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比

瑞典哥得兰市镇的城区

维斯比瑞典语Visby)是瑞典哥特兰岛最大的城市,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小镇,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保留下来还有环绕整个城市的3.4公里长称为“环城城墙”(Ringmuren)的石头城墙和古老的教堂遗迹。城市名称维斯比(“Visby”)来源于古挪威语Vis”(“Vi”的所有格),表示献祭的地方,“bær”表示农场或定居地。另一种解释是起源于波兰语wyspa”(发音为"vis-pah"),表示“岛”。

维斯比
维斯比天际线
维斯比天际线
维斯比徽章
徽章
绰号:City of roses
维斯比在瑞典的位置
维斯比
维斯比
坐标:57°38′05″N 18°17′57″E / 57.63472°N 18.29917°E / 57.63472; 18.29917
国家 瑞典
旧省 哥得兰岛
省份哥得兰省
市镇哥得兰市镇
城市权1645年
面积[1]
 • 城市12.44 平方公里(4.80 平方英里)
人口(2017年12月31日)[2]
 • 城市24,330人
 • 密度1,816人/平方公里(4,700人/平方英里)
 • 都会区58,003
时区CETUTC+1
 • 夏时制CESTUTC+2
Postal code621 xx
电话区号(+46) 498
网站www.visby.se
汉萨同盟城市维斯比
世界遗产
汉萨同盟城市维斯比
官方名称Hanseatic Town of Visby(英文)
Ville hanséatique de Visby(法文)
位置 瑞典欧洲和北美地区
标准文化:(iv)(v)
登录年份1995年(第19届会议

如今城市人口为22,000人,是哥特兰省政府所在地。

历史

编辑
 
维斯比圣玛丽亚主教座堂

维斯比建立的确立时间目前还无法考证,但一般认为大约公元900年左右已经是商业中心了。

供奉圣母玛利亚维斯比主教座堂在十二世纪落成,13世纪教堂重新修建,一直保留到今天。接着的几个世纪,其它一些教堂也相继建造起来。城市由于德国汉萨同盟而繁荣起来。

13世纪,环城城墙开始建造,大约在1280年的时候,城墙修建到今天的高度,并且修造了富有特点的塔楼,其中有些塔楼是15世纪建造的。目前,环城城墙保存完好。

1361年,德玛四世攻占了哥特兰岛,维斯比也成为丹麦的城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战争不断。1391年、1394年和1398年,维斯比被波罗的海海盗Victual兄弟占领和掠夺。1411年, 埃里克国王在那里建造了维斯堡Visborg),并在那里居住了12年之久。这段时间维斯比成为私人领地,商业发展也因此停滞。1470年,汉萨同盟将维斯比排除出汉莎城镇。

1525年,最大的灾难降临到这座城市。维斯比和吕贝克的商人发生了纠纷,德国人烧毁了除维斯比主教座堂之外所有的教堂。教堂遗迹一直保留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645年,瑞典和丹麦签订了《布朗塞布诺和约》,维斯比经历了丹麦300年统治后再度落入瑞典手中。城市发展缓慢,基本维持原状。18世纪中期,瑞典政府曾努力改变状态,但是收效甚微。直到19世纪,维斯比的商业和港口才慢慢发展起来。

1808年4月22号,在芬兰战争期间,哥特兰俄罗斯占领。在被占领22天后,当瑞典的三只战列舰登岛后, 俄罗斯部队在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人后投降并撤退。[3]

风景名胜和节日

编辑
 
榆树谷公园

维斯比有“玫瑰和废墟之城”(rosornas och ruinernas stad)雅号,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外观。主要名胜如下:

  • 环城城墙:长达3.5公里,有44座塔楼,其中以Kruttornet塔楼最著名。
  • 圣玛利亚主教座堂
  • 哥特兰省博物馆
  • 大树公园:建于1855年
  • Galgberget:位于维斯比北面,是中世纪执行绞刑的地方
  • 迷宫

每年7月的第一周,榆树谷公园周(Almedalsveckan)活动在维斯比举行,瑞典主要政党轮流在榆树谷公园(Almedalen)发表演讲。

8月是游览维斯比的黄金季节。从1984年开始,每年的第32周是一年一度的中世纪周。在这段时期,很多人都穿着中世纪华丽的服装,并且有大量的活动举行:音乐会,小丑表演,戏剧,中世纪市场,马术比赛等等。

