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文书院

位於高雄市內門區的書院及文廟,創建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

萃文书院嘉庆年间于台湾府台湾县罗汉内门里观音亭庄一带(今高雄市内门区观亭里)所设立的书院日治时期曾作为内门公学校(今内门国小)、内门国民学校观音亭分校场(今观亭国小)的校舍使用,后者之校地亦原为书院之学田。[1][2]二次大战后因政府政策而失去学田、欠缺维持经费,故并入内门紫竹寺,由该寺接管并重建,亦曾做为图书馆之用,[1][2]其后紫竹寺也以书院之名成立“财团法人高雄市私立萃文书院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从事老人养护及日间照顾、居家服务、儿少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3]

萃文书院
萃文书院外观
基本信息
位置高雄市内门区中正路227号之1
主神至圣先师孔子、文昌帝君
例祭国历九月二十八日祭祀孔子
农历二月二十三日祭祀文昌帝君
庙格(建筑年代:民国67年(1978年))
领导相关人物:游化、黄玉华、萧作文
建立时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地图
地图

2018年时该书院一楼是长青俱乐部,为老人活动的场所;二楼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等先贤神位文昌帝君神像、魁斗星君神像。[1][4]

沿革 编辑

萃文书院的倡建始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贡生游化等人觉得罗汉内门距离府城读书过远,遂打算于当地兴建书院。[2]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贡生黄玉华、监生萧作文主事下,迁建书院至紫竹寺西边,工程于隔年(1845年)完工,书院主祀文昌帝君,学生来自今内门区、旗山区、美浓区与台南市新化区等地,书院经费则由学田田租收入、地方仕绅乐捐支应。[1][2]

进入日治时期后,书院曾于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重修,明治三十五至四十三年(1902-1910年)充为新成立的内门公学校(今内门国小)校舍,书院亦为就读中等学校以上之学生提供奖学金。[1][2]内门公学校搬迁往内埔后,书院于昭和十一年(1936年)再次重修,四年后(1940年)书院旁又设内门国民学校观音亭分校场(今观亭国小),该校创立之初亦曾使用萃文书院上课,而校地则原为书院的学田。[1][2]

二次大战之后,因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政策,导致该书院的学田被放领,无法获取维持经费。[1]民国57年(1968年)大殿因风灾而毁损,四年后(1972年)会员集资重建大殿,但施工中又遭到雷击破坏。[1]由于缺乏经费,民国64年(1975年)书院经会员大会通过并入内门紫竹寺,由紫竹寺接续重建及日后管理、祭祀,建筑于民国67年(1978年)完工,耗资约五百多万。[1]

民国75年(1986年)1月时,因当时内门乡未有图书馆,紫竹寺遂于书院内设图书馆,直到民国78年(1989年)8月该寺捐献东侧庙地供乡公所兴建新图书馆为止,原有藏书并转移至新图书馆。[1]民国83年(1994年)5月30日,紫竹寺以书院之名成立“财团法人高雄市私立萃文书院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从事老人养护及日间照顾、居家服务、儿少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3]

祭祀 编辑

书院于创始之初主祀文昌帝君,战后向政府办理寺庙登记时则改以孔子为主神,从祀文昌帝君;民国72年(1983年)登记宗教别为儒教[1]

主神桌[4]
  •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每年国历九月二十八日祭祀[1]
  • 四配神位(亚圣孟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复圣颜子)
  • 十二哲神位(先贤闵子损、先贤冉子雍、先贤端木子赐、先贤仲子由、先贤卜子商、先贤有子若、先贤冉子耕、先贤宰子予、先贤冉子求、先贤言子偃、先贤颛孙子师、先贤朱子熹)
从祀神桌
  • 文昌帝君神像(挟祀天聋地哑)-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祭祀[1]
  • 魁斗星君神像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萃文書院〉. 内门紫竹寺官方网站. 2018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9)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李镇岩. 《台灣的書院》. 远足文化. 2008年1月: 156-159页. ISBN 978-986-6731-02-0. 
  3. ^ 3.0 3.1 〈基金會歷史沿革〉. 财团法人高雄市私立萃文书院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附设高雄市私立萃文佛恩养护院官网. 2018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9) (中文(台湾)). 
  4. ^ 4.0 4.1 祀神部分根据2010年中研院田野调查记录内附图片撰写,详参〈萃文書院〉. 中研院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10-06-08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