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指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为如今的赣文化。赣文化经常以“文节俱高”作为自身形象的总结。[1]

八大山人作品
傩戏面具
赣式牌头屋

历史

编辑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百越文化、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最终发展出独特于世的江西本地文化。她是以江右人民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以农业文明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文化。万年仙人洞文化见证了江西上万年的水稻耕作历史,自然条件的优渥使得江西农业非常发达,随着人口的繁盛也就有“万点青山万户烟”的江南景致。但也因为如此,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临江的江西地理使得赣地人民恋于温饱、安分守故。江西人的“官本位”意识浓重,但又好于争讼。北宋袁州(今宜春)知州杨侃就说,如果官员不“自紊其法”,那么“民知法是易治”。[2]这也得利于江西书院教育兴盛、科举文化强势的历史传统,“耕读传家”被公认为处世准则。

注重自身修行是江西人的重要思想。儒学的纲常道德历来都是最为江西人的标准价值取向。秦汉之际吴芮,以百越王而进奉汉朝,即便刘邦寡义也仍得善终。东汉徐稚不与世合污,公举为南州高士。历史上江西官吏一经上任,即刻便要礼祀孺子祠、祭扫孺子墓。南宋文人李道传就评价说:

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殿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此八九公所以光明俊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非以其文,以其节也。盖文不高则不传,文高矣,而节不能与俱高,则虽传而不久。

江西文人一生都以研究品学道德为炙求。朱熹爱“道问学”,陆九渊好“尊德性”。鹅湖寺一辩后,二者都觉悟到要“去短集长”,在书院讲书以开晓世人。而优良的道德情操在乱世表现的尤为突出,晋朝陶渊明便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唐朝卢肇即便熟识当朝宰相李德裕也不愿在科场上走后门。北宋王安石在阻力重重的政治压力下依然执着施行变法改革。南宋永新八子弟(刘、颜、张、段、吴、龙、左、谭)在抗兵败的情形下毅然率3000随众跳潭殉节。朱棣夺政,黄子澄等江西士人“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如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3]。明末南昌城破,姜曰广留绝命词举家三十二口投塘成仁。清初宁都的“易堂九子”、星子的“髻山七子”持节坚不出仕。

以来,江西的书院教育昌盛,儒学研究盛行。曾巩便说世人慕学发愤,读《诗》《书》六艺,“其人入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君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而对於哲学道理,陆九渊更有见解,他强调“自立、自重”,主张“人当先理会所以为人”,一生立志“求道、明道、践道”。他认为读书人应该与师友问难辩诘,但个人主见就“思则在己”,同时一并指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以陆九渊为首的江西心学如此发达,黄宗羲便指明说“姚江之学,惟江右得其正传”。

江西文人的哲学思想带动其他学术领域的一并强盛。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的新天地,欧阳修领军古文革新运动,王安石率先倡导道德性命之学,刘敞等带动宋人评议汉儒之风,黄庭坚的“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之诗风更发展出江西诗派的惊然出世,杨万里文采活脱之特色使其远超同辈,汤显祖的戏剧更是建立元曲之基础。治史方面,江西人更是卓有巨功,欧阳修独撰《新五代史》、合撰《新唐书》,编写《集古录》。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徐梦莘的《三朝北盟汇编》、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开创治史新风重要典籍。刘恕刘攽更是同时贡献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编撰工程。地理学方面,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是中西交流史上的史诗巨篇,朱思本绘制的《舆地图》精确度远胜前人。科技方面,张潜的《浸铜要略》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炼铜专著,曾安止的《禾谱》是惊世的水稻品种巨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为当世最全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赵友钦的《革象新书》把天文历法知识投入人类生活试验中,科学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此外洪遵的《泉志》、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雷发达(样式雷)的建筑工艺,董奉的药学理论,八大山人蒋士铨陈寅恪等近世人的学术成就,都在不同的领域诠释了江西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

明清江右商帮的兴起与净明道教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净明道强调,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诚心正念,方寸净明,积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净明道教经过这一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让当时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净明道倡导真忠真孝,诚实守信,要求信众大力从事世俗事业。万寿宫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帮的聚会中心。

注释

编辑
  1. ^ 《“文节俱高”是赣人的主流形象》,许怀林,《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
  2. ^ 《江西通志·光绪版》,卷67
  3. ^ 《明史》,卷141

参考资料

编辑
  • 《江西历史文化特征概说》,许怀林,1999年

延伸阅读

编辑
  • 《论赣文化特征的模糊与凸现》,江冰,1994年
  • 《眺望新世纪的绚丽霞光──“赣文化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傅修延,1994年
  • 《亚沿海──赣文化的地域特征》,安文,1994年
  • 《高扬起再塑赣文化的大旗──试论赣文化的研究对象》,郑克强,1995年
  • 《赣文化的辉煌与再创》,周绍森,1995年
  • 《关于赣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锺起煌,1996年
  • 《区域主体意识的觉醒地域特色文化的复兴———关于“赣文化热”的几点思考》,黄南南,1997
  • 《“赣文化”刍议》,张翊华,2000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