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羅
曼荼羅(巴利語、梵語:मण्डल,maṇḍala;藏語:དཀྱིལ་འཁོར།,威利转写:dkyil 'khor),原義為圓形,意譯壇場、壇城、道場,又音譯作曼陀羅[1]、曼茶羅[2]、曼荼邏[3]、曼怛羅[4]、滿荼邏[5]、滿茶邏[6]、滿拏羅[2]、曼拏攞[2]、曼吒羅[2]、曼達拉等,意思為“壇”、“聖圓”、“中心”、“輪圓具足”、“眾聖集會”;藏語譯為dkyil 'khor,音譯“吉廓”,意思是“中圍”。曼荼羅原本是應瑜伽修行需要所建造的一個小土台[1],後來也用繪圖方式製作,屬於佛教藝術中變相的一種。這個傳統被密宗吸收,形成許多不同形式的曼荼羅。

它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的中心。依照曼荼羅的各種含意,它就是各個宗教,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顯現其宗教所見之宇宙的真實,所做的「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佈置」,用以表達宇宙真實「萬象森列,融通內攝的禪圓」。曼荼羅梵文字的意思是“本質”加上“有”或“遏制”,也意為“圓圈周長”或“完成”。
根據《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密教在諸尊集會場所的佈置和宗教成就的次第方面,有大日經為胎藏界曼荼羅及金剛頂經為金剛界曼荼羅兩部曼荼羅,分別呈顯「原本是佛子的每個宗教人才都在上師祖佛保護栽培之中」和「金剛而不染的無上宗教成就需要教眾學人自立自強以求」的涵義。在能夠「即身成佛」的教義和教儀中,則有大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等四種。密教「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等五智和「身密、口密、意密」等三密,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這些曼荼羅之中。
基本特征 编辑
曼荼罗有固定的象征模式,主要是印度教密宗与佛教密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修行禅定时所用的象征性图形。在象征着宇宙的曼荼罗中,有四面墙壁,墙上的四扇大门通向外部的世界;四面墙壁内的中心部坐着大日如来或者是观自在菩萨,处于世界之主的位置。四面墙壁的外部有一圈火焰光环,能起到驱散旁观者的不洁与邪气、保护内部的作用。外围的一圈金刚表示着启迪的不灭,莲花瓣则代表着净土的本性。
佛教 编辑
曼荼羅是佛教密乘的重要名相。佛教曼荼羅在具體的密法、密乘的事相運用中,築起一方或圓的土壇,將觀修之諸天諸尊,按照一定的规则安置其中。这就是曼荼羅的基本构成。在傳統的漢傳密教和現在的藏傳佛教的西藏,都建築有立體的供作事相儀規的曼荼羅。
佛教密宗修習有關“秘密法事”,各種事相儀規,進入有關時空時,特別是進入各種中陰時空時,為防止“諸天魔眾”侵入,在修法時空划一圓圈或建以土壇,有時還在曼荼羅各個介面彩繪佛、菩薩等諸天諸尊、諸明王、明妃、空行像。一般把划為圓形或方形的修法壇場稱為方便曼荼羅。認為此處充滿諸天諸佛與諸菩薩,所以曼荼羅法界亦稱“聚集”或“輪圓具足”。
曼荼羅也是佛教密宗進行灌頂的場所。
密乘外三密曼荼羅 编辑
依佛教十二乘教判,外三密乘曼荼羅有如下四種:
大曼荼羅 编辑
“大曼荼羅”(Maha Mandala)即總聚諸尊之壇場及諸尊之形體,並圖畫壇場之全體及每一諸尊;其色黃白赤黑青,相配於地水火風空五大,而遍於一切處。大曼荼羅欲呈顯的要義在於「妙理遍於一切處」。所以大曼荼羅就是「為呈顯『妙理遍於一切處』,所做之『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佈置』」。
三昧耶曼荼羅 编辑
“三昧耶曼荼羅”(Samaya Mandala)描繪象徵諸尊的“器杖”(如刀劍蓮華等)和“印契”(手式);諸尊所持刀劍輪等,體為五大,五大普遍有情非情而平等。三昧耶曼荼羅欲呈顯的要義在於「萬法平等」。所以三昧耶曼荼羅就是「為呈顯『萬法平等』,所做之『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佈置』」。
法曼荼羅 编辑
“法曼荼羅”(Dharma Mandala)也稱種子曼荼羅,表示諸尊種子真言及一切經之文字義理(以梵、藏字為佛菩薩象徵,如胎藏界大日如來的種子是阿字𑖀)的曼荼羅。諸尊種子有軌,則軌持義,故云法曼荼羅也。法曼荼羅欲呈顯的的要義在於「追隨明師,則軌持義」。所以法曼荼羅就是「為告訴學人『追隨明師,則軌持義』,所做之『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佈置』」。
羯磨曼荼羅 编辑
“羯磨曼荼羅”(Karma Mandala)描繪諸尊的威儀(儀表)事業的曼荼羅,以及佛、菩薩的鑄像、畫像、土捏像等。隨如來事業差別而威儀各別,故名事業威儀曼荼羅。羯磨曼荼羅欲呈顯的的要義在於「瞻仰如來事業威儀」。所以羯磨曼荼羅就是「為『瞻仰如來事業威儀』,所做之『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佈置』」。
以上合稱“四種曼荼羅”為佛教密乘的最基本、最初級的曼荼羅。
身曼陀羅 编辑
又稱作身壇城有別於一般世俗上一切用粉土、石彩、布繪的曼陀羅,世俗上的粉彩、布繪的曼陀羅稱作“譬喻壇城”,意旨以世間造立的壇城來譬喻出世間本尊壇城之德,本身雖然不是本尊壇城自身,但卻藉由圖繪來表現本尊壇城,用來譬喻本尊的身形、宮殿、淨土樣貌。
