

歷史编辑

从前2世纪起,中国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

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區域或国家受到中國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響。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國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稱為「法屬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佔領除泰國外中南半島全境。1945年二战結束后,中南半島的英屬殖民地的獨立較為平和,1948年緬甸獨立、1956年馬來亞自治、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馬來西亞聯邦脫離獨立。法屬殖民地則較為艱辛,越南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即展開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美国为了扼止共产主义的扩大而介入越南内战。經歷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離,北越战胜南越统一越南。而后,中華人民共和國苏联的影响有所扩大,印支三国长期受越战影响,当地政治十分不稳,其后因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擊潰红色高棉政權,並意圖扶持親越勢力,引起越柬战争,1979年发生中越战争,当地政局于1989年以前十分动荡。到了90年代中南半岛原法属印度支那三国才实现和平。

生物地理學编辑

在生物地理學上,中南半島生物區是生物地理學分區中東洋界的一個主要區域,包括上述所有國家的本土動植物。[9]

地理编辑

面積約230.2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攝氏20-27 °C(68-81 °F),乾季及雨季較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等,产柚木橡胶甘蔗棕櫚油等,且中南半島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脈(例如橫斷山脈)大部分為中國地區所延伸過來的,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

文化编辑

中南半島國家的文化受到了印度和中國的文化影響[10],受印度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有泰國、寮國與柬埔寨,受中華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為越南,緬甸則為兩種文化的混合區。中南半島國家宗教信仰比例以佛教徒居多[11][12][13][14][15][16],少數為穆斯林印度教徒[17][18]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中国地名委员会.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务印书馆. 1993: 321. ISBN 7-100-00798-4. 
  2. ^ 薄文泽. 东南亚大陆地区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 东南亚研究. 2006, (06): 82–86. 
  3. ^ 李一平. 东南亚岛屿地区先于半岛地区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南洋问题研究. 2000, (01): 48–54. 
  4. ^ 張之傑. 于右任為中南半島正名 (PDF).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 2013, (18): 115–116 [2022-08-05]. ISSN 2075-737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05). 
  5. ^ 于右任,1941,「中南」半島之範圍與命名問題,重慶《大公報》
  6. ^ 村村都有巡逻队 人人都是宣传员. 人民网. 2018-11-21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7. ^ 周恩来六上《时代》封面 不同形象折射中美关系. 人民网.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8. ^ 地热能源利用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需要突破. 人民网. 2019-06-20 [201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9. ^ Biogeographic region – Faun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0. ^ Marion Severynse (编). The Houghton Mifflin Dictionary Of Geography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7. ISBN 0-395-86448-8. 
  11. ^ Malaysia.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12. ^ Thailand.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13. ^ Myanmar.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14. ^ Cambodia.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15. ^ Vietnam.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9-28. 
  16. ^ 2008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September 2008 [2016-12-19]. 
  17. ^ SIDDIQUE, SHARON. Some Aspects of Malay-Muslim Ethnicity in Peninsular Malaysia.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1981, 3 (1): 76–87. ISSN 0129-797X. JSTOR 25797648. doi:10.1355/CS3-1E. 
  18. ^ The Minority Muslim Experience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 Different Path. Routledge & CRC Press. [2021-07-27] (英语).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