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昭和天皇

最新留言:5年前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内发布
基础条目 昭和天皇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政治专题 (获评初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日本专题 (获评初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未簽名 编辑

“昭和”是年號不是諡号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Pion對話貢獻)於2005年1月23日 (日) 13:04加入。

Untitled 编辑

  • 稱呼日本今上天皇爲某年號天皇是不成文的禁忌,因為這將是他的諡號。下次討論留言請記得簽名Jusjih 10:12 2005年2月3日 (UTC)
    • 是年號沒錯啊!日本政府記事是用昭和***年紀年!但日本人是不會天皇在世時用"昭和天皇"這種詞彙,她們用的辭彙是"今上天皇"沒錯!
    • 好怪喔!如此和中國近代史密切相關的日本天皇,中文維基對於「戰爭責任」的內容不多!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原本想來這邊吸收各方面看法Encolpius (留言) 2009年11月19日 (四) 10:24 (UTC)ENCOLPIUS回复


本条目中应当包含关于hirohito天皇战争责任的争议问题,目前的条目内容显然没有充分反映该问题处于争议下的现状,而是片面采信部分学者认为的“次要责任”说。而有研究发现,对于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的此种认识,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在日本政府和麦克阿瑟领导的远东最高司令部,为了掩盖和规避其责任而进行的共同策划和操纵下形成的。--Vostra Sanctita 08:46 2005年4月19日 (UTC)

为何使用“薨于”,而不是更加中性的“逝世”?既然已经用了有等级分别的“薨”,为何又没有用君主级别的“崩”?--Vostra Sanctita 17:02 2005年4月23日 (UTC)

關於諡號 编辑

「諡」一字無論在中文及日文中,都是死後追封的意思;日本天皇的年號乃是一即位便已定名,即便天皇去世後不另追封其他名號,於中文百科中以「諡號」稱之,容易造成誤導,實有不妥。--Whoevert 08:49 2005年6月20日 (UTC)

    • 把在位的「年號」變成天皇的「諡號」是從明治天皇去世後的慣例
    • 根據戰前日本憲法日本三君的統帥權是天皇而不是內閣首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1-1922華盛頓的裁軍會議,因為當時內閣簽署條約,造成日本國內認為侵犯天皇統帥權議論Encolpius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3:30 (UTC)encolpius回复


次要责任确实有点不客观。无论是战前还是战中,虽然责任不该昭和天皇一人承担,但他的罪责应该是最主要之一,甚至是有决定性影响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Goobie對話貢獻)於2006年12月19日 (二) 13:46加入。

二戰時日軍之不當作為,既未曾向其報告,也未曾獲其允許。但要他概括承受所有責任,是太沉重了。應該是誰下令誰負責,個自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至今,(大家所知)他親自下的第一道命令為「宣佈戰終」。下這種命令應該是毫無過錯的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ommon對話貢獻)於2009年7月4日 (六) 03:13加入。

POV外鏈 编辑

文中唯一一條外部鏈接是一篇個人的評論文章,有違NPOV的政策吧。我把它移除了。 裕仁天皇:逃脱了审判的罪魁 --Lorenzarius 04:21 2006年7月23日 (UTC)

1923東宮行啟 编辑

1923年(日本大正12年,民國12年)應台灣總督田健治郎邀請以皇太子身分訪問台灣。相對於天皇出巡稱為「行幸」,皇太子巡視稱為「行啟」 日本學者若林正丈參考1923年臺灣時報5、6月號整理的行程如下:

  • 第一天:4月12日,宿軍艦,與伏見宮博義王搭乘「金剛艦」及護航艦「比叡艦」、「霧島艦」由橫須賀軍港出發(御召艦、供奉艦)
  • 第二天:4月16日,宿台北,到達台灣東北方「三貂角」(原近衛師團北白川宮能久師團長上陸地點遠望)→到達基隆港(總督及軍司令官迎接),至基隆車站搭乘特別列車→台北車站→台灣總督府官邸(住宿地)(總督發表奉迎文、晚餐、提燈遊行)→天皇恩賜:將明治天皇遺物給台灣神社、社會事業及教育事業各10萬元賞賜、匪徒刑罰令犯罪者535名減刑恩赦,皇太子賞賜:孝子、節婦、義僕、學者、功勞者、戰傷病兵、公傷警察官、蕃界警備員、高齡者賜金品,發表敘勳11名、褒賞7名
  • 第三天:4月17日,宿台北,臺灣總督府官邸→臺灣神社參拜→臺灣總督府官邸→臺灣總督府(總督府治理概要報告、兒童學生列隊舉旗)→臺灣總督府官邸→→至植物園參觀臺灣生產品展覽第1-4號館→臺灣總督府官邸(清樂鑑賞)
  • 第四天:4月18日,宿台北,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所長述職、巡覽)→臺北師範學校(蕃人兒童參集奉迎、奉迎歌、教學巡視)→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市內各小學校教員兒童參集奉迎、奉迎歌、教學巡視)→太平公學校(市內各公學校教員兒童參集奉迎、奉迎歌、教學巡視)→臺灣軍司令部(軍司令官述職、午餐、植樹)→臺灣總督府高等法院(法院長及檢察長述職)→至臺北第一中學校參觀臺灣教育展覽會(臺北一中、臺北二中、臺北商業學校、高等學校教員學生參集迎奉、呈送概況書、全臺灣教育關係品陳列、教學巡視→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高等商業學校、高等農林學校教員學生奉迎、呈奉書類、陳列品、教學巡視)→臺灣總督府官邸(召見功勞者、臺北州知事述職、蕃人舞蹈、拍照留念)
  • 第五天:4月19日,宿台中,臺北火車站→新竹火車站→新竹州廳(臺北州知事述職、保甲狀丁分列行進)→新竹小學校(日語演講會、旗體操)→新竹火車站→臺中火車站→臺中州廳(新高山遠望)→臺中第一小學校→臺中分屯大體→臺中水道水源地→臺中第一中學校→臺中州知事官舍(住宿地)(召見功勞者、提燈遊行、舞龍、彰化放煙火)
  • 第六天:4月20日,宿台南,臺中火車站→途中停留嘉義火車站→臺南火車站→臺南州廳→北白川遺跡所→南門小學校→孔子廟→臺南師範學校→臺南第一公學校→臺南第一中學校→臺南州知事官舍(住宿地)(召見功勞者、提燈遊行、臺灣催物)
  • 第七天:4月21日,宿高雄,安平新生海埔地→臺灣製鹽會社→養殖試驗場→→臺灣步兵第二連隊(守備司令官、連隊長、山砲中隊長述職、閱兵、植樹)→

