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據
(重定向自军阀割据)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
割據是指在一個國家内,一些可称为军阀、豪強的地方政治勢力或政權,擁有一定武裝力量,对外强调其控制之地區脱离原国管治架构而高度自治,不承认既有中央政府的地籍、税赋、人事等对地方的管治权力,形同分裂對抗中央的情況。
歷史上的割據编辑
亞洲编辑
中國编辑
- 諸侯割據(春秋戰國時代)
- 秦末民變(秦朝末年大澤起義至西漢初年垓下之戰)
- 新末民變(新朝末年赤眉、綠林起事至東漢初年劉秀登基)
- 州牧割據(東漢末期、三國時代)
- 八王之亂(西晉年間)
-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至隋文帝統一全国)
- 安史之亂(盛唐年間)
- 藩鎮割據(唐朝中晚期、五代十國)
- 元末民變(元朝末年至朱元璋统一全国)
- 明末民變(明朝末年至康熙滅三藩、明鄭)
- 軍閥割據(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在中國,一般歷史學家認為袁世凱是「軍閥之父」:㈠袁世凱統領北洋軍,北洋軍是軍閥部隊前身;㈡袁世凱當總統時故意將北洋軍人勢力擴展至中國中南部;㈢袁世凱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形成「政治軍事化」;袁世凱在1914年把各省都督改為將軍,只管軍事,另設巡按使掌民政,牽制地方軍人力量;袁世凱死後出現軍閥割據,兩者關係重大,但絕非他個人希望[1]:21-22。[註 1]之後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但實際上各軍閥勢力只是被中國國民黨收編,軍閥勢力並不受國民政府控制。
- 台澎金马割據(第二次国共内战)
日本编辑
朝鮮半島编辑
印度编辑
西亞编辑
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编辑
歐洲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 1.0 1.1 1.2 (香港大學歷史系名譽副教授)連浩鋈博士(Dr. Alfred HY Lin). 《改革-革命-再革命-繼續革命-告別革命(改革開放)的歷程(1900-2000年)》(中國歷史科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講座紀錄). 香港教育局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2009. ISBN 978-988-8006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