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izag/暫存區13

空軍
Luftwaffe
Luftwaffe eagle
納粹德國空軍鹰徽

存在時期1935年3月1日—1946年8月20日
國家或地區 納粹德國
種類空軍
規模340萬人(1939至1945年總人數)[1]
119,871架飛機(總產量)[2]
直屬德國國防軍
參與戰役西班牙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赫爾曼·戈林

納粹德國空軍(德語:Luftwaffe,直譯即「空軍」)是指存在於1933年至1946年期間,隸屬納粹德國武裝力量「國防軍」的空軍軍種。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空軍是當時世上最強大、最先進和最具戰鬥經驗的空軍[3]。納粹德國空軍於1935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後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為支援閃擊戰橫掃歐洲。其中,德國的飛機大部分皆為先進的設計,在技術上勝過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如Ju 87「斯圖卡」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即是當時德國空軍的代表性軍機。空軍是德軍在閃擊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陸軍戰術性的密接支援,令德軍在戰爭頭九個月內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勝利進展直到1940年於不列顛空戰才被英國皇家空軍所停止,原因是當時的德國空軍缺乏戰略打擊能力。儘管這場空戰的失敗挫傷了德國空軍的氣勢,當希特勒於1941年6月為擴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蘇聯時,德國空軍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其勝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蘇聯冬天所中止。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大西洋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前身背景 编辑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禁令,德軍被禁止發展空軍,因此與蘇聯進行軍事合作,換取後者提供場地試驗戰術與裝備。圖即為位於蘇聯利佩茨克戰鬥機飛行員學校英语Lipetsk_fighter-pilot_school福克D.XIII型戰鬥機英语Fokker D.XIII

納粹德國空軍的前身為創立於1910年的「德意志帝國航空隊」(通常簡稱為「航空隊」,Fliegertruppe),為從屬於陸軍的航空部隊。1916年10月8日,「航空隊」改名為「陸軍航空隊」。這支部隊為西線戰事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空戰行動受到相當的關注,而以擊落80架敵機的「紅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為首的王牌飛行員們(擊落敵機超過5架的飛行員)更成了全國知名的人物。然而1918年11月,德國戰敗,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德國被要求銷毀所有飛機,並禁止擁有空軍。由於德國已在戰後檢討中認同戰場上空軍的重要性,故德軍領導人汉斯·冯·塞克特將軍盡其所能地保有其空軍發展潛力,在極為有限的陸軍4000名軍官員額中保留具航空兵經驗者180人[4]。在條約禁令下,德國只得祕密發展軍事航空技術,透過國內民航公司和飛行俱樂部的合作,使德國在航空技術上沒有落後其他國家[5]。1922年,協約國解除德國低性能的民用飛機生產禁令,後者航空工業因此開始復甦,設計出大量可在必要時刻改裝為軍用的民用飛機,而考量到低性能飛機無法培養高素質的飛行員和偵查員,德國又與蘇聯合作,在後者境內祕密開設學校,用於試驗各種新戰術和培訓飛行員[6][7]。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已發展為全歐洲實力最強的航空公司,而以此為基礎發展的遠距離飛行、導航、航空儀表設備等當時屬於較為先進之技術,皆為日後德國空軍的復興打下良好的基礎[8]

德國空軍的重建則要到納粹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後數個月才真正開始,他任命在一戰曾擊落22架敵機的空戰英雄、同時也是納粹黨高級官員的赫爾曼·戈林為德國航空部長,而戈林也找來「汉莎航空」的第一任總裁——艾爾哈德·米爾希作為其副手。1933年3月,負責開發與生產飛機的「帝國航空部」正式成立。1933年3月25日,戈林透過「德國航空運動協會德语Deutscher Luftsportverband」掌控了全國的航空組織,並保留其「運動」之名作為規避條約的手段。1933年5月15日,戈林將國內所有軍事航空組織併入「帝國航空部」之下,當天後來便成了德國空軍官方誕生日[9],而戈林便成為空軍總司令。1935年3月1日,新生的德國空軍正式對外宣告成立[10]。1937年,納粹黨以「德國航空運動協會」為基礎,成立了「國家社會主義飛行軍團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s Fliegerkorps」,為大量青年作軍事飛行訓練,該組織成員全為納粹黨員,因此相較於德國的其他軍種,空軍的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很早便打下了基礎,希特勒便曾對各軍種做出意識形態上的評價:「我有一支信奉天主教的海軍、一支保守的陸軍和一支國家社會主義的空軍。[11][12]

