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良(475年—535年),字元宾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的中眷裴第一房,北魏官员。

生平

编辑

裴良在太和十五年(491年)以奉朝请起家官[1],转北中府功曹参军。魏宣武帝元恪初年,裴良因为母亲年老家庭贫困,请求外任,于是出任南绛县县令,仆射游肇巡查地方,裴良被考核为第一[1]。裴良转任龙门县县令,又转任正平郡郡丞,入朝担任羽林监,外任并州安北府长史,入朝担任尚书考功郎中,加中散大夫[1][2][3]

当时北魏民变四起,朝廷任命裴良以本官充当慰劳使,接受旨意前往招抚。之后汾州吐京胡薛羽等人造反,朝廷任命裴良以本官为为西北道行台,代理汾州刺史,很快正式授任汾州刺史,兼任尚书左丞,行台如故[1]。当时征讨军的别将李德龙为薛羽击败,裴良到达汾州,与刺史汝阴王元景和以及李德龙率领数千士兵,防守城池。贼寇集中兵力猛攻,皇帝诏令行台裴延隽、大都督章武王元融、都督宗正珍孙等人前往支援。当时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成等人用妖术迷惑群众,建立皇帝称号,穿白衣,持白伞白幡,率领民众在云台郊抵抗北魏军队。元融等人与他们交战后失败,贼寇乘胜围困汾州州城。裴良率领将士出战,大破敌军,在战场上斩杀了贺悦回成,又诱使山胡斩下冯宜都首级。又有山胡刘蠡升自称有圣术,山胡人相信了,都跟随归附刘蠡升,一旬之间,造反的人又势力大振。李德龙建议倾城而出,裴良不答应,李德龙等人因此停止。元景和去世后,朝廷以裴良为汾州刺史,加辅国将军,行台如故。都督高防领兵支援,又在百里候被贼寇打败。在此之前官粮被借贷给百姓,没来得及收回,就遇到这次贼寇造反。到此时城中百姓发生大饥荒,以致人吃人。贼寇知道州城仓库空虚,围困越来越紧,城中人死了十分之三四。裴良因为饥饿窘况,与城中百姓逃奔到西河郡。汾州的治所在西河,就是从裴良开始的。当时南绛蜀陈双炽等人聚众谋反,自称建始王,与大都督长孙稚、宗正珍孙等人的军队相持不下。皇帝诏令免去裴良的汾州刺史,出任慰劳使,裴良又转任前将军太中大夫、正平郡中正[4][3]

永安年间,魏孝庄帝元子攸诏令裴良以本官兼任散骑常侍,与尚书辛雄一起担任大使,巡视并征调物资,以散骑常侍官职轻,又命裴良兼任尚书[1]。裴良很快转任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1]尔朱荣死后,尔朱荣堂侄尔朱天光在关西拥有许多兵马,魏孝庄帝于是诏令裴良为持节、署理安西将军、潼关都督,又兼任尚书,为河东、恒农、河北、宜阳行台防备尔朱天光。尔朱天关到了之后,非常看重裴良,裴良于是在魏节闵帝元恭时期出任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很快升任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再任正平郡中正,很快转任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转任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再加散骑常侍。永熙二年(533年),裴良出任汲郡太守、散骑常侍、骠骑将军。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发生矛盾后,授任裴良为使持节、署理骠骑大将军、都督汲郡诸军事,其余官职如故。魏孝武帝西迁关中后,裴良受到相国渤海王高欢的礼遇。天平元年(534年),魏孝静帝元善见登基,裴良担任御史中丞,十月,担任太府卿。天平二年(535年)七月,裴良在邺城去世,虚岁六十一,皇帝诏令赠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华陕三州诸军事、卫大将军雍州刺史、吏部尚书,谥号[1],又再次赠予侍中骠骑大将军尚书仆射,其余官职如故[5][6]。当年十一月六日(535年12月16日)迁葬于父亲裴保欢坟墓附近。之后河东地区被北周占领,裴良的儿子们于北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二月六日(571年3月17日)将裴良改葬于临汾城东北五里汾絙堆之阳[1]。裴良的墓志于1986年冬在山西省襄汾县永固乡家村出土,现藏襄汾县博物馆[1]

作品

编辑

裴良曾撰写家谱类著作《宗制》十卷[1]

家庭

编辑

祖父

编辑

父亲

编辑

兄弟姐妹

编辑
  • 裴氏,嫁北魏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李琰之

夫人

编辑
  • 河东柳氏,北魏秦州主簿柳仲起之女,早亡无子[1]
  • 天水赵氏,北魏宁远将军、秦州别驾、陇西天水二郡太守赵宾育之女,天保七年四月在邺城去世,虚岁七十九,武平二年二月六日合葬于裴良墓旁[1]

子女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罗新,叶炜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16.5: 190–197、.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繁体)). 
  2. ^ 《魏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延隽从祖弟良,字元宾。起家奉朝请,转北中府功曹参军。世宗初,南绛县令,稍迁并州安北府长史,入为中散大夫,领尚书考功郎中。
  3. ^ 3.0 3.1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延隽从祖弟良,字元宾,稍迁尚书考功郎中。时汾州吐京胡薛羽等作逆,以良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成等,以妖妄惑众,假称帝号,服素衣,持白伞白幡,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王师。良大破之。又山胡刘蠡升,自云圣术,胡人信之,咸相影附,旬日之间,逆徒还振。以良为汾州刺史,加辅国将军,行台如故。良以城人饥窘,夜率众奔西河。汾州之居西河,自良始也。
  4. ^ 《魏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时汾州吐京群胡薛羽等作逆,以良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值别将李德龙为羽所破,良入汾州,与刺史、汝阴王景和及德龙率兵数千,凭城自守。贼并力攻逼,诏遣行台裴延隽,大都督、章武王融、都督宗正珍孙等赴援。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成等以妖妄惑众,假称帝号,服素衣,持白伞白幡,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融等与战败绩,贼乘胜围城。良率将士出战,大破之,于阵斩回成,复诱导诸胡令斩送宜都首。又山胡刘蠡升自云圣术,胡人信之,咸相影附,旬日之间,逆徒还振。德龙议欲拔城,良不许,德龙等乃止。景和薨,以良为汾州刺史,加辅国将军,行台如故。都督高防来援,复败于百里候。先是官粟贷民,未及收聚,仍值寇乱。至是城民大饥,人相食。贼知仓库空虚,攻围日甚,死者十三四。良以饥窘,因与城人奔赴西河。汾州之治西河,自良始也。时南绛蜀陈双炽等聚众反,自号建始王,与大都督长孙稚、宗正珍孙等相持不下。诏良解州,为慰劳使。转太中大夫、本郡中正。
  5. ^ 《魏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孝庄末,除光禄大夫。尔朱荣死,荣从子天光拥众关西,乃诏良持节、假安西将军、潼关都督,又兼尚书,为河东、恒农、河北、宜阳行台以备之。前废帝时,除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寻转卫将军,又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转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出帝末,除汲郡太守。孝静初,卫大将军、太府卿。天平二年秋卒,时年六十一。赠使持节、都督雍华二州诸军事、吏部尚书、本将军、雍州刺史,谥曰贞。又重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尚书仆射,余如故。
  6. ^ 《北史·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孝静初,为卫大将军、太府卿,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贞,又重赠侍中、尚书仆射。子叔祉,粗涉文学,居官甚着声绩,位终司空右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