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派位 (中學)
本條目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統一派位(英文:Central Allocation,簡稱CA)是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中其中一種的學位分配方法,另外一種是為自行分配學位。本方法適用申請參與統一派位的中學所提供的學位,主要是官立中學及政府津貼中學。
參加派位的學生將於四月尾收到統一派位申請表、統一派位申請須知以及所屬學校網中學一覽表,家長須於五月頭將統一派位申請表經子女交回子女就讀小學再呈上教育局。
2020年起,如果子女已於自行分配學位中取得學位(4月公佈結果),而家長亦接受入讀該校,便不需要參加統一派位的程序。
分配準則 编辑
統一派位是以以下三項作為分配的準則:
- 派位組別
- 家長選校意願
- 隨機編號
派位組別 编辑
教育局會將全港的學生按成績平均分為三個派位組別,即是第一派位組別、第二派位組別和第三派位組別(所謂的Band 1、Band 2和Band 3),作跨區派位時使用,亦會按區將學生分為區內的Band 1、Band 2和Band 3,作為本區派位之用。[1]
一般家長之間存在一個誤會,以為教育局就著學校的質素而將學校分為以上三個組別,因而有「Band one學校」說法,其實教育局只會將小六學生分為三個組別,只是社會上習慣把一些大部分小六時屬於Band 1的學生入讀的中學稱為Band 1學校。
另外,由於在同一派位辦法中,本區派位會根據區內的三個組別來派位,因此不同區的所謂Band 1、Band 2和Band 3所代表的成績未必一樣,有機會出現A區Band 1之中成績較遜色的學生(即所謂該區的「Band 1尾」)比鄰區Band 2之中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即所謂該區的「Band 2頭」)表現更差。例如如果有A區普遍學生的質素比B區好,可能出現A區的「Band 2頭」實質表現比B區「Band 1尾」更好。
2001年當局將學生成績組別由五個減為三個,聲稱是為了減少學生和就讀學校的標籤。
統一派位申請表 编辑
在統一派位的申請表上,包含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不受學校網限制的申請,而第二部份是按學校網的申請。申請表和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之不同,就是統一派位的申請表不需填寫學校的名字,而是只需填寫學校的編號。
申請表約於每年四月派發給六年級的學生,並須於每年五月頭交回子女就讀的小學,否則將未能參加統一派位。
注意事項 编辑
2019年或之前,無論有否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均須交回選校表格,因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的結果是同一時間公佈,家長事前是不會知道是否已經成功在自行分配程序取得心儀學校的學位。2020年起,會在4月公佈自行分配學位結果,如果子女已取得學位亦接受入讀該校,便不需要交統一派位表格。
此外,家長不需要在同一部份重複填寫相同的學校編號,因這樣電腦將只會視作一個選擇,導致浪費申請的機會;但申請人可於甲部和乙部重複填寫相同的學校編號。
隨機編號 编辑
隨機編號是由電腦分配予每位參與派位的學生以作同一派位組別中的排名,隨機編號與申請人的任何資料無關,包括學生的派位組別。[2]
跨網派位申請方法 编辑
由於本區學校是以小學所在校網決定,所以如果家庭居住於第二個校網,家長便需要申請轉校網。家長可於每年十二月和三月經小學向教育局申請跨網派位,如申請獲審批,學生將轉往居住的地區進行派位,否則將於小學所在校網進行派位,申請一經審批,不得再作任何的變更。
保留學位 编辑
經扣除重讀生學位及自行分配學位後,直屬學校可為其小學保留最多百分之八十五的學位,而聯繫學校則可為其小學保留最多百分之二十五的學位。只要申請人在乙部的第一選擇填寫該直屬學校或聯繫學校的學校編號,而且是學校網的第一或第二派位組別的學生,便能使用這些保留的學位,而部份學校也會收取第三派位組別的學生,即全收。[2]
結果公佈 编辑
2019年或之前的統一派位的結果將與自行分配學位的結果一同公佈,公佈日期約為每年的七月的第一個星期。
2020年起先在4月公佈自行分配學位結果,獲取錄的學生會以書信及電話通知家長,統一派位的結果將在七月的第一個星期公佈。
資料來源 编辑
- ^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簡介 2021/2023年度 (PDF). 教育局學位分配組. 2023-01-11 [2023-0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02).
- ^ 2.0 2.1 2021/202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影片 統一派位. 教育局學位分配組.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