戈林與米爾希為1933至1936年德國空軍的迅速發展起了關鍵作用,戈林雖對新技術一無所知、沉浸於權力鬥爭和奢侈的生活,但由於該人在納粹黨內與希特勒的親密關係,空軍得以爭取到大量的預算,而實質營運則由米爾希負責[13][14],其制定周密的計畫重振在1920年代末因經濟危機而萎靡不振的航空業,如透過分散製造,集中組裝的生產模式、強硬要求工廠加班等方式使飛機月產量增長兩倍,提供大量低息甚至是無息貸款幫助航空業度過危機、將部份企業收為國有等等[15]。1933年,德國全國僅7家飛機製造廠和4家航空發動機廠、工人3200人、月產100架。1934年,航空業工人上升至16000人。1933年至1936年新建飛機製造廠60家。1935年5月,德國已有2000架飛機,Bf 109、He 111、Do 17等新型飛機也陸續投產。

戰間期 编辑

戰略空軍至戰術空軍的更易 编辑

進軍萊因蘭和干涉西班牙內戰 编辑

 
派駐至西班牙參加內戰的德國空軍「兀鷹軍團」的He-111轟炸機

德國空軍自的第一個軍事行動是在掩護陸軍進駐萊因蘭非武裝區的行動。1936年3月7日,陸軍的3個連兵力進駐當地,而空軍則準備了第134戰鬥機聯隊第3中隊與第165俯衝轟炸機聯隊第1中隊配合行動。然而德國當局收到法國轟炸機正準備攻擊進駐的德軍之消息,裝備Ju 52的第753水平轟炸機聯隊第1中隊便準備轟炸巴黎。德軍之後確認了該情報過於誇張,空襲行動便取消[16]

德奧合併和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编辑

開戰前的德國空軍 编辑

到了1939年夏德國空軍擁有9支大部分裝備了Bf 109的戰鬥航空聯隊、4支裝備Bf 110重型戰鬥機的驅逐大隊(Zerstörergeschwader)、11支裝備He 111和Do 17Z的轟炸機聯隊和4支俯衝轟炸航空大隊(Sturzkampfgeschwader)[17]。Ju 88意外地在設計上碰到困難,因此當戰爭爆發後僅有12架得以投入使用。德國空軍此時共有373,000名士兵(其中有208,000名的傘兵、107,000名士兵的高射砲部隊和58,000名的通訊兵),飛機則共有4,201架作戰飛機,其中1,191架轟炸機、361架俯衝轟炸機、788架戰鬥機、431重型戰鬥機和488架運輸機。儘管有些不足與缺陷,德國空軍在當時仍是一支令人敬畏的軍事力量[18]

然而即使到了1940年春德國空軍仍尚未全體動員。儘管存有原物料短缺的問題,烏德特還是藉由引進航空工業一天工作10小時的制度,並加以合法化。在此期間建立了30個轟炸機中隊(Kampfstaffeln)和16個戰鬥機中隊(Jagdstaffeln)。此外還有5支驅逐軍團(Zerstorergruppen),分別是JGr 101、102、126、152和176被組建,全都配有Bf 110[19]

德國空軍也大大擴增空勤人員的訓練,為原本的142%,飛行學校共63所。這些設施後來被轉移到德國東部,遠離可能存有的盟軍威脅。空勤人員後來達到4727名,增加原本的31%。然而因為如此急速的擴增和訓練導致997人死亡和額外700人受傷,946架飛機也毀於這些意外中。完成訓練的空勤人員約有3,941名,而德國空軍此時約有220萬人[20]