气候

编辑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维斯比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与瑞典大部分地区相比,夏季会比较凉爽而冬季则较温暖。 尽管其地理位置被海洋包围,气候还是很大程度受到大陆气流的影响。相比起其他海洋气候地区,维斯比降水量较温和,而全年而言则相对稳定。

维斯比 2002年–2018年(平均), 1901-现今(极端值)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0.2
(50.4)
12.2
(54.0)
18.6
(65.5)
25.2
(77.4)
27.7
(81.9)
31.4
(88.5)
33.7
(92.7)
32.9
(91.2)
29.0
(84.2)
20.9
(69.6)
13.5
(56.3)
12.5
(54.5)
33.7
(92.7)
平均最高温 °C(°F) 6.6
(43.9)
6.4
(43.5)
11.8
(53.2)
18.0
(64.4)
24.0
(75.2)
25.8
(78.4)
28.2
(82.8)
27.3
(81.1)
22.7
(72.9)
16.2
(61.2)
11.0
(51.8)
8.0
(46.4)
29.1
(84.4)
平均高温 °C(°F) 1.6
(34.9)
1.4
(34.5)
4.4
(39.9)
10.1
(50.2)
15.7
(60.3)
19.1
(66.4)
22.1
(71.8)
21.3
(70.3)
17.1
(62.8)
10.9
(51.6)
6.7
(44.1)
3.7
(38.7)
11.2
(52.1)
日均气温 °C(°F) −0.6
(30.9)
−0.8
(30.6)
1.1
(34.0)
5.6
(42.1)
10.7
(51.3)
14.6
(58.3)
17.9
(64.2)
17.3
(63.1)
13.6
(56.5)
8.2
(46.8)
4.7
(40.5)
1.8
(35.2)
7.8
(46.1)
平均低温 °C(°F) −2.6
(27.3)
−3.0
(26.6)
−2.3
(27.9)
1.1
(34.0)
5.7
(42.3)
10.1
(50.2)
13.6
(56.5)
13.3
(55.9)
10.0
(50.0)
5.4
(41.7)
2.7
(36.9)
−0.2
(31.6)
4.5
(40.1)
平均最低温 °C(°F) −13.3
(8.1)
−11.3
(11.7)
−11.3
(11.7)
−5.8
(21.6)
−1.6
(29.1)
3.3
(37.9)
7.8
(46.0)
6.7
(44.1)
3.5
(38.3)
−2.2
(28.0)
−4.1
(24.6)
−8.5
(16.7)
−13.3
(8.1)
历史最低温 °C(°F) −25.0
(−13.0)
−25.4
(−13.7)
−23.5
(−10.3)
−12.7
(9.1)
−7.8
(18.0)
−1.0
(30.2)
2.9
(37.2)
1.1
(34.0)
−2.9
(26.8)
−6.0
(21.2)
−11.5
(11.3)
−22.2
(−8.0)
−25.4
(−13.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7.4
(1.87)
28.1
(1.11)
23.3
(0.92)
21.8
(0.86)
27.4
(1.08)
40.7
(1.60)
63.8
(2.51)
60.3
(2.37)
39.4
(1.55)
55.9
(2.20)
60.7
(2.39)
56.4
(2.22)
525.2
(20.68)
月均日照时数 36 67 168 255 322 329 315 261 200 104 43 32 2,132
数据来源1:[4]
数据来源2:[5]


体育

编辑

以下体育俱乐部以维斯比作为基地:


当地名人

编辑

图库

编辑
历史
主要景点
景观
维斯比码头
维斯比码头全景图像 (2008年4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ätorternas landareal, folkmängd och invånare per km2 2005 och 2010. Statistics Sweden. 14 December 2011 [10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January 2012) (瑞典语). 
  2. ^ Gotland i siffror, pdf.. www.gotland.se. Region Gotland: 65. [8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0). 
  3. ^ Här steg ryssarna i land 1808 - Gotlands Allehanda - helagotland.se. web.archive.org. 2009-02-02 [2024-09-08] (瑞典语). 
  4. ^ Monthly & Yearly Statistics. SMHI. [30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瑞典语). 
  5. ^ 存档副本. SMHI. [30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瑞典语).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