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圣公

孔子家族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

衍聖公是一個中國公爵爵位名,為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始于北宋。此前孔子嫡長孫世襲爵位稱為奉祀君、褒成君、褒成侯、褒亭侯、奉聖亭侯、宗聖侯、崇聖侯、恭聖侯、鄒國公、紹聖侯、褒聖侯、文宣公等。1920年出生、民國北洋政府所封的孔德成為末代衍聖公,也是歷來擔任奉祀職務最久者,共計88年(1920-2008年)。若僅以衍聖公之爵位計算,在位最久者則是晚明孔尚賢,共計62年(1559-1621年)。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孫孔垂長

衍聖公
創始日期1055年
授予者
爵位種類中國爵位
首任持有者孔宗願
末任持有者孔德成
次要頭銜述聖奉祀官(無兄弟情況下兼任)
消滅日期1935年
住所孔府

1935年(民國24年),國民政府改“衍聖公”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衍聖公之名號,從創立至廢止,達880年之久(1055-1935年);若包括唐玄宗設立公爵(文宣公)之位,達1116年之久(739-1935年);若從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創設世襲之奉祀君爵位算起,更達2130年(魏安僖王設立的文信君、秦始皇設立的文通君,並非世襲,不計)。

另,四配之一的述聖孔伋(子思)為孔子之直系孫,故亦為衍聖公之直系祖先。因此,歷朝歷代不另立述聖奉祀官,而係以衍聖公之次子擔任,故職務非世襲。若衍聖公為獨子,其祀則兼祧(祧,祭先祖也;即以「一人承兩戶宗祀」,在宗法制度下,一个男子同时继承两家宗祧的习俗。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之嗣子)。

簡表编辑

宋朝以前编辑

衍圣公编辑

  •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因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改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文宣公為衍聖公,后一度改为奉圣公,但最终改回衍聖公,之后历代相沿不改。
  • 宋高宗南渡,衍聖公孔端友隨其播遷,居浙江衢州,是為孔氏南宗金朝則立孔端友弟孔端操為「權襲衍聖公事」,是為代理「衍聖公」之意,自此孔子兩宗分立,史家以宋金元之際南宗為嫡宗,北宗為庶支。
  • 元太宗五年(1233年),元太宗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北宗)袭封衍聖公。
  • 元世祖原欲立孔氏南宗宗,南宗衍聖公孔洙辭讓,帝免其衍聖公爵位,拜國子監祭酒。北宗孔治依舊權襲衍聖公。
  • 元武宗於大德十一年(1307年)即位后,农历七月加封至圣文宣王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孔氏族人上書,指權襲第54代衍聖公孔治之子孔思誠是庶支,應由其堂兄、在(北宗)曲阜長支孔思晦承襲。仁宗親自考索孔氏宗譜,最終按照「以嫡應襲封者」之標準,親自裁定孔思晦襲爵。自此南北合宗。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拜孔氏南宗孔彥繩為正八品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孙世襲。同年,衢州知府沈杰制定孔氏南宗《钦定孔氏家规》,并上奏朝廷钦准刊行。首条曰「遵制典」,要求孔氏南宗子孙严守本分,遵崇制典,不得觊觎衍圣公爵位。
  • 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袁世凱頒布《崇聖典例》,保留衍聖公爵位,仍由曲阜衍聖公孔令貽襲爵。改孔氏南宗五經博士孔慶儀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世襲。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