第二次世界大戰 编辑

波蘭戰役 编辑

「假戰」 编辑

斯堪的納維亞和西方戰役 编辑

不列顛戰役 编辑

地中海和北非戰區 编辑

巴爾幹戰區 编辑

伊拉克戰區 编辑

東方戰線 编辑

西線盟軍反攻與最後的掙扎 编辑

海空作戰 编辑

北極戰區 编辑

大西洋戰區 编辑

地中海戰區 编辑

波羅的海與黑海戰區 编辑

本土防空 编辑

晝間防空 编辑

夜戰與電子戰 编辑

地面部隊 编辑

空降兵 编辑

空降裝甲師 编辑

空軍野戰師 编辑

防空砲兵 编辑

德國空軍在西班牙內戰派遣兀鷹軍團介入,測試新型飛機和戰術,它們也幫助了長槍黨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擊敗了共和軍,共約有2萬名德國飛行員獲得實戰經驗,使德國空軍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重要的優勢。兀鷹軍團在內戰中曾有一個惡名昭彰的行動「轟炸巴斯克格爾尼卡」。此行動普遍被認為是德國試驗恐怖轟炸理論,但實際上德國並未蓄意對平民進行轟炸且僅將其視為支援地面部隊的軍事戰術行動,直到1942年才以平民為主要目標進行轟炸[21]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空軍是當時世界上最技術先進的空軍,並在其導火線「波蘭戰役」中迅速奪取了制空權。之後支援納粹德國陸軍作戰,短短5周就使波蘭軍潰敗。而德國空軍的表現被總司令部評價為「達到預期」。空軍已成為陸軍極為重要的支援力量[22],並掃蕩敵人局部的抵抗勢力。戈林對空軍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23]。儘管德國空軍的指揮和駕駛能力均十分熟練,但此行動的成功應歸功於陸軍和空軍彈性與即興的問題獲得解決。空軍還有一項珍貴的資產「地對空通訊系統」,之後在法國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4]

1940年春天德國空軍協助陸軍和戰爭海軍威瑟演習作戰中大膽入侵挪威丹麥。德國空軍在斯堪地那維亞獲得制空權,對最後盟軍撤出該地、德軍獲得勝利有決定性的貢獻[25]。1940年夏德國空軍在法國戰役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它幫助摧毀了盟軍的3支空軍力量和在短短6星期裡使法國戰敗[26]。然而德國空軍在敦刻尔克战役經歷了首次的失敗。儘管有劇烈的轟炸,德國空軍仍不能按照戈林的命令消滅英國遠征軍,使其保有有生力量繼續戰鬥[27]

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經歷了首次真正的失敗。儘管重創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基礎設施和在之後伦敦大轰炸中摧毀部份城市,仍沒有達到希特勒施行海獅計畫所必要的制空權[28]。入侵英國的行動於1940年12月被取消,之後希特勒要求全軍準備位入侵蘇聯巴巴羅薩作戰準備。

 
Me 262 A,為德國在戰爭後期生產,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噴氣式戰鬥機。

隔年春天德國空軍幫助軸心國盟友義大利巴爾幹地區取得勝利,並持續支援義軍在中東、北非和地中海的戰鬥直到1945年5月。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德國空軍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摧毀了數千架蘇聯飛機,但並未完全摧毀蘇聯空軍。德國因為缺乏戰略轟炸機,無法摧毀蘇聯的戰爭工業[29]。而隨著戰爭不斷延長,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蘇聯空軍不斷在增強。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庫斯克會戰後更確定了德意志國防軍在東線的戰敗。

與此同時德國空軍還要肩負德佔歐洲對抗逐漸增強力量的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軍帝國保衛戰的行動更是嚴重削弱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力量。儘管德國逐漸開發並生產許多先進的噴射與火箭式軍機,仍無法對抗壓倒性數量的盟軍和解決缺乏熟練飛行員和燃料的問題。德國空軍在1945年1月全部傾巢而出的底板行動(Operation Bodenplatte)後,再也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力量了。

組織 编辑

指揮結構 编辑

 
赫爾曼·戈林,擔任德國空軍總司令直到1945年4月。

在整個第三帝國歷史中,德國空軍僅有兩位總司令。第一位為赫爾曼·戈林,第二位是空軍一級上將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而後者不久就晉升為德軍最高軍階元帥(不含帝國元帥)。其他被晉升至第2高軍階者有阿爾貝特·凱塞林胡戈·施佩勒艾爾哈德·米爾希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

