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东南联合大学

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简称东南联大,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时期计画将一部份从上海撤退、内迁的高等教育学校于控制区域整并成一所联合办学的国立大学。

校史

编辑

上海内迁

编辑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华民国教育部认为日军不会进犯上海公共租界,于是令各校迁入租界办学,随著局势恶化,1937年9月,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国立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均上书教育部要求迁校,还有国立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另辟蹊径自行在浙江金华寻觅校地迁校,同时,大型私立学校,如: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四校也联合呈请教育部,希望组成联合大学内迁。其馀较小规模的国立或私立高校则未考虑或缺乏内迁之意愿。后来于1941年末日军试图对租界进行控制,所以1942年1月陈立夫任命何炳松为东南联大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下令上海所有大专院校“除在内地已设有分校外,一律参加东南联合大学”,受战火影响,撤退到浙江金华的学生共各校200馀名。又遭遇金华将沦陷的局面,东南联大筹备处随国立暨南大学迁往福建建阳[2],惟再次内迁导致交通更不易,东南联大维持了一年半,后于1943年6月,文理商三学院和先修班并入国立暨南大学,法学院和艺术专修科并入国立英士大学[3]

在台复校

编辑

教育部在1970年计画将寻求在台复校国立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及北洋大学,三校整合为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并以高雄市为复校选址,惟遭到外界反对,也未获行政院核准[4]。事隔数年,另据民生报载1980年代有传闻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于花莲视察校地策画复校事宜[5],当时教育部出面澄清复校一事是民间人士私自所为[6],此外还有花莲区域立法委员郭荣宗耳闻国立北洋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西北大学五校,计画在台复校,并筹备以国立东南联合大学为校名[7],东南联大复校于花莲乃至台湾东部地区建校一事直至1987年仍见于报载[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暨南传奇】何炳松:孤岛岁月里坚贞不屈,战火纷飞中赓续高教火种. 暨南大学文学院. 2020-10-23 [2024-04-17]. 
  2. ^ 韩戍. 抗日战争研究︱韩戍:抗战时期如何管理留守的上海高校. 2018-09-05 [2024-04-17]. 
  3. ^ 叶胜舟. 西南联大是如何“一联到底”的?. 澎湃新闻 ∙ 私家历史. 2021-11-29 [2024-04-17]. 
  4. ^ 鄭彥棻等反對 中山大學併入聯大 02版. 联合报. 1970-11-14. 
  5. ^ 國立東南聯大擬在台復校 籌備人勘察校地屬意花蓮 07版医药新闻. 民生报. 1980-05-12. 
  6. ^ 東南聯大覓地復校 教部認係個人行為 07版医药新闻. 民生报. 1980-05-13. 
  7. ^ 郭榮宗促在東部設大學 06版生活新闻. 民生报. 1982-06-28. 
  8. ^ 高師資訊研習.即起報名 13版台湾省新闻版. 民生报. 198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