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飴台灣日治時代又稱新巷飴[1]新高飴[2]台灣小吃的一種,是台灣嘉義縣新港鄉特產,是一種用麥芽糖白糖麵粉花生仁等製成的甜食。最初稱為「鳥鼠仔糖」。

新港飴

歷史 编辑

新港飴創始時原名「鳥鼠仔糖」,又名「雙仁潤」。據說是1891年,民雄庄江厝店糖果小販盧欺頭所創,他原本是一名賣麥芽糖及土豆糖(花生糖)的小販,因連日陰,導致花生糖變軟,盧欺頭捨不得扔掉這些軟掉了的花生糖,於是他將這些軟了的花生糖加熱之後,也同時添加了糯米粉漿(一說麥芽糖),冷卻後,混合均勻,在分開後做成頭小尾尖的小塊,形如小耗子狀,乃稱之為鳥鼠仔糖,因名字奇異,且是新花樣,頗為吸引顧客。從此盧欺頭就專做鳥鼠仔糖生意。後來因覺名字不雅而易名為雙仁潤(蓋取花生剝開內有雙仁之意)。1891年農曆3月23日新港媽祖廟大拜拜,盧先生挑了許多雙仁潤到新港做生意,因香客眾多,雙仁潤生意很好,且頗受好評,未幾乃遷居新港,在媽祖廟東邊搭建一間木屋,掛出金長利的招牌,並將雙仁潤改稱「新港飴」,盧欺頭也因此成為新港飴的創始者。其後幾經改良,遂使新港飴聲名遠播,繼而又創造芭蕉飴(原名為弓蕉糕)、桂圓飴、葡萄飴、梅仔飴、李仔飴等姐妹品數種。[3]

而新港飴之名的由來,目前有二說,一說為1891年(光緒17年)民雄盧欺頭的老鼠糖之說;另一說為北港的瑞珍號的進香糖之說,發音與日文的新港相似,故被稱為新港飴。[4]依日本和菓子店常使用「飴」字的用法,更名為「新港飴」後,聲名大噪,還獲得日本菓子大賞。[5]

参考 编辑

  1. ^ 1920年後,新港被改為新巷,後改回新港
  2. ^ 熱帶果實蔬菜の利用と重要蔬菜栽培要點,台中州,1935年,P.51
  3. ^ 金長利新港飴介紹. 金長利.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4. ^ 賴慧真,〈餅道:北港鎮中山街糕餅業發展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景觀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104年6月),頁134。
  5. ^ 陳, 靜寬. 日治時期臺南州地方特產的創生及其歷史意義:以新港飴為例. 臺灣文獻. 2022-09-20, 第73卷 (第3期): 17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