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鐘
送鐘是近代漢語的社會裡流行的禁忌。「送鐘」原指送贈時鐘,但在近代漢語大部份語言(官話、粵語、吳語等)中這亦是「送終」的諧音;為免犯諱,而避免送鐘。而所謂送終,是指親屬臨終前服侍於旁或營辦喪事[1]。西方則沒有這禁忌,1940年代開始流行員工退休時公司贈予金錶的傳統[2]。
兩字同音编辑
官話编辑
吉林有家庭試圖阻止宋姓和鍾姓結婚,避免「宋鍾聯婚」字眼[3]。
粵語编辑
2019年修訂香港逃犯條例,香港社會出於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的疑竇,以「送中」來簡稱把嫌疑犯「移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制度」,而「送中」在粵語的諧音和「送終」相同[4]。
兩字不同音编辑
台語编辑
在英國,送贈懷錶是高規格的禮物,在中國卻常忌諱
2015年1月26日,台北市長柯文哲會見來訪的英國交通部長克雷默女男爵,英方送贈懷錶,引起台灣傳媒報導送鐘的避諱,隨即有評論指出鐘、終兩字在臺語不同[5][6],並考證了送鐘的避諱是1945年後由官話區外省人傳入台灣[5][7]。
參考資料编辑
- ^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5-05-01.
- ^ Robert Laura. Saying Goodbye To Retirement Traditions. Forbes. 2013-01-26 [2021-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 ^ 香港蘋果日報:轉載吉林《東亞經貿新聞》新聞 2007年6月15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年6月17日,.
- ^ 逃犯條例爭議:香港五大媒體如何選邊站隊- BBC News 中文.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 ^ 5.0 5.1 鄭欽仁. 珍貴的訪問與舶來的禁忌. 民報. 2015-01-29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 ^ 沈政男. 中國「送終」 台灣「送精」.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 2015-01-29 [2021-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 ^ 民間人情來往上贈禮給人有沒有什麼禁忌?. 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我要問問題」. 2007-04-27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外部連結编辑
- 刘明昌. 话说"送钟". 钟表, 2010, 41(3):72-7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爱国. “钟馗”与“送钟”. 钟表, 2012(1):76-7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常伟. 为“送钟”平反. 中国收藏, 201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