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是於2001年設立的奧斯卡金像獎獎項,並於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開始頒發。
奥斯卡最佳動畫片奖 | |
---|---|
国家或地区 | ![]() |
主办单位 |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 |
当前持有 | 《奇幻魔法屋》 |
官方网站 | http://www.oscars.org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規定,動畫的長度必須超過40分鐘才可以參加這個項目的競賽。到目前為止,只有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2009年《天外奇蹟》和2010年《玩具總動員3》曾經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而根据奥斯卡金像獎在2010年发布的新规例,以真人動作捕捉技術(Motion Capture)攝製的動畫均无资格提名;这规例使第69屆金球獎最佳动画《丁丁历险记》无缘参选。
截至2021年,24部入圍非美國電影中,除了第75届的日本動畫《神隱少女》及第78届的英國動畫《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外,其餘各屆獎項均由美國動畫奪得。
歷史编辑
過去因動畫電影產量較少,奧斯卡只有設立最佳動畫短片獎(自1932年第5屆起,且當時獎項名稱為「最佳卡通短片獎」),並沒有為動畫長片設立專門獎項的規劃,而是用特別獎項的方式來表彰[1],例如在1938年第11屆頒獎典禮上就頒發奧斯卡榮譽獎給华特·迪士尼 ,表彰《白雪公主》的巨大創新,開拓了卡通電影的新興娛樂;另外在1988年第61屆頒獎典禮則頒發奧斯卡特别成就奖給理查德·威廉姆斯,表彰他在《威探闖通關》的動畫指導;在1995年第68屆頒獎典禮則頒發奧斯卡特别成就奖給《玩具總動員》的導演約翰·拉薩特,肯定該片是第一部達劇情片片長規格的電腦動畫片。而在動畫片被列為專門獎項前,唯一一部曾入圍最佳影片的動畫電影是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由華特迪士尼公司出品)。[2]
2000年時,開始有許多公司投入動畫片的製作,其中代表性的公司便是2000年由迪士尼前執行長傑弗瑞·卡森伯格創辦的梦工厂动画公司,而越來越多的電腦動畫電影問世也讓奧斯卡正式在2001年第74屆設立最佳動畫片獎項,並規定要在前一年至少要在八家以上電影院公開播映才有入圍資格, [3][4]但2019年4月奧斯卡官方已將此資格條件刪除,讓更多動畫電影得以入選。[5]另外,主辦單位會先依據成功入圍首輪名單的動畫電影數目,來決定每年的提名名額,若符合資格的動畫片數量是16部或以上,將會選出5部進入入圍名單;若少於16部,則只有3部電影獲提名。[6]
此獎項的第一部獲獎電影是梦工厂动画公司出品的《史瑞克》,而2008年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並頗受好評的《瓦力》獲6項提名(但僅獲頒最佳動畫片,且未能入圍最佳影片),則是追平《美女與野獸》的紀錄。此外,因2009年第82屆起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擴充為10部影片的緣故,《天外奇蹟》不僅入圍並獲頒最佳動畫片,也入圍了最佳影片獎,創下動畫片獎項設立以來的首例;而隔年的《玩具總動員3》則又再次複製了這個記錄。而2021年的丹麥動畫電影《漂浪人生》則是史上首部入圍最佳動畫片、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國際影片三項影片獎的電影。
雖然入圍的動畫片多數以兒童為預設觀眾,故事題材與風格亦較為輕鬆幽默,但也有不少以成人觀眾為設定對象的動畫片亦曾入圍此獎項,例如《茉莉人生》、《安諾瑪麗莎》、《隻手探險》和《漂浪人生》等。