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 (1916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原委员

李德生(1916年4月24日-2011年5月8日),男,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軍事家。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届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德生
Lidesheng.jpg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排名第五)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至二中全会)
任期
1973年8月30日-1975年1月10日
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同时在任
主席毛泽东
前任林彪
继任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排名第六)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至二中全会)
任期
1973年8月30日-1975年1月10日
毛泽东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朱德张春桥董必武同时在任
主席毛泽东
继任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至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任期
1969年4月28日-1985年9月22日
主席毛泽东(1969—1976)
华国锋(1976—1981)
胡耀邦(1981—1982)
总书记胡耀邦(1982—1985)
第1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任期
1985年11月-1990年4月
校长张震
继任张震
第5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任期
1970年4月-1973年12月
前任肖华
继任张春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6-04-24)1916年4月24日
 中華民國河南省光山縣
逝世2011年5月8日(2011歲-05-08)(95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获奖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195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
军事背景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生平编辑

军事生涯编辑

李德生1916年4月24日出生于河南光山县大别山腹地柴山保李家坳(今属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之中[1]。其在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不久改为红一军)[1],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亦有资料称系同年4月入团[1]),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同年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1935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

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历任八路军129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李德生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及二野担任旅长、师长、十二军军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德生在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曾担任了一段时间上甘岭战役的第一线总指挥指挥了十二军作战[3],参加了金城反击战[1]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1957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返回部队。

参政期间编辑

1968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斗、稳定局势的举措,受到毛泽东肯定,1969年,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先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提名李德生作为“老中青三结合”当中的“中”的代表进入大会主席团。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5年1月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1985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員。1990年离休。

离休生活编辑

1990年4月,李德生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離休後他和其他人共同创办了旨在“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还兼任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他還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工作,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等著作。

2011年5月8日15時20分,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中國官方對李德生的評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4]

评价编辑

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编辑

1970年12月下旬,在安徽布置工作的李德生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飞回北京,毛泽东面见了他,要求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由于李德生当时的职务较多(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十二军军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他向毛泽东提出:“总政治部的事还管不管?”毛泽东非常干脆的表示一定要管,要他做好总政治部“承办批转”的作用。

辞去党的副主席编辑

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4年8月26日至9月10日,王洪文京西宾馆主持召开各大军区负责同志会议,分别“批评帮助”李德生、许世友、韩先楚等人。李德生是“重点的重点”。王洪文在会上说:“对于批林批孔中各地揭发的问题,主席(指毛泽东)说,‘除若干同志外,有少数同志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个‘或多’就是指的李德生!” 王洪文、毛远新(沈阳军区政委)列举李德生“销毁黄、吴、李、邱的黑材料”、“‘九一三’后‘捂盖子’”等十几个问题,要李德生作出“交代”。李德生被迫作检讨,1975年1月十届二中全会上向毛泽东申请辞去党的副主席职务[5]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德生. 中国网. 2002-09-22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中文). 
  2. ^ 2.0 2.1 解放军报. 中央军委原委员李德生上将逝世(图). 新浪军事. 2011-05-09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中文). 
  3. ^ 陈思. 深藏功与名——李德生指挥上甘岭战役始末. 世纪风采: 第36-42页 (中文). 
  4. ^ 李德生逝世. 凤凰网. 2011-05-08 [201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5. ^ 祝庭勋/著 《李德生在动乱岁月》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共产党职务
前任:
李葆华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71年1月-1975年5月
繼任:
宋佩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前任:
黄岩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8年4月-1974年12月
繼任:
宋佩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前任:
郑维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
?-?
繼任:
陈锡联
前任:
蕭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69年11月-1975年1月
繼任:
张春桥
前任:
陈锡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员
1973年12月-1985年6月
繼任:
刘精松
新頭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1985年11月-1990年4月
繼任:
张震上将
榮銜
新頭銜 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
1992年12月-2005年11月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