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意識雪/沙盒/腳2

男性右腳內側圖
人足,幾號三是腳背。

,又稱,解剖學上指陸地脊椎動物腿的末端、支撐該生物的部分。大多數雙足及許多四足動物的腳有以下結構:踝關節,腳跟,足弓,腳趾。[1]腳是和某些脊椎動物肢體的末端接觸地面的部分,是人體的負重器官和運動器官。在許多有腳的生物中,腳是腿末端的獨立器官,由一個或多個部分或骨骼組成,通常包含爪子趾甲

結構 編輯

骨骼 編輯

人類的腳部骨骼是人體中比較複雜的結構,一隻腳上有26塊骨頭,雙腳共有56塊骨頭,約佔人體骨骼總數(206塊)的四分之一。[2]

人腳的骨骼包括趾骨[註 1]跗骨。跖骨與趾骨分別對應相連。跗骨又包含楔骨骰骨舟壯骨距骨後根骨[註 2]

趾骨在腳的前部,共14節,除大拇趾為2節外,其餘為3節。跖骨在腳的中部,自內向外依次為第一、二、三、四、五跖骨,其中第一跖骨最短而且最強壯。跗骨位於腳的後半部。由距骨、跟骨、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組成。[2]

人體在站立時,體重通過距骨分別傳遞到跖骨和跟骨上,而當人行走時,首先是後跟骨離地,重量會移至趾骨和跖骨處。人在行走和直立時,跖骨與跟骨部位是着地次數最多的部位,趾骨次之。[3]

關節 編輯

腳骨的關節比較多,大部分腳骨能藉助關節分別參與屈伸、環轉、外展、內收和迴轉等運動,其中第一至第五跖趾關節活動最為頻繁。[3]

足弓 編輯

足部是一個複雜的結構,在不同姿勢和運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構成足弓的主要結構包括被動結構和主動結構。被動結構包含了骨骼、韌帶、關節囊等非動力性組織,形成了縱弓和橫弓,最終支撐起一個三維的凸起向上的弓形的支架。縱弓包括兩個,一是由跟骨、舟骨、距骨、楔骨以及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構成的內側縱弓,肌肉有脛骨後肌、脛骨前肌、趾長屈肌和足底肌肉等,內側縱弓具有較高的彈性和活動度,又稱為彈性足弓;二是由跟骨、骰骨、第四跖骨以及第五跖骨構成的外側縱弓,又叫支撐足弓,維持其結構的主要肌肉是腓骨肌群,外側縱弓主要以支撐穩定為主。維持足弓的肌肉,包括足弓的內在肌以及足弓的外在肌,可以受神經任意支配。內在肌被稱為足部的「核心穩定肌群」,類似於脊柱的多裂肌,穩定足弓並承擔足弓負荷;而足外在肌,跨過多關節,起到提供動力的作用,可以視為足部的「核心動力肌群」。同時也為足弓提供一些穩定。因此許多研究都認為加強足部內在肌肉力量可以提升維持足弓的能力。這些訓練包括短足練習、抓毛巾練習等。外在肌中的脛骨後肌已經被研究很多,脛骨後肌位於小腿後方,從後側穿出止於舟骨粗隆,從下方支撐內側縱弓,因此通過訓練脛骨後肌能直接提升足弓。但是,另一條位於小腿的前方,止於內側楔骨內側面與第一

跖骨底,從上方穿過並將內側足弓拉起的脛骨前肌,卻很少有人研究其對足弓的作用,但從理論上講,二者相互作用保持內側足弓的高度。

肌肉 編輯

腳在運動中,骨骼處於被動的地位,由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進行收縮和馳緩作用,才使腳能進行運動。 [3]

解剖學 編輯

腳由以下部分組成:

腳與文化 編輯

由於腳在運動中頻繁受到外力和摩擦,世界各地的人們經常使用襪子來保護雙腳。不合適的襪子或鞋會反而造成腳部損傷。

另外文化因素也強烈影響對腳的處置。很多宗教場所要求人們必須脫鞋進入,又如中國清朝女性纏足的風俗。

中醫觀點 編輯

中醫認為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由於很多重要的經脈發源或流注於腳底,腳底有眾多反射區,可以反映人身許多部位的問題,以及腳底的湧泉穴為三大穴之一。

註釋 編輯

  1. ^ 普通話發音為zhí
  2. ^ 也稱為根骨。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oot VERTEBRATE ANATOMY. 
  2. ^ 2.0 2.1 脚的生理结构:脚部骨骼. 新浪育兒. 
  3. ^ 3.0 3.1 3.2 郭 虹,陳曉玲. 从脚部结构及卫生学角度分析袜子的性能. 廣西紡織科技. 2008, 37 (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