另一方面,在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發最佳動畫片獎上,三位在迪士尼真人电影中扮演公主兼負責頒發該獎項的演员(分别为《仙履奇緣》的莉莉·詹姆斯、《阿拉丁》的娜歐蜜·史考特和《小美人魚》的海莉·貝莉),因為在頒獎開場白表示动画片对“看过一遍又一遍”的孩子来说是“走过场”,擔任該屆最佳動畫獎主持人的艾米·舒默也應和自己因為孩子的影響才觀看獲獎動畫電影《魔法滿屋》,引起動畫業界相關人士严厉批评,认为是在延续动画电影仅限儿童观看的观点,而没看到行业自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全球各地疫情以来持续不断为好莱坞贡献内容及收入[7],动画产业从业者更掀起“动画产业新政”(NewDeal4Animation)运动,要求取得和真人电影业者同等报酬、同等待遇和同等认可的背景下出现,学院做法被指是在蔑视动画、抹杀从业者的诉求。連提名作品《智能大反攻》的制片人菲爾·洛德也在推特發文諷刺奧斯卡主辦方將動畫視為「兒童觀看,成人忍受」的作風,隨後影片官方社交媒体发表“动画是电影”(Animation IS cinema)的图片应和此事[8][9]。該屆頒獎典禮動畫玩笑爭議事發一週後,菲爾·洛德與克里斯多福·米勒在《綜藝》雜誌上撰寫一篇客座專欄,批評學院在這次頒獎典禮針對動畫作品的過火玩笑,還有好萊塢不正視動畫創作的作法,兩者指謫道:「肯定沒有人打算貶低動畫電影,但現在是我們著手提升它們的時候了。」,同時向學院建議,該獎項類別應該由受人尊敬、同時尊重動畫藝術的電影製作人頒發[10]。
入圍與得獎名單编辑
如無特別註明,則為美國動畫。
2000年代编辑
年份 | 入圍動畫 | 角逐動畫總數 |
---|---|---|
2001 第74届 |
史瑞克 | 9部 |
怪獸電力公司 | ||
天才小子吉米 | ||
2002 第75届 |
神隱少女 | 17部 |
冰原歷險記 | ||
星際寶貝 | ||
小馬王 | ||
星銀島 | ||
2003 第76届 |
海底總動員 | 11部 |
熊的傳說 | ||
佳麗村三姊妹 | ||
2004 第77届 |
超人特攻隊 | 11部 |
鯊魚黑幫 | ||
史瑞克2 | ||
2005 第78届 |
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 | 10部 |
霍爾的移動城堡 | ||
怪誕屍新娘 | ||
2006 第79届 |
快樂腳 | 15部 |
汽車總動員 | ||
怪怪屋 | ||
2007 第80届 |
料理鼠王 | 12部 |
茉莉人生 | ||
滑浪奇兵 | ||
2008 第81届 |
瓦力 | 14部 |
雷霆戰狗 | ||
功夫熊貓 | ||
2009年 第82屆 |
沖天救兵 | 20部 |
狐狸先生無得頂 | ||
公主和青蛙 | ||
凱爾經的秘密 | ||
怪誕隨意門 |
2010年代编辑
年份 | 入圍動畫 | 角逐動畫總數 |
---|---|---|
2010 第83届 |
玩具總動員3 | 15部 |
馴龍高手 | ||
魔术师 | ||
2011 第84届 |
飆風雷哥 | 17部 |
功夫熊貓2 | ||
鞋貓劍客 | ||
奇可和丽塔 | ||
巴黎夜貓 | ||
2012 第85届 |
勇敢傳說 | 21部 |
怪誕復活狗 | ||
神奇海盗团 | ||
派拉諾曼:靈動小子 | ||
無敵破壞王 | ||
2013 第86届 |
冰雪奇緣 | 19部 |
神偷奶爸2 | ||
古魯家族 | ||
風起 | ||
花都友奇緣 | ||
2014 第87届 |
大英雄天團 | 20部 |
怪怪箱 | ||
馴龍高手2 | ||
海洋幻想曲 | ||
輝耀姬物語 | ||
2015 第88届 |
腦筋急轉彎 | 16部 |
安諾瑪麗莎 | ||
小羊肖恩大电影 | ||
小男孩与奇幻世界 | ||
回憶中的瑪妮 | ||
2016 第89届 |
動物方城市 | 27部 |
魔弦传说 | ||
海洋奇缘 | ||
酷瓜人生 | ||
紅烏龜:小島物語 | ||
2017 第90届 |
可可夜總會 | 26部 |
寶貝老闆 | ||
戰火下的小花 | ||
萌牛費迪南 | ||
梵谷:星夜之謎 | ||
2018 第91届 |
蜘蛛人:新宇宙 | 25部 |
超人特攻隊2 | ||
犬之島 | ||
未來的未來 | ||
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 | ||
2019 第92届 |
玩具總動員4 | 32部 |
馴龍高手3 | ||
隻手冒險 | ||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 ||
大冒險家 |
2020年代编辑
年份 | 入圍動畫 | 角逐動畫總數 |
---|---|---|
2020 第93届 |
靈魂奇遇記 | 27部 |
½的魔法 | ||
狼行者 | ||
飛奔去月球 | ||
小羊肖恩2:末日农场 | ||
2021 第94届 |
奇幻魔法屋 | 26部 |
漂浪人生 | ||
路卡的夏天 | ||
米家大戰機器人 | ||
