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館朝鮮国朝廷在朝鮮半島南部設立的日本人居留地。在萬曆朝鮮戰爭以前,朝鮮境內曾有多個倭館存在,江戶時代倭館被限定在釜山日本方面由對馬府中藩與朝鮮進行外交來往和貿易通商。

倭館
朝鲜语名稱
諺文왜관
汉字倭館
日语名称
汉字 倭館

中世的倭館 编辑

明朝一樣,朝鮮王朝也實行海禁政策,在對中國朝貢的官船以外的其他船隻設立種種限制。後來日本大名和商人數量急增,因朝鮮的種種限制而無法獲利,不少人成為了倭寇,騷擾朝鮮沿海一帶。出於國防方面的考慮,朝鮮於1407年開闢了東萊縣富山浦朝鲜语부산포(今釜山廣域市)和慶尚右道都萬戶所在地的金海府乃而浦(今慶尚南道鎮海市)為興利倭船的入港地點。1410年,日本使送船(官方使者)的入港地點被限定於上述兩地。

當時,對馬早田左衛門太郎把持著對朝貿易的大部分利益。1426年,早田欲在慶尚左右兩道各地進行自由貿易,並向朝鮮提出請求。朝鮮拒絕了,但卻再開了蔚山鹽浦(今蔚山廣域市)一港,作為代償。

當時這些被開放的港口是日本船隻指定的入港地點,然而在不久以後,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定居於此,朝鮮對此加以了制止。富山浦乃而浦鹽浦三港的倭館被統稱為「三浦倭館」。

定居於朝鮮的日本人被稱為「恆居倭」,其首領稱為「頭」,施行自治政策。恆居倭中有些人因為倭館內的人口過剩而居住於外,從事漁業農業,開展秘密貿易並逐漸倭寇化。當初朝鮮對恆居倭行使徵稅權檢斷權,給予了恆居倭的生活以很大的壓力。1510年,因貿易衝突和對朝鮮的不滿,恆居倭以三浦為據點發動了大規模叛亂,史稱「三浦之亂」。對馬島主宗盛親亦派宗盛順出兵朝鮮支援恆居倭。這次叛亂以朝鮮官軍的勝利告終,王府關閉了倭館,後來又重新開放。

三浦倭館 编辑

富山浦倭館 编辑

後被稱為「釜山浦倭館」。其舊址位於今釜山廣域市東區子城台。行政上屬於北方東萊縣管轄。軍事上屬於西方萬戶營廳管轄。1494年約有450名日本人居住。1510年三浦之亂後曾短暫關閉,1512年對馬與朝鮮簽訂壬申約條之後重開薺浦一港,1521年恢復富山浦倭館。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朝鮮之際,釜山浦倭館依然存在,為三浦倭館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

乃而浦倭館 编辑

亦稱薺浦倭館,位於今慶尚南道鎮海市薺德洞槐井里。當時屬於北方的熊川縣管轄。乃而浦是當時最大的倭館,1494年館內在住的日本人達2500人。來到朝鮮的日本人數量突破了日、朝雙方規定的上限,朝鮮開始遣返一部分日本人,但在朝日本人人數依舊在增加。1510年,朝鮮對日本人的貿易進行制裁,導致了三浦之亂的發生。隨後乃而浦倭館被關閉。1512年對馬、朝鮮簽訂壬申約條後再度開放。1544年又因倭寇事件而被再度關閉,此後便永久關閉了。

鹽浦倭館 编辑

位於今蔚山廣域市中區鹽浦洞。當時行政上屬於蔚山舊市街置下的蔚山郡廳管轄,軍事上歸屬于慶尚左道兵馬節度使統治。1426年開港。1494年共有150名日本人居住。1510年三浦之亂後被封鎖,二度恢復後又被關閉。為三浦倭館中規模最小、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

漢陽的倭館 编辑

為了迎接希望通交的日本大名和商人,朝鮮王朝在首都漢陽(今首爾)設立了「東平館」,亦通稱為「倭館」。但是東平館只是純粹的接待日本人的一個建築,裡面並無日本人定居。該地區被稱為「倭館洞」,於20世紀初依然存在。日本統治時代改稱為「大和町」。現為首爾特別市中區忠武路。

近世的倭館 编辑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戰爭之後,對馬遣使赴朝鮮,請求再開貿易,多被送歸。但是被朝鮮捕虜將被遣返的人作出了必死的努力,因此在1607年,朝鮮派出通信使赴日,決定恢復外交關係。對馬藩擔當了江戶幕府朝鮮王朝進行外交交涉的使命,在釜山設立了倭館,被賦予了對朝貿易的獨佔權。1609年,己酉條約締結後,對馬藩在名義上成為朝鮮的外藩,朝鮮授予對馬藩藩主官職,承認其作為「日本國王使者」所擁有的特權。然而除了一次例外,日本使節赴漢城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而日本人離開倭館外出也是被禁止的。