柏林戰役即將結束,柏林被蘇聯紅軍所包圍時,戈林發了一封電報給希特勒,建議他交出指揮權,由自己接管「帝國」[30]。希特勒將其解釋為叛變,並撤銷戈林所有職務並下令逮捕,但戈林的黨衛隊並未執行該命令。後來戈林於1945年5月9日在巴伐利亞被美軍所俘虜,並在戰後紐倫堡審判中被判處絞刑。雖然戈林要求採以槍決以死的像個軍人,但遭法院拒絕。在行刑前,戈林以預藏的氰化钾服毒自殺[31]死於獄中。而施佩勒被最高統帥部審判起訴,為戰後紐倫堡審判最後的12人之一。他被起訴的4項罪名後來皆被撤銷,在1953年死於慕尼黑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德國空軍有4支航空艦隊(Luftflotten),分別駐於德國25%的領地。隨著戰爭的進程,德國佔領地區增多,其航空艦隊也逐漸擴增。舉例來說,第5航空艦隊就是在1940年為了應威瑟演習作戰而創建的,而其他航空艦隊亦因必要需求而建。每一支航空艦隊下包含數個航空軍(Fliegerkorps)、航空師(Fliegerdivision)、戰鬥機軍(Jagdkorps)、戰鬥機師(Jagddivision)或戰鬥機指揮部(Jagdfliegerführer)。各單位內由各種類型的軍機所組成,通常是分成數個聯隊(Geschwader),而中隊(Staffeln)和轟炸大隊(Kampfgruppen)則是獨立的[32]

每個聯隊由聯隊長(Geschwaderkommodore)指揮,其軍階可能是少校中校(Oberstleutnant)或上校(Oberst)。他的參謀人員通常為經驗豐富或仍在飛行作戰的軍官,包括副官、作戰軍官、情報軍官、導航軍官和技術軍官[32]此外,每個聯隊都還有一支司令部本部小隊(Stabschwarm)。

戰鬥航空聯隊(Jagdgeschwader)為一支戰鬥機聯隊,通常配有如Bf 109或Fw 190那類同時具有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功能的機種。由數個以戰鬥機所組成的中隊(Jagdstaffel)組成的大隊(Gruppen)所組成。因此第1戰鬥航空團編號為JG 1,它的下轄的第1大隊編號則為I./JG 1和其第1中隊編號為1./JG 1。每個聯隊擁有約120架至125架的飛機[32]。每一支大隊由大隊長(Kommandeur)指揮,中隊則由中隊長(Staffelkapitãn)指揮。然而這些軍官的任命並非以軍皆為標準,甚至連少尉也可能指揮整支中隊。

德國的聯隊包括:轟炸機聯隊(Kampfgeschwader,簡稱KG)、夜間戰鬥機聯隊(Nachtjagdgeschwader,簡稱NJG)、俯衝轟炸機聯隊(Stukageschwader,簡稱StG)和相當於英國皇家空軍沿海司令部,負責巡邏、救援和搜索任務的海岸飛行大隊(Küstenfliegergruppen,簡稱Kü.Fl. Gr.)。專職的轟炸機大隊為轟炸大隊(Kampfgruppen,簡稱KGr),該單位約有80架至90架飛機[32]

軍工業 编辑

人員 编辑

戰爭罪行 编辑

強迫勞動 编辑

 
弗洛森比爾格集中營英语Flossenbürg concentration camp內的飛機製造廠。

自1943年至1944年,德國空軍將飛機生產作業轉移到集中營,以解決勞動力不足和盟軍空襲的問題。毛特豪森-古森米特爾堡-多拉英语Mittelbau-Dora concentration camp兩座集中營建成了德國當時規模最大的兩家飛機製造廠[33],另外還有弗洛森比爾格英语Flossenbürg concentration camp布亨瓦德達豪拉文斯布吕克格羅斯-羅森英语Gross-Rosen concentration camp納特茲維萊-史特魯特霍夫英语Natzweiler-Struthof斯海爾托亨博斯英语Herzogenbusch concentration camp诺因加默等集中營負責生產零組件[34]。1944和1945年,德國共用了多達9萬名集中營囚犯從事航空製造業,在1944年至1945年的冬天,這些囚犯達到集中營總人口約10%[35]

德國空軍大量動員集中營囚犯從事飛機製造工作與戰爭後期急需戰鬥機的情勢有密切關聯,德軍成立「戰鬥機幕僚組英语Jägerstab」此一組織專門管理戰鬥機生產作業,特別是使用集中營的勞動力,Me 262便有約1000架的機身是在古森集中營與強迫勞動營中製造的[36][37],這些犯人平均壽命僅6個月[38]

