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比

瑞典哥得兰市镇的城区

維斯比瑞典語Visby)是瑞典哥特蘭島最大的城市,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小鎮,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保留下來還有環繞整個城市的3.4公里長稱為「環城城牆」(Ringmuren)的石頭城牆和古老的教堂遺蹟。城市名稱維斯比(「Visby」)來源於古挪威語Vis」(「Vi」的所有格),表示獻祭的地方,「bær」表示農場或定居地。另一種解釋是起源於波蘭語wyspa」(發音為"vis-pah"),表示「島」。

維斯比
維斯比天際線
維斯比天際線
維斯比徽章
徽章
綽號:City of roses
維斯比在瑞典的位置
維斯比
維斯比
坐標:57°38′05″N 18°17′57″E / 57.63472°N 18.29917°E / 57.63472; 18.29917
國家 瑞典
舊省 哥得蘭島
省份哥得蘭省
市鎮哥得蘭市鎮
城市權1645年
面積[1]
 • 城市12.44 平方公里(4.80 平方英里)
人口(2017年12月31日)[2]
 • 城市24,330人
 • 密度1,816人/平方公里(4,700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58,003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Postal code621 xx
電話區號(+46) 498
網站www.visby.se
漢薩同盟城市維斯比
世界遺產
漢薩同盟城市維斯比
官方名稱Hanseatic Town of Visby(英文)
Ville hanséatique de Visby(法文)
位置 瑞典歐洲和北美地區
標準文化:(iv)(v)
登錄年份1995年(第19屆會議

如今城市人口為22,000人,是哥特蘭省政府所在地。

歷史

編輯
 
維斯比聖瑪麗亞主教座堂

維斯比建立的確立時間目前還無法考證,但一般認為大約公元900年左右已經是商業中心了。

供奉聖母瑪利亞維斯比主教座堂在十二世紀落成,13世紀教堂重新修建,一直保留到今天。接着的幾個世紀,其它一些教堂也相繼建造起來。城市由於德國漢薩同盟而繁榮起來。

13世紀,環城城牆開始建造,大約在1280年的時候,城牆修建到今天的高度,並且修造了富有特點的塔樓,其中有些塔樓是15世紀建造的。目前,環城城牆保存完好。

1361年,德瑪四世攻佔了哥特蘭島,維斯比也成為丹麥的城鎮。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戰爭不斷。1391年、1394年和1398年,維斯比被波羅的海海盜Victual兄弟佔領和掠奪。1411年, 埃里克國王在那裏建造了維斯堡Visborg),並在那裏居住了12年之久。這段時間維斯比成為私人領地,商業發展也因此停滯。1470年,漢薩同盟將維斯比排除出漢莎城鎮。

1525年,最大的災難降臨到這座城市。維斯比和呂貝克的商人發生了糾紛,德國人燒毀了除維斯比主教座堂之外所有的教堂。教堂遺蹟一直保留到今天,依然散發着迷人的魅力。

1645年,瑞典和丹麥簽訂了《布朗塞布諾和約》,維斯比經歷了丹麥300年統治後再度落入瑞典手中。城市發展緩慢,基本維持原狀。18世紀中期,瑞典政府曾努力改變狀態,但是收效甚微。直到19世紀,維斯比的商業和港口才慢慢發展起來。

1808年4月22號,在芬蘭戰爭期間,哥特蘭俄羅斯佔領。在被佔領22天後,當瑞典的三隻戰列艦登島後, 俄羅斯部隊在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人後投降並撤退。[3]

風景名勝和節日

編輯
 
榆樹谷公園

維斯比有「玫瑰和廢墟之城」(rosornas och ruinernas stad)雅號,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紀的外觀。主要名勝如下:

  • 環城城牆:長達3.5公里,有44座塔樓,其中以Kruttornet塔樓最著名。
  • 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 哥特蘭省博物館
  • 大樹公園:建於1855年
  • Galgberget:位於維斯比北面,是中世紀執行絞刑的地方
  • 迷宮

每年7月的第一周,榆樹谷公園周(Almedalsveckan)活動在維斯比舉行,瑞典主要政黨輪流在榆樹谷公園(Almedalen)發表演講。

8月是遊覽維斯比的黃金季節。從1984年開始,每年的第32周是一年一度的中世紀周。在這段時期,很多人都穿着中世紀華麗的服裝,並且有大量的活動舉行:音樂會,小丑表演,戲劇,中世紀市場,馬術比賽等等。

