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意识雪/沙盒/脚2

男性右脚内侧图
人足,幾號三是腳背。

,又称,解剖学上指陸地脊椎動物腿的末端、支撑该生物的部分。大多数双足及许多四足动物的脚有以下结构:踝关节,脚跟,足弓,脚趾。[1]脚是和某些脊椎动物肢体的末端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人体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在许多有脚的生物中,脚是腿末端的独立器官,由一个或多个部分或骨骼组成,通常包含爪子趾甲

结构 编辑

骨骼 编辑

人类的脚部骨骼是人体中比较复杂的结构,一只脚上有26块骨头,双脚共有56块骨头,约占人体骨骼总数(206块)的四分之一。[2]

人脚的骨骼包括趾骨[註 1]跗骨。跖骨与趾骨分别对应相连。跗骨又包含楔骨骰骨舟壮骨距骨后根骨[註 2]

趾骨在脚的前部,共14节,除大拇趾为2节外,其余为3节。跖骨在脚的中部,自内向外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跖骨,其中第一跖骨最短而且最强壮。跗骨位于脚的后半部。由距骨、跟骨、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组成。[2]

人体在站立时,体重通过距骨分别传递到跖骨和跟骨上,而当人行走时,首先是后跟骨离地,重量会移至趾骨和跖骨处。人在行走和直立时,跖骨与跟骨部位是着地次数最多的部位,趾骨次之。[3]

关节 编辑

脚骨的关节比较多,大部分脚骨能借助关节分别参与屈伸、环转、外展、内收和回转等运动,其中第一至第五跖趾关节活动最为频繁。[3]

足弓 编辑

足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在不同姿势和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足弓的主要结构包括被动结构和主动结构。被动结构包含了骨骼、韧带、关节囊等非动力性组织,形成了纵弓和横弓,最终支撑起一个三维的凸起向上的弓形的支架。纵弓包括两个,一是由跟骨、舟骨、距骨、楔骨以及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构成的内侧纵弓,肌肉有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趾长屈肌和足底肌肉等,内侧纵弓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活动度,又称为弹性足弓;二是由跟骨、骰骨、第四跖骨以及第五跖骨构成的外侧纵弓,又叫支撑足弓,维持其结构的主要肌肉是腓骨肌群,外侧纵弓主要以支撑稳定为主。维持足弓的肌肉,包括足弓的内在肌以及足弓的外在肌,可以受神经任意支配。内在肌被称为足部的“核心稳定肌群”,类似于脊柱的多裂肌,稳定足弓并承担足弓负荷;而足外在肌,跨过多关节,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可以视为足部的“核心动力肌群”。同时也为足弓提供一些稳定。因此许多研究都认为加强足部内在肌肉力量可以提升维持足弓的能力。这些训练包括短足练习、抓毛巾练习等。外在肌中的胫骨后肌已经被研究很多,胫骨后肌位于小腿后方,从后侧穿出止于舟骨粗隆,从下方支撑内侧纵弓,因此通过训练胫骨后肌能直接提升足弓。但是,另一条位于小腿的前方,止于内侧楔骨内侧面与第一

跖骨底,从上方穿过并将内侧足弓拉起的胫骨前肌,却很少有人研究其对足弓的作用,但从理论上讲,二者相互作用保持内侧足弓的高度。

肌肉 编辑

脚在运动中,骨骼处于被动的地位,由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进行收缩和驰缓作用,才使脚能进行运动。 [3]

解剖学 编辑

脚由以下部分组成:

腳與文化 编辑

由於腳在運動中頻繁受到外力和摩擦,世界各地的人們經常使用襪子來保護雙腳。不合適的襪子或鞋會反而造成腳部損傷。

另外文化因素也強烈影響對腳的處置。很多宗教場所要求人們必須脫鞋進入,又如中國清朝女性纏足的風俗。

中醫觀點 编辑

中醫認為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由於很多重要的經脈發源或流注於腳底,腳底有眾多反射區,可以反映人身許多部位的問題,以及腳底的湧泉穴為三大穴之一。

注释 编辑

  1. ^ 普通话发音为zhí
  2. ^ 也称为根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oot VERTEBRATE ANATOMY. 
  2. ^ 2.0 2.1 脚的生理结构:脚部骨骼. 新浪育儿. 
  3. ^ 3.0 3.1 3.2 郭 虹,陈晓玲. 从脚部结构及卫生学角度分析袜子的性能. 广西纺织科技. 2008, 37 (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