屠殺 编辑

轟炸非軍事目標 编辑

人體實驗 编辑

1941年,德國空軍代表進行有關預防和治療低溫症的實驗。冷凍/低溫症實驗由納粹高層人員指揮,模擬德軍在東線戰場因準備不足而遭受困難的環境條件。主要的實驗地點是達豪集中營奥斯威辛集中营。達豪集中營的黨衛隊醫生—西格蒙德·雷歇爾博士,在1942年的醫學會議中直接報告希姆萊和宣傳其冷凍實驗的結果,標題為「由冬季和海所產生的醫療問題」(Medic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Sea and Winter)[39],約有100人死於這類實驗中[40]

1942年初,達豪集中營的囚犯被雷歇爾用於高空中測試彈射椅。還有在低壓的压力容器中使囚犯模擬2.0萬公尺的高空狀態。另外還有傳聞雷歇爾會解剖初次實驗倖存者的大腦[41]接受實驗的200名對象中,有80人當場死亡,其餘者則被處決[39]

註解 编辑

註腳 编辑

  1. ^ Pipes(2008年)
  2. ^ Philo
  3. ^ Killen(2003年),第93页
  4. ^ Corum(1992年),第179页
  5. ^ 劉楊 & 唐思(2014年),第2页
  6. ^ Stein(1962年),第54-71页
  7. ^ Sobolev & Khazanov
  8. ^ 劉楊 & 唐思(2014年),第3页
  9. ^ Hooton(2007年),第30页
  10. ^ Smith & Creek(2004年),第5页
  11. ^ Williamson(2012年),第3页
  12. ^ Lepage(2015年),第170页
  13. ^ Hooton(2007年),第31页
  14. ^ Corum(1997年),第124-125页
  15. ^ 叢丕(2015年),第88页
  16. ^ Smith & Creek(2004年),第6页
  17. ^ Hooton 2007,第79頁。(Luftwaffe at War: Gathering storm)
  18. ^ Corum 1997,第271頁。
  19. ^ Hooton 2007,第23頁。(Luftwaffe at War: Gathering storm)
  20. ^ Hooton 2007,第24頁。(Luftwaffe at War: Gathering storm)
  2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Corum 1997, p. 7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2. ^ Hooton 2007,第93頁。
  23. ^ Hooton 2007,第91頁。
  24. ^ Buckley 1998,第127頁。
  25. ^ Corum 1997,第274頁-第275頁。
  26. ^ Corum 1997,第275頁-第277頁。
  27. ^ Killen 2003,第114頁-第116頁。
  28. ^ Killen 2003,第149頁。
  29. ^ Killen 2003,第171頁-第184頁。
  30. ^ Killen 2003,第291頁。
  31. ^ Killen 2003,第300頁。
  32. ^ 32.0 32.1 32.2 32.3 Luftwaffe Operational Organisation
  33. ^ Dobosiewicz(2000年),第194页
  34. ^ Vajda & Dancey(1998年),第118页
  35. ^ Buggeln(2014年),第45页
  36. ^ Bartrop & Dickerman(2017年),第427页
  37. ^ Mauthausen-Memorial
  38. ^ USHMM,Gusen
  39. ^ 39.0 39.1 Tyson, Peter. Holocaust on Trial: The Experiments. NOVA Online. [2008-03-23]. 
  40. ^ Neurnberg Military Tribunal, Volume I · Page 200
  41. ^ Cockburn, Alexander. Whiteout:The CIA, Drugs, and the Press. Verso. 1998 [2008-01-04]. ISBN 1859841392. 

參考資料 编辑

  • (英文)Lepage, Jean-Denis G.G. Hitler's Armed Forces Auxiliarie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ehrmachtsgefolge, 1933-1945. McFarland. 2015-10-20. ISBN 978-0-7864-9745-4. 
  • (英文)Smith, J. Richard; Creek, Eddie J. Kampfflieger: Bombers of the Luftwaffe, 1933-1940. Ian Allan Publishing. 2004-03. ISBN 978-1-903223-42-0. 
  • (英文)Williamson, Gordon. The Hermann Göring Divisi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2-03-20. ISBN 978-1-78096-566-6. 
  • (中文)劉楊; 唐思. 二战德国空军单兵装备: 全面系统的二战德国空军单兵装备全纪录.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4. ISBN 978-7-89429-339-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