豆毛浦倭館 编辑

1607年,朝鮮王朝又在豆毛浦開設新的倭館。其址位於今釜山廣域市東區佐川洞附近,占地約一萬。豆毛浦倭館被稱為古倭館,其內部以宴享廳(使者的應接所)為中心,由對馬藩建造,建有館主家、客館、東向寺、日本方面的番所、酒屋以及其他日本家屋。1647年,由對馬藩任命的館主常駐館內。因豆毛浦倭館地勢狹小交通不便,貿易難以發展,因此多次向朝鮮朝廷提出遷移倭館的請求。1673年,朝鮮朝廷同意了請求,並於1678年將倭館從豆毛浦遷至草梁。

草梁倭館 编辑

建于1678年,位於今釜山廣域市中區南浦洞龍頭山公園一帶,占地約十萬坪。相對於豆毛浦倭館,草梁倭館被稱為新倭館。依龍頭山的廣大敷地而建,有館主屋、開市大廳(交易場)、裁判廳、浜番所、 辯天神社等其他神社以及東向寺、日本人(對馬人)住居等建築。

被允許居住在倭館內的日本人,在松前藩派遣的館主之下,有代官(貿易擔當官)、橫目、書記官、通詞的役職者及其屬官,以及小間物屋、仕立屋、酒屋的商人。亦有數名學醫者和朝鮮語學習者滯留館內。當時,朝鮮王朝醫學先進,不少日本的藩醫和町醫來到倭館,學習婦科外科針灸等醫學知識。1727年,日本儒學家雨森芳洲對馬府中藩設置朝鮮語學校,其中優秀者獲得赴倭館留學的資格。估計長期滯留倭館者約有400人至500人左右。

與倭館相關的貿易 编辑

中世的倭館貿易為:日本方面輸出硫磺,以及經琉球而間接獲得的南方特產、赤色染料蘇木胡椒香料類商品,轉賣朝鮮;朝鮮方面的輸出品以木棉和綿為中心。在中世,木棉尚未在日本進行大規模種植。直到江戶時代,日本才沒有進口木棉的必要。日朝之間正式的官方通交貿易往往是朝鮮將大藏經等書籍輸入日本。

近世的倭館貿易是:日本方面輸出硫磺以及其他南方特產;朝鮮方面則輸出人參、虎皮等朝鮮產品。江戶時代前期,朝鮮最大的輸出品為生絲織物等中國產品。當時日本絹品質差劣,高級衣料多使用中國絹。因倭寇騷擾,明朝與日本關係惡化,明朝禁止日本船入港,致使日本無法獲得中國絹。而朝鮮能通過對中國的朝貢貿易和國境貿易獲得大量中國絹。對馬藩因此通過倭館貿易從朝鮮買入絲綢,壟斷了日本的絲綢貿易,獲得了巨額利益。對馬藩雖然是外樣大名,但該藩的實際俸祿高達十萬以上,比其他外樣大名高。

然而18世紀日本的絹生產技術得到了提高,購入的中國絲綢數量開始減少,釜山的倭館貿易受到了衝擊。雖然朝鮮禁止向日本人傳授種植人參的方法,但後來日本國內仍舊成功栽培了人參。另一方面,日本國內銀產量銳減,銀的輸出被禁止,銅和金成為主要輸出品。因此在18世紀以後,倭館貿易就衰退了。

倭館的廢止 编辑

1867年,對馬藩家老來到釜山倭館,向興宣大院君通告了江戶幕府垮臺、明治政府成立一事。因江戶時代對朝通交時幕府將軍皆稱「日本國大君」或「日本國王」,朝鮮以「日本新掌權者自稱天皇」的理由拒絕接受國書。1871年,日本廢藩置縣,對馬藩被廢除,對朝鮮的外交權由外務省接收。1872年,日本外務丞花房義質日语花房義質到達釜山,要求接收草梁倭館,改為日本公館。朝鮮十分強硬地拒絕了這一要求。日朝之間因此產生了不少外交問題,日本國內支持「征韓論」的勢力逐漸抬頭。日本終於1876年的江華島事件中用大炮和軍艦轟開了朝鮮的國門,翌年,日朝雙方簽訂《江華條約》,朝鮮承認日本外交使節可以在漢城駐留,並廢除了倭館。釜山倭館的200年歷史至此結束。

現存的倭館地名 编辑

韓國慶尚北道漆谷郡倭館邑,為該郡郡廳所在地。倭館驛也是京釜線上的一個車站名,位於京釜高速道路交匯處。該地區曾是萬曆朝鮮戰爭時期日本軍隊的兵糧集積場所,故名倭館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