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 (香港)

香港编剧、主持人

林奕華(英語:Edward Lam,1959年3月17日),生於香港,是一位舞台劇電影電視劇導演編剧,也是作家,同時亦擔任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林奕華
导演
罗马拼音Lam Yik-Wa
英文名Edward Lam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出生 (1959-03-17) 1959年3月17日65歲)
 英屬香港
职业導演、編劇、作家
语言粵語、華語、英語
教育程度民生書院小學
新法書院(小學部)
佛教黃鳳翎中學
桃園市私立光啟高級中學
華南中學
玫瑰崗學校(中學部)[1]
聖類斯中學(夜間部)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金马奖
最佳改編劇本
1994年《紅玫瑰白玫瑰

經歷 编辑

林奕華早年在九龍城東寶庭道居住,曾就讀民生書院小學(幼稚園至小三)、新法書院小學部太子道分校(小四至小六)、佛教黃鳳翎中學(中一)、桃園市私立光啟高級中學(中二)和華南中學(中二)。之後畢業於玫瑰崗學校中學部(中二至中五)。再在聖類斯中學(夜間部)重讀一年中五年級。[2]

自1975年開始他分別在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兼職編劇。在擔任兼職編劇期間,被當時擔任香港無線電視製作部經理的香港著名文化人甘國亮發掘,1978年正式加入香港無線電視成為全職編劇至1982年離開,因此林奕華一直視甘國亮為師傅。畢業後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

1989年至19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後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發表舞台創作。1994年憑《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1995年回港後致力推動舞台創作,編導了超過40齣作品,並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1995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2005年獲頒授「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獎」。

他自1997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亦經常替香港、北京廣州的報章雜誌撰寫文章,曾出版的著作為《等待香港》及《娛樂大家》系列(女人篇青春篇娛樂篇文化篇)。

林奕華同時也是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曾於1989年在香港藝術中心策劃了第一屆的「香港同志電影節」,其後更當了該影展九年總監。

與同是香港文化人的邁克曾是好友,而邁克亦有參與林奕華的舞臺劇製作,如在《張愛玲,請留言》中任文本顧問及為《半生緣》中的歌曲填詞。

2008-2009年在香港電台 (同羅曼穎女主持) 擔任 給電影的情書 節目主持人 。

2021年8月19日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籌備自己策劃9月份的舞台劇。

作品 编辑

電視編劇 编辑

舞台劇 编辑

電視節目主持 编辑

  • 《我愛你愛電視劇》(2006年4月22日開始,逢星期六21:00—21:30,香港電台第二及五台)

已終止的節目 编辑

  • 《拖男帶女 Love Actually 之 非常林奕華部分 》(香港電台第2台)
  • 《文字影院II》(TeenPower,與深雪主持,2005年4月10日-2005年7月3日)

著作 编辑

陳米記出版 编辑

  • 27.01.97-30.09.97 (1997年)
  • a/s/l age/sex/location (1999年)
  • 林奕華的戲劇世界 (2000年1月26日)
  • Edward Lam on Love (2002年)
  • Edward Lam on Cinema (2002年)

等待香港(2005年) 编辑

  • 青春篇
  • 文化篇
  • 女人篇
  • 娛樂篇

娛樂大家(2008年) 编辑

  • 電影篇
  • 電視篇
  • 明星篇
  • 文化篇

惡之華麗(2011年) 编辑

  • 文化人何苦難為文化人
  • 惱人電影
  • 我的情敵是社會
  • 明星不再住在這裏

獨立 编辑

  • 是《輪流傳》不是《輪流轉》:香港電視劇的流水落花春去也(2013年)
  • 是銀幕不是熒幕,是放映不是播映:當女明星還是大女明星(2014年)

資料來源 编辑

註腳 编辑

  1. ^ 林奕華梁祝恨嫁. 香港蘋果日報. 7月14日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2. ^ 林奕華:我的藝術學校. 主場新聞. 5月16日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