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快艇是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军舰。除了执行攻击任务以外,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其他任务。这型舰艇诞生前,运用相同概念设计制造的舰艇为鱼雷快艇,由于导弹快艇的火力大过鱼雷快艇,因此完全的取代了她的任务。

中国22型导弹艇
中华民国光华六号导弹快艇
挪威的盾牌级导弹快艇

支持导弹快艇的军事准则认为借由机动性与旺盛的火力可以有效制海,在19世纪之前,军舰提供的火力源自于舰炮,而越大口径的舰炮需要越大的船只来搭载,这个趋势最后演化成战舰。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足够的总和国力去建造、维护战舰,因此设计师另辟途径让小型军舰具有足以破坏大型军舰的火力。这个准则在反舰导弹与电子对抗技术有所斩获后更深化设计师的信心,认为小型军舰可以在携带强大火力的同时还能保护自己,在群集投入作战时足以对大型军舰造成可观的威胁。

导弹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30到40节,有的可达50节,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装有反舰导弹2至8枚,有些快艇还加装20至76毫米口径舰炮,吨位较大的快艇还可能包含鱼雷水雷深水炸弹舰对空导弹等。搭配的感测系统有搜索、探测、武器控制、通信导航、电子作战等。

历史

编辑

首先将导弹快艇概念付诸实现的军队是苏联海军,苏联最初的导弹快艇是以138型鱼雷快艇改造,称为183R型导弹快艇,她在1960年开始进入苏联海军服役。苏联开发导弹快艇的构想即是为了对抗拥有制海权的美军舰队入侵俄罗斯领海。苏联在研制出183R后,很快地研发出装载更多反舰导弹的205蚊子级导弹快艇,这些导弹快艇量产后即迅速的输出给亲苏联的新兴国家,作为它们的重要战力。

导弹快艇第一次使用是在1963年10月20日,埃及海军两艘苏联提供的科马级导弹快艇以4枚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艾略特号驱逐舰。自此以后导弹快艇在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运用,战果显赫,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北约国家最初对这个趋势作出回应的是由西德法国合作开发的战士级快速攻击艇英语La Combattante class fast attack craft,以色列吸取了此一战役的惨痛教训,使用西德猎豹级鱼雷快艇英语Jaguar-class fast attack craft的设计改良出萨尔I型导弹快艇,与其搭载的天使导弹,并于1967年的赎罪日战争期间成功反击埃及海军的导弹快艇舰队。

近年低可侦测性技术开始大幅应用在舰艇上,新开发的导弹快艇多数也开始采用斜角设计与吸收雷达波材料。由于导弹快艇重视速度,因此不少开始采用双体船气垫船水翼船等高速船船体设计。

国际上的主流导弹快艇,包含了中国22型导弹艇中华民国海军光华六号导弹快艇挪威海军盾牌级导弹快艇苏联海军科马级导弹快艇奥萨级导弹快艇等等。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