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進

编辑

吳文進為台灣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於2019年由台南市政府登錄文化保存者。[1][2]

生平

编辑

吳文進1966年出生,現居於台南市學甲區,國中畢業後跟隨舅舅金登富(糊紙大師王明賢的師父[3])學習糊紙技藝,學習3年後出師,仍選擇繼續跟隨師父身邊精進自己的技藝,直到11年後才出師。因此除了學習糊紙技術外,金登富也將其他技藝教授給吳文進,包括類似剪紙的「剪刀花」以及書法等相關技能。

在師父的教導下,吳文進開發各種紙樣,透過自己觀察與丈量,匯集了一本本包括紙厝、紙紮神獸的規格圖。[4]

受師傅影響,利用工作之餘進修道教相關儀典,並結合生活中待人接物處事的經驗, 將道學融入生活。[5]

除製作糊紙作品外,也應邀參與各大小宮廟的祭祀、開光、普度、建醮大典等;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南鯤鯓代天府盛大的平安鹽祭儀式等,都由吳文進帶領20多位道長一起完成。[6]

作品除了常見生活用品之外,更多為宗教禮俗相關主題的作品,如普度建醮常見的王船、喪事所用紙人紙厝、寒林院、護壇十騎等。尤擅神騎製作,曾受邀前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宜蘭傳藝中心展出。[7]

近年與文資處、各地廟宇、文化中心等處合作開設糊紙公益相關課程,傳承糊紙工藝,讓更多人認識糊紙的文化意義,同時也開始收徒,將此項技藝傳承下去。[8][9]

參與活動/作品

编辑
  • 1992年起臺南市土城鹿耳門聖母廟的春節春牛及芒神[10]
  • 2001年開始參與製作台南市土城仔迎春牛[11]
  • 2017-2018台南市迎春禮所使用紙紮春牛[12]
  • 2020-07-22 至 2021-04-18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 展出作品:神龍[13]
  • 持續展出中 宜蘭傳藝中心 巧藝館[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糊紙.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中文). 
  2. ^ 糊紙傳統工藝保存者 吳文進獲登錄. 自由時報. 2019-07-03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3. ^ 王明賢/糊紙.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4. ^ 職人訪談-獲登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糊紙傳統工藝師傅吳文進. 悠活台南: 40-43. 
  5. ^ 職人訪談 獲登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糊紙傳統工藝師傅吳文進 (PDF). 悠活臺南. 2019-12-01, (34): 40-43 [2023-12-12]. 
  6. ^ 鯤鯓王平安鹽祭邁入第17年 南鯤鯓代天府申請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 2020-11-14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7. ^ 7.0 7.1 宜蘭巧藝館. 宜蘭巧藝館.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8. ^ 〈彩繪人生〉陳政宏 吳文進欽點紙塑傳人. 2023-06-18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9. ^ 大師帶隊 一窺糊紙之美. 2022-04-25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10. ^ 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民俗 春牛、芒神「節氣密碼」大公開. 2023-01-20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11. ^ 土城仔迎春牛、保安宮直加弄香 登錄台南市定民俗. 自由時報. 2017-12-12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12. ^ 吳文進/糊紙.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2023-12-12]. 
  13. ^ 匠心具足.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