臺南火車站→高雄火車站→壽山貴賓館(住宿地)→高雄州廳→高雄第一小學校→高雄港(打網、划龍船競艚)→壽山貴賓館(住宿地)(召見功勞者、提燈遊行、火把遊行、奉迎船、放煙火)

  • 第八天:4月22日,宿高雄,高雄火車站→屏東火車站(鳳山海軍無線電信所遠望)→臺灣製糖會社工廠→屏東火車站→高雄火車站→壽山貴賓館(住宿地)

(壽山登山、板及竹筏、松明行列、放煙火)

  • 第九天:4月23日,宿金鋼艦,高雄港→澎湖馬公海軍要港部(司令官述職)→馬公港
  • 第十天:4月24日,宿臺北,到達基隆港→基隆重炮大隊(司令官、述職馬公發港、大隊長述職、教練、植樹)→基隆火車站→臺北火車站→臺灣總督府官邸(住宿地)→博物館參觀→圓山運動場參觀全島聯合運動會→臺灣總督府官邸(臺灣料理、拍照留念)
  • 第十一天:4月25日,宿臺北,草山溫泉→北投溫泉→臺灣總督府官邸(賜茶)
  • 第十二天:4月26日,宿臺北,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司令官、連隊長、山砲中隊述職、閱兵、植樹)→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局長述職、陳列品、工廠巡視)、→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武德殿(觀賞武術)→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圓山運動場參觀臺灣體育協會陸上競技大會→臺灣總督府官邸(臺灣催物、賜沙汰書、賜宴、放煙火)總督及軍司令官數十名恩賜品
  • 第十三天:4月27日,宿軍艦,臺灣總督府官邸→臺北火車站→基隆港→乘金鋼艦出港、5月1日到達橫須賀軍港
  • 這些行程看似流水帳,但是有日本人已經作出其意函分析。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Encolpius對話貢獻)於2009年12月6日 (日) 00:06加入。

回退原因 编辑

由於天皇在太平洋戰爭中扮演的角色非常有爭議,另外雖為國家元首但軍政權力握於誰手中一直沒有個定論,要說也是開戰時期的東條作代表,不但不能說明他發動蘆溝橋事變,該事變本身也令日本高級官員震驚,憑甚麼說他發動的?請寫出客觀事實。—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5月26日 (四) 03:42 (UTC)回复

二戰結束前 天皇根本不是魁儡 编辑

二戰天皇的權力與希特勒並駕齊驅,是絕對的獨裁者! 東條英機只不過為了平息受害國民怨推出來的替死鬼。 分析兩人的背景真相馬上水落石出, 東條英機三個兒東條英隆、東條輝雄、東條敏夫全都沒有參與二戰, 沒有將自己的兒子安插在軍中高層職務,證明他沒有足夠的軍權。 日本天皇裕仁呢?據統計,他任用了23位親王擔任皇軍高級將領 伏見宮博恭王 元帥 海軍大將 梨本宮守正王 元帥 陸軍大將 閑院宮載仁親王 元帥 陸軍大將 參謀總長 朝香宮鳩彥王 陸軍大將 上海派遣軍司令 東久邇宮稔彥王 陸軍大將 (一號作戰計劃北路日軍司令) 賀陽宮恆憲王 海軍中將 秩父宮雍仁親王 陸軍少將 閑院宮春仁王 陸軍少將 閑院宮春仁王 陸軍少將 伏見宮博義王 海軍大佐 第三驅逐隊司令 高松宮宣仁親王 海軍大佐 竹田宮恆德王 陸軍中佐 朝香宮孚彥王 陸軍中佐 朝香宮正彥王       陸軍少佐 三笠宮崇仁親王 陸軍少佐 東久邇宮盛厚王 陸軍少佐 北白川宮永久王 陸軍少佐 蒙疆駐屯軍司令部參謀 東久邇宮彰常王 陸軍大尉 山階宮武彥王 海軍少佐 華頂博信(華頂宮侯爵) 海軍大佐 山階芳麿(山階宮侯爵) 陸軍中尉 鹿島萩麿(舊伯爵) 海軍大尉 葛城茂麿(舊伯爵) 陸軍中佐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20.140.66.229對話貢獻)於2011年10月27日加入。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昭和天皇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29日 (日) 13:27 (UTC)回复

返回到“昭和天皇”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