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属
特性介於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元素
(重定向自類金屬)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2月12日) |
类金属 | ||||||
---|---|---|---|---|---|---|
13 | 14 | 15 | 16 | 17 | ||
2 | B 硼 |
C 碳 |
N 氮 |
O 氧 |
F 氟 | |
3 | Al 鋁 |
Si 硅 |
P 磷 |
S 硫 |
Cl 氯 | |
4 | Ga 鎵 |
Ge 鍺 |
As 砷 |
Se 硒 |
Br 溴 | |
5 | In 銦 |
Sn 錫 |
Sb 銻 |
Te 碲 |
I 碘 | |
6 | Tl 铊 |
Pb 鉛 |
Bi 鉍 |
Po 釙 |
At 砈 | |
一般會分類為类金属
| ||||||
依資料的不同,有時分類為类金属
| ||||||
偶爾分類為类金属
|
类金属(英語:Metalloid)是一个用来分类化学元素的化学名词。基于它们的物理與化学特性,几乎所有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都可被分类为金属或非金属;但也有一些特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元素,称为类金属。硼、硅、锗、砷、锑、碲等六種元素一般被视为类金属,釙和砈有時亦被歸於此類。「类金属」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类金属一般被认为拥有以下特性:
类金属的外觀多半類似金屬,但只是弱的電導體。在化學特性上,比較像弱的非金屬,可以和金屬形成合金。大部份类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化學特性都介於金属和非金属之間。类金属材質容易脆裂,不適合應用在結構上,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常用在合金、塑膠阻燃劑、玻璃、光儲存設備及半導體。硅和鍺的電子特性帶來了1950年代半導體產業以及1960年代固态电子器件的發展[1]。
参考文献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Chedd G 1969, Half-Way Elements: The Technology of Metalloids, Doubleday, New York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84, The Competitive Status of the U.S. Electronics Industry: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ISBN 030903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