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明

中華民國首任官派台灣省政府主席

魏道明(1899年10月28日-1978年5月18日)[1],字伯聰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官[2]

魏道明
Wei Daoming4 1(cropped).jpg
 中華民國第8任外交部部長
任期
1966年5月27日-1971年3月31日
行政院院长嚴家淦
前任沈昌煥
继任周書楷
 中華民國第8任駐日大使
任期
1964年6月11日-1966年8月29日
前任陳澤華
继任陳澤華
臺灣省 第1任臺灣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47年5月16日-1949年1月5日
前任陳儀臺灣省行政長官
继任陳誠
 中華民國第4任駐美大使
任期
1942年9月11日-1946年6月26日
前任胡適
继任顧維鈞
 中華民國第2任駐法大使
任期
1941年5月9日-1942年9月11日
前任顧維鈞
继任錢泰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6任行政院秘書長
任期
1937年9月9日-1941年12月27日
行政院院长孔祥熙
蔣中正
前任翁文灝
继任陳儀
第4任南京市市長
任期
1930年4月14日-1932年1月6日
前任劉紀文
继任馬超俊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2任司法行政部部長
任期
1928年11月3日-1930年4月14日
司法院院長王寵惠
前任王寵惠
继任朱履龢
个人资料
出生1899年10月28日
 大清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
逝世1978年5月18日(1978歲-05-18)(78歲)
臺灣臺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鄭毓秀(1927年結婚;1959年逝世)
榮輯芙(1962年結婚)
获奖大十字级秘鲁太阳勋章

生平编辑

早年生涯编辑

1919年,魏道明赴法国留学。1925年,毕业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首位中國留法博士,論文為《中國票據論》(Le chèque en Chine)。1925年偕鄭毓秀返回中国,兩人在上海公共租界開設律師事務所。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主任秘书。1928年,升任司法部(该年司法部更名为“司法行政部”)次长、部长。1930年,任南京特别市市长。1931年赴欧洲,向各国说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真相。[2]

1935年,魏道明回国,任孔祥熙的《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社总经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魏道明出任行政院秘书长。[2]

驻美国大使编辑

 
最新支那要人传》中的魏道明照片

1941年,魏道明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国大使,但未到任。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適出任中国駐美国大使[3]

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华盛顿签订平等条约《中美新约》,宣布废除美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4]3月17日,國民政府特派駐美大使魏道明為互換中美條約本全權代表[5]:7077。1944年,魏道明参加敦巴顿橡树园第二次会议。1945年,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1946年,兼任联合国远东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制定对日本的政策[2]

臺灣省主席编辑

 
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华盛顿签订平等条约《中美新约》,宣布废除美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946年7月,魏道明回国出任立法院副院长[2]。1947年2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宣示處理方針[6]:50。台湾形势一片紧张。4月22日,蒋介石主持行政院第784次例会,以台湾事变既平,陈仪引咎请辞臺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4月,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為台灣省政府,以魏道明為台灣省政府主席[6]:51

1947年5月15日,魏道明抵达台灣。5月16日,臺灣省政府成立。5月17日,魏道明主持第一次臺灣省政府会议,臺灣省政府委员13人出席。依照《省政府组织法》,臺灣省政府的机构编制为六个厅处,包括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以及秘书处、会计处,吸纳了许多台湾籍精英延攬杜聰明林獻堂等人擔任省政府委員、徐慶鐘任農林處長、王民寧任警務處長、李連春任糧食局長、顏春輝任衛生處長。

6月2日,台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命令全省軍事演習,並實行戒嚴[5]:8367。6月下旬,魏道明在臺湾省参议会一届三次大会上发表施政报告称:“省政问题,虽然是千头万绪,亟待解决者很多,然而在省政府成立之际,吾人觉得最急迫者,即是因二二八事变所产生非常状态之复原。”[7]魏道明致力清除陳儀施政流弊,立即取消戒嚴,結束了二二八事件後的清鄉,解除交通管制。白崇禧、魏道明循司法途径处理二二八事件人犯,约束军队、警察、宪兵的滥捕滥杀,对二二八事件人犯采取宽大政策。魏道明支持推動自由經濟體制,公营事业开放民营,改組专卖局為公賣局,整頓專斷政策及公賣商品數量,又改組贸易局為物資調節委員會,整頓商品銷售流通事宜及應付私人企業需,此二改組機構增加大量臺灣私有企業數量,提供臺灣本地商人更自由穩定經商環境,获得台湾籍资本家的支持[8]:87-88[7]

