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仲
孫連仲(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魯,直隶省雄縣(今河北省雄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級上將。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知名将领。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 |
---|---|
![]() | |
![]() | |
任期 1945年6月26日-1947年12月17日 | |
前任 | 宋哲元 |
继任 | 楚溪春 |
![]() | |
任期 1929年8月-1931年8月10日 | |
前任 | 劉郁芬 |
继任 | 馬鴻賓 |
![]() | |
任期 1928年9月24日-1931年1月6日 | |
继任 | 馬麒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93年2月2日![]() |
逝世 | 1990年8月14日![]() | (97歲)
国籍 | ![]() |
政党 | ![]() |
学历 | 保定舊制學堂 |
军事背景 | |
服役 | ![]() |
经历
|
早年經歷编辑
孫連仲生于一个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于学問,但伴随着清末的政治变動,孫連仲舍弃学問,转而从軍。中華民国成立后,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领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编辑
国民軍時期编辑
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北京政变後,国民軍成立,孫連仲被任命为国民軍第一砲兵旅旅長。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師長。孫連仲的部队是国民軍的精鋭,軍紀严正。後来,在北方各派的混战中,孫連仲以善战而著称。
五原誓師后,馮玉祥加入中国国民党,改稱国民革命軍,孫連仲隨之参加国民党北伐,击败了直军、奉军。
1928年9月,国民政府设置青海省,孫連仲被任命为第一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孫連仲虽然任职时间很短,但充分发挥了其内政手腕,调整了有关当地的回族馬氏等复杂的民族问题,经济建設初见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转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蒋介石的裁兵政策,與閻錫山、李宗仁等人討伐蔣軍,是為中原大战。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蒋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为第二十六路軍总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参与讨伐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工农红军的作战。曾任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第九路军司令[1]。
抗日战争時期编辑
1937年(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孫連仲任第2集团軍副总司令兼第1軍团司令,参加作战,随后接替因恐惧日軍而逃亡的劉峙而出任总司令。
民国27年(1938年)的台兒莊戰役中,孫連仲在第五战区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与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5師团、磯谷廉介率领的第10師团作战。孫連仲的勇猛战斗扩大了战果,与第60軍軍長盧漢同时受到蒋委員長的赞赏。
1945年6月26日,國民政府任命孫連仲兼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原任馬法五免職[2]:7746。因与日軍不断作战取胜,孫連仲于1945年7月升任第11战区司令長官。抗日战争结束後,孫連仲负责北平、天津地区日軍的受降事宜。
抗日战争结束后,孫連仲的部队非中央軍,待遇较中央軍差距很大,孫連仲对此十分不满。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编辑
1945年6月26日出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孫連仲所部从豫北向冀南进攻,企图打通平汉铁路,与中国共产党軍队交手,1945年10月北上接收河北爆發漳河戰役(邯郸战役),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勛率部投共,另一位副司令長官兼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被俘,部隊幾乎遭到全殲,损失较抗日战争時尤大。
作为河北省保安司令,1945年11月22日开始编练保安部队,设15个保安区,每个保安区编练3个团。至1946年2月组建了32个保安团。1946年3月被缩编为25个团,多余的部队补充正规军。1946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各省保安团队整理实施办法》,规定各省保安团队裁减三分之一,名称改为保安总队,辖3个大队、1个通信分队、1个医务所。每个大队辖4个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分队。总队计有官佐98人、兵士1690人、合计1788人。至1946年5月1日,河北省保安部队整编为14个总队、1个训练大队(不久改为保安干部训练所)。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后,7月增编5个保安总队及永年区保安总队。
1947年2月第十一戰區長官部改組成立保定綏靖公署,負責河北一帶與共軍作戰,石家莊戰役後共軍奪取石门市(今石家庄市),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连成一片,河北局勢危急。
1947年7月19日,國民政府派孫連仲為河北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2]:8385-8386。1947年10月,河北省政府由保定迁至北平市。1947年11月,国防部下发《保安团编制系统表》,每团辖3个营、1个搜索连、1个迫击炮连及新闻室、通信排、输送连、卫生队;每营辖3个步兵连(140人)、1个重机枪连(89人);全团计有官兵2450人。河北省有16个保安团。1947年11月合併張垣、保定兩個綏靖公署成立華北剿匪總司令部。1947年11月底,蒋介石视察北平。孙连仲提出辞职,蒋介石同意。1947年12月,孙连仲调往首都南京,任首都卫戍司令。1947年12月16日,行政院第24次会议决议,接受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孙连仲辞职,免除相应的“本兼各职”[3]:21。
1949年3月,隨國府遷臺。
晚年编辑
此後,历任总統府战略顧問、总統府国策顧問、中国国民党中央評議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並和龐炳勛合開餐館度日。
1990年(民国79年)8月14日,孫連仲在台北市病逝。享年98岁(满97歲)。
家庭编辑
注释 编辑
- ^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設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網站.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4) (繁体中文).
- ^ 2.0 2.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李振军. 《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末任主席楚溪春与北平和平解放》. 档案天地 (河北省石家庄市: 河北省档案局). 2009, (2009年第3期): 21–23. ISSN 1006-24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孫連仲 |
维基语录上的孫連仲语录 |
- 王劲・杜思平「孫連仲」民国高級将領列传4. 解放軍出版社. 1999. ISBN 7-5065-1121-5.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