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沧桑(1906年—1936年)名经界,字沧桑,以字行,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小麻村竹洋人,中华民国陆军将领[1][2]

生平

编辑

吴沧桑15岁时,到潮州投靠叔父吴稼荪,担任广和昌的司库。后来,广和昌倒闭,吴稼荪赴南洋,吴沧桑被监禁数月。此后回到家乡自学。民国十四年(1925年),吴沧桑独自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科,曾任黄埔军校第四、五期学员队区队长。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担任排长,隶属东征第一军何应钦部下,先后进攻福建省浙江省,进据上海江苏省。北伐战争结束后,他被选送进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不久以中校衔考入北平陆军大学(校长黄慕松)第九期学员班。他在马融帐下,作为陆军大学优材获选参与制订《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计划》。民国二十年(1931年),自陆军大学毕业,当时黄慕松被任命为西北宣抚使,黄慕松拟委任吴沧桑为副职。但蒙当局电召,吴沧桑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校战术教官。不久,又应西南当局聘请,转任广东燕塘军校战术教官兼中队长,后提升为上校大队长。在燕塘军校任职三年后,燕塘全校步、骑、炮、工以及政治班学员全体参加野战演习,以增城县龙眼洞一带的平原山地为演习场地,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亲任演习统帅,吴沧桑任演习参谋长[1][2]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吴沧桑被任命为独立第三师(师长李汉魂,后该师改编为第二军第六师)的参谋长,驻防韶关。后来,西南当局企图以西南政务分会名义,与南京方面对峙,第一集团军兼制海空,陈策张惠长陆续去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陈济棠、李宗仁等人密谋反蒋(即两广事变),师长李汉魂不同意陈济棠的分裂做法,乃避居香港并发表辞职通电,将军务转交吴沧桑负责。因沧桑为蒋介石嫡系(有文章称吴沧桑是蓝衣社成员,但并无确证),陈济棠下令逮捕在韶关的吴沧桑,送广州警察总局关押。两广事变发生后的1936年7月11日,吴沧桑被杀害于广州黄花岗侧,年仅30岁[1][2]

不久,西南政务分会即告解体,归政中央。蒋介石追赠吴沧桑为陆军少将,明令旌表,依例厚恤吴沧桑家属,并将吴沧桑葬于广州黄埔东征阵亡烈士墓,李汉魂于1936年12月25日亲自撰写《吴君沧桑事略》立碑纪念。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国防部以吴沧桑有功于抗日,又追发了奖状[1][2]

著作

编辑

1933年1月,吴沧桑所著《开发西北》一书出版,是吴沧桑用以赠送师友的私印本。吴沧桑曾将该书赠送张光前(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军事教官)等人[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早逝的青年将军和他的《开发西北》. 澎湃新闻. 201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7). 
  2. ^ 2.0 2.1 2.2 2.3 2.4 吴沧桑. 走进大埔. 2014-07-22. [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