 
魏道明

此外,魏道明加速整理重建戰後的台灣,重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台南孔廟,強化台灣與中國大陸各方面的連結。由于台湾重建需大笔资金,且受中國大陆通货膨胀波及,魏道明不得不大量发行台币,加速了物价暴涨。但台湾经济总算得以维持[7]

1947年7月19日,國民政府派魏道明為台灣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5]:8385-8386

1947年12月4日,當時廖文毅廖文奎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及美國政界部分人士认为台湾应交由联合国進行託管,受美国保护;邱永漢等人則向聯合國寄出「決定台灣未來地位時,應訴諸公民投票」的請願書[9],具有外交背景的魏道明在臺湾省参议会作施政报告,驳斥台湾託管论[7]

1948年年底,蒋中正宣布下野之前,于12月29日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已在台湾待命的陈诚随即取代魏道明,接管台湾省政府事务[7]

晚年生涯编辑

 
魏道明1947年12月题词的照片

1948年底去职后,魏道明移居香港朝鲜战争期间,曾请求返回台湾,被蒋介石拒绝,在此期间流亡至法国巴黎。1951年9月,迁居乌拉圭。1953年10月返回台湾,未被委以任何新职务[10]。据说,魏道明此次回台湾是因为1954年中華民國将舉行第二屆總統選舉,當時孔祥熙有意競選副總統,魏道明受託從美國回到台灣窺察行情。但孔祥熙的意图遭到蔣經國陳誠強力否決[11]。1954年9月初,魏道明又以送妻子郑毓秀治病为由飞往美国。3 个月后,魏道明再回台湾[10]

1959年,魏道明出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顧問,1964年出任駐日本大使。1966年回國,接替沈昌煥出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長。擔任部長期間,每年均親往紐約聯合國總部,為維護在联合国的中國代表權進行外交戰[12][13]

1971年,魏道明辭去外交部長职务,轉任總統府資政[13][10]

1978年5月18日,魏道明在臺北病逝,享年78歲[1]

荣誉编辑

家庭编辑

  • 第一任妻子:郑毓秀(1891年-1959年)
  • 第二任妻子:荣辑芙。1962年,魏道明娶荣毅仁的妹妹荣辑芙女士为續弦。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2464页
  2. ^ 2.0 2.1 2.2 2.3 2.4 中国现代史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878页
  3. ^ 十六 中國駐國外使節名録 (1911——19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7). 
  4. ^ 历史上1月11日 中国和美国签订《中美新约》 ,新华网,2008年01月10日. [2013年5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月11日). 
  5. ^ 5.0 5.1 5.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6. ^ 6.0 6.1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7. ^ 7.0 7.1 7.2 7.3 7.4 褚静涛,魏道明与二二八事件善后,现代台湾研究2007年第5期.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7). 
  8. ^ 林孝庭.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譯:黃中憲. 臺北市: 遠足文化. 2017-03-29. ISBN 9789869442534. 
  9. ^ 邱永漢的公投、香港、檢察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12-5-27
  10. ^ 10.0 10.1 10.2 郑剑,孤岛残梦:国民党在台湾的日子里,群众出版社,1997年,第828页
  11. ^ 刘红,蒋家结局,时事出版社,2000年,第246页
  12. ^ 林藜,寶島蒐古錄(八),臺灣新生報,第26页
  13. ^ 13.0 13.1 江西省志: 人物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471页
  14. ^ condecorados: orden el sol del peru. [2019-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西班牙语).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台灣省政府
首任 台灣省政府主席
第一任
1947年5月16日-1949年1月5日
繼任:
陳誠
行政院
前任:
沈昌煥
外交部部長
第八任
1966年6月1日-1971年3月31日
繼任:
周書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