氣候

編輯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維斯比屬於海洋性氣候。因此,與瑞典大部分地區相比,夏季會比較涼爽而冬季則較溫暖。 儘管其地理位置被海洋包圍,氣候還是很大程度受到大陸氣流的影響。相比起其他海洋氣候地區,維斯比降水量較溫和,而全年而言則相對穩定。

維斯比 2002年–2018年(平均), 1901-現今(極端值)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0.2
(50.4)
12.2
(54.0)
18.6
(65.5)
25.2
(77.4)
27.7
(81.9)
31.4
(88.5)
33.7
(92.7)
32.9
(91.2)
29.0
(84.2)
20.9
(69.6)
13.5
(56.3)
12.5
(54.5)
33.7
(92.7)
平均最高溫 °C(°F) 6.6
(43.9)
6.4
(43.5)
11.8
(53.2)
18.0
(64.4)
24.0
(75.2)
25.8
(78.4)
28.2
(82.8)
27.3
(81.1)
22.7
(72.9)
16.2
(61.2)
11.0
(51.8)
8.0
(46.4)
29.1
(84.4)
平均高溫 °C(°F) 1.6
(34.9)
1.4
(34.5)
4.4
(39.9)
10.1
(50.2)
15.7
(60.3)
19.1
(66.4)
22.1
(71.8)
21.3
(70.3)
17.1
(62.8)
10.9
(51.6)
6.7
(44.1)
3.7
(38.7)
11.2
(52.1)
日均氣溫 °C(°F) −0.6
(30.9)
−0.8
(30.6)
1.1
(34.0)
5.6
(42.1)
10.7
(51.3)
14.6
(58.3)
17.9
(64.2)
17.3
(63.1)
13.6
(56.5)
8.2
(46.8)
4.7
(40.5)
1.8
(35.2)
7.8
(46.1)
平均低溫 °C(°F) −2.6
(27.3)
−3.0
(26.6)
−2.3
(27.9)
1.1
(34.0)
5.7
(42.3)
10.1
(50.2)
13.6
(56.5)
13.3
(55.9)
10.0
(50.0)
5.4
(41.7)
2.7
(36.9)
−0.2
(31.6)
4.5
(40.1)
平均最低溫 °C(°F) −13.3
(8.1)
−11.3
(11.7)
−11.3
(11.7)
−5.8
(21.6)
−1.6
(29.1)
3.3
(37.9)
7.8
(46.0)
6.7
(44.1)
3.5
(38.3)
−2.2
(28.0)
−4.1
(24.6)
−8.5
(16.7)
−13.3
(8.1)
歷史最低溫 °C(°F) −25.0
(−13.0)
−25.4
(−13.7)
−23.5
(−10.3)
−12.7
(9.1)
−7.8
(18.0)
−1.0
(30.2)
2.9
(37.2)
1.1
(34.0)
−2.9
(26.8)
−6.0
(21.2)
−11.5
(11.3)
−22.2
(−8.0)
−25.4
(−13.7)
平均降水量 mm(吋) 47.4
(1.87)
28.1
(1.11)
23.3
(0.92)
21.8
(0.86)
27.4
(1.08)
40.7
(1.60)
63.8
(2.51)
60.3
(2.37)
39.4
(1.55)
55.9
(2.20)
60.7
(2.39)
56.4
(2.22)
525.2
(20.68)
月均日照時數 36 67 168 255 322 329 315 261 200 104 43 32 2,132
數據來源1:[4]
數據來源2:[5]


體育

編輯

以下體育俱樂部以維斯比作為基地:


當地名人

編輯

圖庫

編輯
歷史
主要景點
景觀
維斯比碼頭
維斯比碼頭全景圖像 (2008年4月)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ätorternas landareal, folkmängd och invånare per km2 2005 och 2010. Statistics Sweden. 14 December 2011 [10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January 2012) (瑞典語). 
  2. ^ Gotland i siffror, pdf.. www.gotland.se. Region Gotland: 65. [8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30). 
  3. ^ Här steg ryssarna i land 1808 - Gotlands Allehanda - helagotland.se. web.archive.org. 2009-02-02 [2024-09-08] (瑞典語). 
  4. ^ Monthly & Yearly Statistics. SMHI. [30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瑞典語). 
  5. ^ 存档副本. SMHI. [30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瑞典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