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𬣙(488年—518年),彦度平原[1][2]南北朝南梁士人

刘𬣙是刘宋光禄大夫刘怀珍的从孙,祖父刘宋太宰参军刘承宗,父亲南齐镇西谘议、武昌太守刘灵真。他自小至孝,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居丧期间为父母哭泣,过度悲伤得失去本性,吊唁的朋友都很伤感。之后他获伯父养育,对伯母和堂姊很孝顺友爱,族人都称赞他;他为自己早早失去双亲而感伤,旁人不小心提及这往事,刘𬣙就会感触流泪。兄长刘洁为他娶妻,限定日期成婚,他得知后逃走匿藏,事件摆平后才回来;本州刺史张稷任命他为主簿,他不就任,张稷颁下檄文征召,他就将檄文挂在树上后逃走[1][2]

刘𬣙擅长老庄言论,了解佛理,曾经和族兄刘歊于钟山诸寺听讲,一同定居宋熙寺东涧,打算在该处终老。尚书郎何炯曾在路上遇上他,说:“此人容貌英俊,和荀粲卫玠一样。”命人前往拜访,刘𬣙拒门不见,刘𬣙的族祖父刘孝标写信给何炯:“刘𬣙超凡脱俗,人品高尚;刘歊离开凡尘,志向高洁,是荒年的五谷,寒年的丝绵啊。”他穿上皮巾衲衣游玩,时常流连忘返,神色清雅,样子华美,在林谷间神色传得很远,遇上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神人;他家中贫苦,几天才吃一餐,隆冬月份没有毛毡,但他处之泰然,没有人觉得他饥寒。自小到长大,刘𬣙的面上从不显露喜怒表情,可竞争的地方总不竞而胜,令旁人佩服。天监十七年(518年),他在刘歊家中去世,虚岁三十一,临终前握著刘歊的手说:“我气绝后就入棺,入棺后就埋葬,不须设立灵筵,不要设置祭祀,毋须为我继嗣。”刘歊遵从他的意愿,宗族至友相为他立下碑铭,玄贞处士[3][4]

引用 编辑

  1. ^ 1.0 1.1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刘𬣙字彦度,平原人也。父灵真,齐武昌太守。𬣙幼称纯孝,数岁,父母继卒,𬣙居丧,哭泣孺慕,几至灭性,赴吊者莫不伤焉。后为伯父所养,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笃至,为宗族所称。自伤早孤,人有误触其讳者,未尝不感结流涕。长兄洁为之娉妻,克日成婚,𬣙闻而逃匿,事息乃还。本州刺史张稷辟为主簿,不就。主者檄召,𬣙乃挂檄于树而逃。
  2. ^ 2.0 2.1 南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九》:𬣙字彦度,怀珍从孙也。祖承宗,宋太宰参军。父灵真,齐镇西谘议、武昌太守。𬣙幼称纯孝,数岁父母继卒,吁居丧哭泣孺慕,几至灭性,赴吊者莫不伤焉。后为伯父所养,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笃至,为宗族所称。自伤早孤,人有误触其讳者,未尝不感结流涕。长兄絜为娉妻,克日成婚,𬣙闻而逃匿,事息乃还。本州刺史张稷辟为主簿,主者檄召𬣙,乃挂檄于树而逃。
  3. ^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𬣙善玄言,尤精释典。曾与族兄刘歊听讲于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天监十七年,卒于歊舍,时年三十一。临终,执歊手曰:“气绝便敛,敛毕即埋,灵筵一不须立,勿设飨祀,无求继嗣。”歊从而行之。宗人至友相与刊石立铭,谥曰玄贞处士。
  4. ^ 《南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九》:𬣙善玄言,尤精意释典,曾与歊听讲锺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尚书郎何炯尝遇之于路,曰:“此人风神颖俊,盖荀奉倩、卫叔宝之流也。”命驾造门,拒而不见。族祖孝标与书称之曰:“𬣙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粱稷,寒年之纤纩。”𬣙尝著谷皮巾,披纳衣,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神理闲正,姿貌甚华,在林谷之间,意气弥远,或有遇之者,皆谓神人。家甚贫苦,并日而食,隆冬之月,或无毡絮,𬣙处之晏然,人不觉其饥寒也。自少至长,无喜愠之色。每于可竞之地,辄以不竞胜之。或有加陵之者,莫不退而愧服,由是众论咸归重焉。天监十七年,卒于歊舍。临终执歊手曰:“气绝便敛,敛毕即埋,灵筵一不须立。勿设飨祀,无求继嗣。”歊从而行之。宗人至友,相与刊石立铭,谥曰玄贞处士。

延伸阅读 编辑

[]

 梁书·卷51》,出自姚思廉梁书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 南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