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黄氏家族

香山黃氏家族是廣東香山縣(今為中山市)的一個學術、仕宦家族。自元代遷居香山以來,名人輩出,其中第八世黃佐和第十六世黃培芳為明代鴻儒和清代巨儒。

世系 编辑

  • 黄宪昭(元朝官員),在元朝担任西台侍御史。
    • 黃從簡,從江西筠州遷居廣東南海(今廣州),官至宣慰司副使。
        • 黄温德,曾任香山守御。
          • 黄洙,父親病逝後,前往香山替補軍役,黃氏家人隨之遷往,黃氏籍貫香山由此而來。
          • 黃泗(1381—1450年),字惟清,號源遠,晚號七十翁。明初香山縣著名富翁,以樂善好施,講義氣而聞名香山。
            • 黃瑜(1426—1497年),字廷美,舉人。天順七年(1463年),應詔奏《六事疏》。成化五年(1469年),任廣東惠州長樂縣知縣,在任15年。辭官歸裏後,從香山遷居省城廣州,在庭院種植兩棵槐樹,築休憩亭作為讀書之處,自稱“雙槐老人”,世稱“雙槐先生”。遺著《應詔六事疏》、《書傳旁通》10卷、《雙槐文集》10卷、《雙槐歲鈔》10卷等。
              • 黃畿(1465—1513年),字宗大,初號清虛子,晚號粵洲,人稱“粵洲先生”。黃畿精於理學但絕意科舉,著有《易說》、《粵洲集》6卷、《皇極經世書傳》8卷、《三五元書》25卷、《刪正黃庭經》等。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稱頌黃畿:“蓋粵人書之精奧者,以先生為最。”
                • 黃佐(1490—1566年),字才伯,號泰泉,進士。嘉靖初由庶吉士翰林院編修。此後歷任江西僉事、廣西學督、南京國子祭酒少詹事等職。與大學士夏言政見不合,棄官歸養。晚年又在廣州建泰泉書院,門人弟子眾多,世稱“泰泉先生”。病逝後,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黃佐生平著述宏富,至少有500卷。作為明中期嶺南著名學者、理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明史》特為其立傳;《明儒學案》專為其設“泰泉學案”。黃佐還總纂了嘉靖《香山縣誌》,該誌是現存的最早的一部香山縣誌。[1]
                      • 黃逵卿(1626—1693年),字廣恩,號香樵,黃佐曾孫,搜羅前輩著述文章,補輯校刊黃佐《泰泉集》。
                              • 黃紹統(1726—1788年),黄佐七世孙長期擔任廣東石城縣(今廉江市)訓導,後升任瓊州府教授,病逝於瓊州。以操守廉潔,潛心治學,博學能文,受到石城人愛戴。著有《仰山堂遺集》3卷、《石城縣誌》8卷以及《古文五選》,時人稱之為“仰山先生”。
                                • 黃培芳(1778—1859年),字子實,號香石,黃紹統之子。清嘉慶九年(1804年)考取副貢生,道光二年(1822年)補武英殿校錄,道光十年(1830年)授乳源陵水教諭,升肇慶府訓導,得賞內閣中書銜。晚年主講廣州羊石書院,自稱“粵嶽山人”。工於詩文書畫,善作行草,以詩聞名,與番禺張維屏、陽春譚敬昭並稱“粵東三子”,又有人推崇其三人及順德吳梯黃玉衡,吳川林聯桂,鎮平黃釗,尊稱“粵東七子”。生平所著甚多,計有50多種數百卷之多。病卒於咸豐九年(1859年),享年81歲。其傳承黃佐事業,總纂了道光《香山縣誌》。
                                    • 黃映奎(1855—1929年),字仲照、日坡,黃培芳侄孫。學海堂專科生,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歲貢。宣統元年(1909年)粵中舉貢會考,被選送京城任職,未成,遂遊關外諸名勝而歸。梁鼎芬倡議修《廣東通誌》,黃映奎受聘任通誌局分纂。創辦中國文專科學校,授徒30余年。晚年入羅浮山酥醪觀為道士。生平勤於著述,遺著有《續廣東通誌藝文略初稿》、《國朝嶺南駢體文鈔》、《山堂思舊集》、《感書雜詠匯存》等。
                                      • 黃佛頤(1886—1946年),字慈博,號慈溪。黃映奎之子。宣統元年(1909年)拔貢。曾先後擔任廣東通誌局分纂、香山縣修誌局分纂、廣州時中學校校長。著有《廣東宋元明經籍槧本紀略》、《珠璣巷民族南遷記》、《廣州城坊誌》、《廣東金石錄》、《廣東鄉土史》、《嶺南藏書家考略》、《黃氏家乘續編》等。[2]

参考 编辑

  1. ^ 赵艳珍. 书香世家与邑志传承. 《广东史志》2016年第4期.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黄雪敏;区婉仪. 岭南香山黄氏文化世家考述.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