而身壇城則是自性本具的壇城,不由他人處所得,只能自己來證悟的壇城,有說是自觀本尊迎他智尊入自身安住加持、也有說是自性清淨與本尊無二,故自身為諸佛宮殿道場所以稱為身壇城。
佛教以外 编辑
古印度 编辑
曼荼罗是古印度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被廣泛地運用於古印度的許多宗教的“密學”,其中包括被佛教稱之為外道的,這些外道之中的“密學”。
密學 编辑
密學是許多宗教用於探索宇宙奧秘的,不為人知的秘密學問。許多宗教運用密學,來構建他們的宇宙模型。這些宇宙模型被通稱為“曼荼羅”。
蘇菲派 编辑
舞蹈上,以伊斯蘭教世界神秘支派的蘇菲派之旋舞則為典型的曼荼羅舞。
易經 编辑
易經有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後天八卦,配合平衡的九宮洛書數可以橫向聯繫推導,也是一種宇宙模型或曼荼羅。從形而上學的觀點看,易經64卦所構成的自組織(self-organization)結構,比密教曼荼羅更抽象,甚至更完備。
基督教 编辑
在古时基督里并没有这一标记,到了住后才被一些犹太人篇论为大卫之星,曼茶罗其实来自古巴比伦,又是被一些文人说为敌基督始祖的标记,优于教义原顾现以容入各大教派里。
那瓦荷印地安人 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古羅馬 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古埃及 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建筑 编辑
中國的天壇、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以及很多藏传佛教建筑如红教的桑耶寺、白教的白居寺整体,以及黄教的布达拉宫红宫部分、大昭寺及承德避暑山莊普陀宗乘之庙等的中央建筑等,都是以曼荼罗的格局建造的。
研究 编辑
曼荼羅魔圈 编辑
由於宇宙真實和佛教所指的法界,並不為一般世俗的人所瞭解。因而,就把曼荼罗視為一種魔圈。
千年以降,許多宗教的學者,都企圖解讀曼荼罗其中的奧秘。因此,形成了許多學說。
榮格心理学 编辑
此條目內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證。 (2012年11月12日) |
荣格认为它象征着目标中心点,或者是作为心理整体的自我[7];是一种走向中心的心理过程的自我复现现象,是朝向新的人格中心产生的过程。该概念可以由圆状/方状或四位状的东西象征性的复现出来;靠对四这个数和其倍数的对称拜访,象征性的复现。
在希腊神话的女妖术(lamism)和印度神秘的(Tantric)瑜伽术中,曼荼羅是一种用来静思打坐的工具,是诸神的椅坐和出生的地方。
「被干扰的曼荼罗」,即指任何偏离圆状/方状/四边都一样长的十字状,或者基数不是四或四的倍数的任何形式。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 1.0 1.1 《解脫道論》:「問:云何作曼陀羅?答:若坐禪人,欲於地作曼陀羅,初從當觀寂寂,或於寺舍,或在石室,或在樹下,不住幽闇無日光處,非人行路。於如是處,皆遠一尋,洒掃清潔,當令地燥掃。於處所如明相現時,土色使與地性得相發起,籌量調適,威儀恭敬,取於器物,以水和土,刪去草杌,却除糞芥,取其衣帊,濟漉泥滓。於淨潔地,障蔽坐處,遮斷光明,安置禪窟,不近不遠,以規作圓,圓內平滿,無有痕跡,然後以泥泥地,不雜餘色,以別色不雜於地應安,乃至未燥當覆守護。若至燥時,以異色界其外,或如米篩大,或如搔牢大,或圓或方,或三角四角。應當分別,本師所說,最勝圓作曼陀羅,若於衣,若於板,若於壁處,皆作曼陀羅,於地最勝,如是先師所說。」
- ^ 2.0 2.1 2.2 2.3 《續一切經音義 》:「 曼茶羅(或云曼吒羅,具足應云摩賀曼拏上聲攞,此云大壇,即眾聖集會所。案金剛頂經有十七大曼茶羅,一一皆具四曼茶羅,廣如彼說)……曼茶羅(上母官反梵語也或云曼拏攞或云滿拏羅亦云曼吒羅也此云眾聖集會義翻也即今壇是也)。」
- ^ 《修行方便禪經》:「諸入門中常雜相流出,各各出已,復於一處,成曼荼邏」
- ^ 《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壇者。生也。集也。謂出生無盡功德法故。亦是聖賢集會之處。即今所建曼怛是也。……徧灑曼怛囉上」
- ^ 《摩訶僧祇律》:「有登瞿國,是邊地邪見人,惡比丘故不授食,爾時當滿荼邏規地作相」
- ^ 《翻譯名義集》:「滿茶邏,此翻壇。新云正名曼茶羅。……《漢書音義》云:「築土而高曰壇,除地平坦曰場。」」
- ^ Jung and Mandala. Carl Jung Resources. 2009年 [201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荣格自传ISBN 7-80173-357-6/K`057
- 《兩部曼荼羅對辨抄卷上》,真言宗清淨慈門網頁。
- 《东方神话》(The Encyclopaedia of Eastern Mythology)雷切尔·斯多姆/著 p.115-p.159 ISBN 978-7-5405-4690-8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曼荼羅(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