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

虞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时期的姬姓诸侯国。位置大体在山西省晋南,具体在山西省平陆、夏县一带。

虞国,是中国历史西周春秋时期的姬姓诸侯国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平陆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国者
周武王
• 爵位
公爵
• 
姬姓
• 始祖
虞仲
• 亡国之君
虞公
分封
• 创始
西周武王成王时期
• 灭亡
前655年
• 灭亡原因
晋国假道伐虢之计所灭

位置

编辑

位置大体在山西省晋南,具体在山西省平陆夏县一带。

历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虞国在起源上和吴国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泰伯仲雍的后裔。“虞”字从虍吴声,“虞”古文“𠈌”、“吴”,形声字,《唐韵》遇俱切《集韵》、《韵会》元俱切,𠀤音愚。因为虞国和吴国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所以虞国又可以叫“北虞”,吴国也可以叫“南虞”。

据《史记》记载,泰伯和仲雍是吴国的始祖,虞国是吴国的分支。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因为季历生了,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有圣瑞”,于是就要传位给季历及昌。于是泰伯和仲雍就出本“荆蛮”,断发纹身,自号勾吴,也就是吴国。泰伯死后传给仲雍,仲雍传给季简,季简传给叔达,叔达传给周章。在周武王克殷,建立周朝时,就封周章为吴国国君,其弟虞仲则分封至夏墟,建立虞国[1]

历史学家杨宽认为《史记》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认为泰伯和仲雍是虞的始祖,虞仲就是仲雍,而吴国是虞国的分支。他同时认为,宜侯夨簋中记载的将虞侯夨改封到宜地,并改称宜侯夨,说的就是吴国从虞分化出来的事[2]

也有人认为,虞国是陕西省陇县地区西周时期夨国﹝,古同“仄”字,此处国名,故以“夨”行)﹞的后代。[来源请求]

与芮国争执

编辑

在周文王时期,虞国和芮国发生了争执。《尚书大传》和《诗经·大雅·绵》毛传记载,这次争执的原因是“争田”,因久不能决,于是双方请文王来解决。双方到了周的境内,还没有见到文王,就见到民俗相让,于是让其所争之田为闲田而退。《周本纪》则只说是因为“有狱不能决”,没有说是争田地。

灭亡

编辑

前655年,虞公想得到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禁不住诱惑,答应了晋献公借道的请求。晋国南下伐,回师途中,又灭了虞国。

卿大夫

编辑

君主列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记》〈吴太伯世家〉:“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2. ^ 杨, 宽. 西周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67–68. ISBN 9787208138247. 
  3. ^ 《史记·吴世家》。
  4. ^ 4.0 4.1 《宜侯夨簋》,又吴镇锋《金文人名汇编》第339页。
  5. ^ 《虞侯政壶》,又吴镇锋《金文人名汇编》第339页。
  6. ^ 《左传》僖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