尋龍使者:拉雅 |
記錄编辑
-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至今總計入圍16部,獲獎11部,是動畫製作公司最多的。
- 幾乎所有獲獎電影皆為電腦動畫,《神隱少女》是唯一一部獲獎的2D動畫電影,也是至今唯一一部獲獎的日本動畫電影;英國動畫電影《酷狗寶貝之魔兔詛咒》則是唯一一部獲獎的定格動畫。
- 曾入圍和獲獎的系列電影包括:
- 至今共有8部入圍的動畫片屬美國電影分級制度下的PG-13級(部分內容對13歲以下兒童不適宜,需要有父母陪同觀看),包括:《佳麗村三姊妹》、《茉莉人生》、《風起》、《酷瓜人生》、《戰火下的小花》、《梵谷:星夜之謎》、《犬之島》和《漂浪人生》;唯一一部屬R級(未滿17歲人士必須由家長或成年監護人陪同)的入圍影片是《安諾瑪麗莎》。
- 吉卜力工作室是非美國動畫製作公司中入圍次數最多者(共6次,曾獲獎一次)
- 第一位獲頒該獎項的女性—布蘭達·查普曼(2012年《勇敢傳說》)
- 第一位獲頒該獎項的非裔美國人—彼得·拉姆齊(2018年《蜘蛛人:新宇宙》)
- 入圍和獲獎次數最多的個人—皮特·多克特,共四次入圍三次獲獎,獲獎電影包括《天外奇蹟》、《腦筋急轉彎》、《靈魂急轉彎》;《怪獸電力公司》則僅獲入圍
- 曾獲獎的非美國創作者(皆獲獎一次)—宮崎駿(日本籍,《神隱少女》)、尼克·帕克和斯蒂夫·博克斯(皆英國籍,《酷狗寶貝》)、喬治·米勒(澳洲籍,《快樂腳》)、伊維特·梅里諾(墨西哥籍,《魔法滿屋》)
- 最多入圍次數但尚未獲獎者(皆入圍三次)—羅恩·克萊門茨、迪恩·德布洛斯、崔維斯·奈特、湯姆·摩爾和克里斯·桑德斯
參見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 ^ Osbourne, Robert. 85 Years of the Oscar. Abberville Press. 2013: 357. ISBN 978-0-7892-1142-2.
- ^ 25th Anniversary of BEAUTY AND THE BEAST in 70mm|Oscars.org.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 ^ History of the Academy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ugust 23,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6, 2010).
- ^ 5 Reasons the Academy Overlooked 'The LEGO Movie'. [1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ugust 2016).
- ^ ACADEMY ANNOUNCES RULES FOR 92ND OSCARS. Oscars.org. [201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 ^ 迪士尼四箭齊發 VS日本動畫 Mo仔 Piglet奉命搶奪奧斯卡. [2018-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 ^ Oscars slammed for saying animated films are 'just for kids'. POP BUZZ. 2022-03-29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 ^ Fuster, Jeremy. Phil Lord and Hollywood's Animators Slam Oscars for 'Belittling' Animation Categories. TheWrap. 2022-03-27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 ^ @MitchellsMovie. *taps sign* (推文). 2022-03-29 –通过Twitter.
- ^ Lord, Phil; Miller, Chris. Phil Lord and Chris Miller: Hollywood Should Elevate, Not Diminish Animation (Guest Column). Variety. April 6, 2022 [April 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