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隶

明朝省份
(重定向自北直

北直隶明朝的地理名词,原稱北平,并设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北平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和北平等处都指挥使司管理。永乐五年起改称北直隶,为八、二直隶州统称,與南直隸並稱,是明朝南北两大直辖区之一。

北直隶
简称:北直
非行政区
歷史
政府北平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衙门(洪武二年至永乐元年)
无(自永乐元年始)
 • 行政中心北平府(洪武二年至永乐元年)
无(自永乐元年始)
歷史 
• 成立
洪武九年(1376年)
行政分區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
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
大名府永平府延庆州
保安州
前身
北平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辖境: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
方言:官话
毗邻:山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河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沿革

编辑
  • 元代直属于中书省,称为腹里。洪武元年分别设置北平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同年北平府、永平路改属山东行中书省,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改属河南行中书省;
  • 洪武二年,专设北平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设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淪陷,惠帝於真定另設平燕承宣布政使司,負責未受燕王控制之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政務。
  • 永乐元年燕王朱棣入主金陵,于北平府建北京,并称行在;同年裁北平布政使司,所辖直属北京行部,同时北平府更名顺天府。十九年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部,所辖各府直属六部,俗称北直隶
  • 洪熙元年,复改京师为北京行在。
  • 正统六年,复改北京行在为京师[1]

辖境

编辑

元代为大都路。洪武元年(1368年),改置北平府,同年属山东行省,二年改属北平行省;永乐元年,定为北京,为行在,同年更名顺天府,十九年(1421年),永乐迁都,改北京称京师;洪熙元年(1425年)复称北京行在,正统六年(1441年)复称京师。府城驻大兴县、宛平县(双附郭县[2]

元代时为保定路。洪武元年改置保定府,同年属河南行中书省,二年改属北平行中书省。府城驻清苑县

元代为河间路。洪武元年改置河间府,同年属河南行中书省,二年改属行省。府城驻河间县

元代时为真定路。洪武元年改置真定府,同年属河南行中书省,二年改属行省。

元代时为顺德路。洪武元年改置顺德府,同年属河南行中书省,二年改属行省。

元代时为广平路。洪武元年改置广平府,同年属河南行中书省,二年改属行省。今河北省永年區廣府鎮

元代时为大名路。洪武元年改置大名府,同年属河南行中书省,二年改属行省;三十一年徙治府东八里。

元代时为永平路。洪武元年属山东行省,二年改置平滦府,同年改属行省;四年更名永平府。今河北省盧龍縣(今隸屬於河北秦皇島市)。

元代时为龙庆州,无倚郭,属大都路。洪武元年改属永平路,三年复改属北平府,后废;永乐十二年于隆庆卫置隆庆直隶州,直属六部;隆庆元年更名延庆直隶州。

元属上都路顺宁府,洪武四年废,并废倚郭永兴县;永乐十三年于保安卫城复置保安直隶州,直属六部;景泰二年自涿鹿山下徙治东北雷家站。

  • 不辖县

長官

编辑

北直隸直屬京師故無長官,惟前身北平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北平等處提刑按察使司和北平等處都指揮使司均有長官,現按張德信《明代職官年表》於下列出原設北平(左、右)布政使;北平按察使,按《明實錄》列出北平都指揮使。

布政使

编辑
序號 姓名 上任时间 卸任时间
北平布政使
1 薛祥 洪武九年六月
(1376年)
洪武十二年
(1379年)
2 朱瑛 洪武十二年
(1379年)
洪武十四年二月
(1381年)
北平左布政使
2 朱瑛 洪武十四年二月
(1381年)
洪武十四年
(1381年)
3 李彧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
(1381年)
不詳
4 顏鈍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
(1393年)
不詳
5 徐玉和 洪武三十年十二月
(1397年)
不詳
5 張昺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
(1398年)
建文元年七月
(1399年)
6 郭資 建文四年十一月
(1402年)
不詳
北平右布政使
2 彭友直 洪武十四年九月
(1381年)
3 申逵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
(1393年)
不詳
4 曹昱 洪武三十年十二月
(1397年)
建文元年五月
(1399年)
- 建文四年八月
(1402年)
永樂元年五月
(1403年)
岳岫[註 1] 不詳 不詳

按察使

编辑
序號 姓名 上任时间 卸任时间
北平按察使
1 王禮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
(1393年)
洪武二十八年
(1395年)
2 李瑛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
(1395年)
洪武二十九年
(1396年)
3 陳德文 洪武二十九年
(1396年)
洪武三十年
(1397年)
- 李瑛 建文元年
(1399年)
建文元年五月
(1399年)
4 喬穩 建文二年
(1400年)
永樂元年二月
(1403年)

都指揮使

编辑
序號 姓名 上任时间 卸任时间
北平都指揮使
1 郭英 洪武九年閏九月
(1376年)
不詳
2 潘敬 不詳 洪武九年十月
(1376年)
3 周興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時在職
(1392年)
4 袁成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
(1393年)
不詳
5 盛熙 不詳 洪武二十八年十月
(1395年)
-[註 2] 趙清 洪武二十九年四月時在職
(1396年)
5 謝貴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
(1398年)
不詳
6 余瑱 建文元年七月時在職
(1399年)
7 馬聚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
(1402年)
不詳
8 章安 永樂元年
(1403年)
不詳

備註

编辑
  1. ^ 僅見於嘉慶《密縣志·卷三·人物志》。
  2. ^ 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事都督。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40):“京师《禹贡》冀、兗、豫三州之域,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四月分属河南、山东两行中书省。二年三月置北平等处行中书省,治北平府。先属山东、河南者皆复其旧。领府八,州三十七,县一百三十六。八月置燕山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於顺天府,称为“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罢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卫所有实土者附见,无实土者不载。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洪熙初,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十一月罢称行在,定为京师。府八,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一十六。为里三千二百三十有奇。府州县建置沿革,俱自元始。其沿革年月已见《元史志》者,不载。其未见《元史志》及明改元旧,并新增、新废者,悉书。北至宣府,外为边地。东至辽海,与山东界。南至东明,与山东、河南界。西至阜平,与山西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2. ^ 明史》(卷40):“顺天府元大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门八:正南第一重曰承天,第二重曰端门,第三重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门六: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皇城之外曰京城,周四十五里。门九:正南曰丽正,正统初改曰正阳;南之左曰文明,后曰崇文;南之右曰顺城,后曰宣武;东之南曰齐化,后曰朝阳;东之北曰东直;西之南曰平则,后曰阜成;西之北曰彰仪,后曰西直;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门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为左安,南之右为右安,东曰广渠,东之北曰东便,西曰广宁,西之北曰西便。领州五,县二十二。弘治四年编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