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遞,或稱遞進,是將意思一重又一重地展現出來的修辞手法[1]

層遞是指用兩種以上的事物,造句作文,作有秩序,等距離。層層遞進的形式的,稱之為層遞。順序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本到末,則為順層遞,重點位於最後一句話。倒層遞的重點雖也在最後一句,但部分句子的重點也可能出現在第一句,倒層遞的特徵在於層層遞減。層遞的作用在讓讀者層層跟隨,使文章引人入勝。組成這些相關事物的句子又有一定的規則,於是表達句子時,顯現出遞升或遞降的修辭技巧,稱為“層遞”[2]。 這種修辭技巧,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為精細透徹,促成文章氣勢的流動順暢,使說理或敘事有一氣呵成的效果。

層遞的每一重和上一重之間的距離或比例是相同的。

文章精義》譽層遞技巧是“作文中大法度”。

註:《文章精義》和《文則》都無直接談到層遞,但相關的內容是意指層遞的。

分類

编辑

按程度轉變的方向,可分為遞升和遞降。

遞升就是從最不重要、最小、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慢慢升到最重要、最大、最艱深的地方。

遞降就是其相反。運用層遞修辭必須注意要有三件或以上的事物來作比較。[3]

例句

编辑
  • 大河源自於小溪,小溪源自於高山。(藍蔭鼎 飲水思源)
  •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諺語)
《文則》就層遞的目標性質作了以下的分類:
编辑
積小成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
由精至粗
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自流及源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學

例子

编辑
  • 孟子.公孫丑下》首章起句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下面分三段,第一段說天時不如地利,第二段說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卻專說人和,而歸之“得道者多助”。《文章精義
  •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字經
  •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 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一直到全篇,都要仔細推敲,仔細地下工夫。
  • 失掉金錢不過只損失某些東西;失掉了愛,則可能喪失大部分人生;若喪失勇氣,就一無所有。
  • 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末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記
  • 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起来一点也不特出,但只有认识他的过去,了解他的英雄事迹,就会对他肃然起敬了。
  • 一个公司的品管制度是很重要的,领导层应该认真讨论,应该作出明智决定,应该果断实行,还应该定期检讨。

相關的手法

编辑

層遞經常和頂真同時使用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層遞修辭.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8). 
  2. ^ 層遞修辭的用法.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4). 
  3. ^ 修辭寶典----層遞修辭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