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市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4月4日) |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超级市场(Supermarket),简称超市,一种连锁式经营的、可零售亦可批量购买的综合型商店,其规模可大可小,通常以生鲜食品和生活用具为主要商品。
超级市场以现代化的方式经营,力求有效率的物流,达至薄利多销。它有大量的不同品牌、价格、种类的货品,货品有序地排列,以方便顾客可以在同一所店铺购买所有所需,用贪方便的心理留著客人。顾客选好货品后,到柜台排队付款,减低雇员的需求,节省成本。超级市场通常有小手推车和篮子这类工具以便顾客盛装所选购的商品,有些超级市场甚至有送货服务。
发展
编辑超市在欧美等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30年代,借由收购弗雷德·特朗普的‘自己吃任你选’商场,迈克尔·库仑在美国创建了第一家超级市场。虽然当时的美国处在经济危机时期,但该超市却以低价格的重大突破和使消费者从紧逼性推销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而获得巨大成功。超级市场以自助式服务、低毛利、低售价为竞争武器,它追求的薄利多销与传统的食杂店、百货店的高毛利率形成鲜明对照。
超级市场不是自助式服务的创始者,但由于它的快速发展,使得这种服务方式在零售业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它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超级市场实行低毛利也能盈利,与此同时,它还改善了购物环境。芝加哥超级市场协会本部对超级市场的定义为:“超级市场是规模至少在年销售额100万美元以上的完全部门化的食品店,而且在食品货场实行自我服务销售。”
每个超级市场连锁的定位都会有差异。部份连锁超级市场侧重售卖农产品和休闲食品。
超市的分类
编辑一般来说,超级市场可分为:乡镇型的小型超市、区域型的大型超市。
超级市场和街市
编辑超级市场通常售卖急冻食品,但街市卖的通常是当天早上收割或捕获的鱼类和蔬果,因此超级市场的货品被指不及街市的新鲜和便宜,这种情况近来有所改观。
超级市场看来比街市干净、卫生、方便。
超级市场的收入来源不单只是货品买卖之间的差额,也包括供应商给予的上架费、过节费等等协助推销的费用。成功的超市可以做到市场垄断的地步,现金流也是一项强势。
各地的超市文化
编辑中国大陆超市文化
编辑中国大陆较迟才引入超级市场,在开始超市的发展前,日常生活用品会在士多购买。1983年于北京海淀区开设的试验性自选商场是超级市场的雏形。随后普及大陆,其中规模最大为“京华自选商场”,90年代初期,超市文化渐渐“入侵”中国大陆,外国的超市开始进驻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超市,早期自选商场大多倒闭。再后几年时,已有中国大陆的独家超市公司,如在广州天河首次开业的好又多量贩等,1995年的北京市更在一年内先后开设数家名为“×客隆”的货仓式商场[1]。而回归前的香港一早就已兴起超市文化,故香港一些超市,如百佳等亦有北上开设分店。中国大陆的超市多数为大型式,与香港的小店不同。中国大陆超市的货品多至有电器的售卖,一般有2至3层。
2023年左右,中国大陆的传统超市品牌门店大量倒闭,而会员仓储店品牌(以山姆会员商店、Costco、盒马)门店则大幅增加,通过合理的门店位置、全球供应的更低成本供应链、会员制、人们购物方式的改变与适应等方式顶替了前者的市场份额。[2][3]
加拿大超市文化
编辑因为加拿大人较为喜欢在连锁商店购物,所以大部份的超级市场都是由大集团连锁经营的,加拿大的超级市场大致上分为三类:货仓式超级市场、地区性超级市场、及少数民族超级市场。
- 货仓式超级市场:这种货仓式超级市场通常占地数十万平方尺,用接近批发的价钱售卖各特大家庭装的食物,家庭用品、衣服、家具、甚至电器用品。这类超市在一个城市里通常只会有两至三间分店,而且位于离市中心较远而没有公共交通公具的地区。因加拿大天气寒冷,很多家庭都习惯每星期甚至每月驾驶车辆到这些货仓式超级市场购买大量食品及日用品。
- 地区性超级市场:这些地区性超级市场规模较少,但分店遍布每一个社区,有些地区甚至会有三至四间属于不同集团的地区性超级市场。因为货仓式超级市场只会售买家庭装的东西,一些小家庭通常会到这些地区性超级市场购买份量较少的食物及用品。而且这类超市分店较多地点方便,加上一些新鲜食品如肉类,水果等等存放期较短,所以很多人都会每隔数天到这类超级市场购买新鲜食物。但因为地区性超级市场规模较少,所以产品的售卖价钱会较高。
- 少数民族超级市场:最后一种是售卖非主流食品的超级市场,通常都是家庭式经营的。因为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所以这类售卖民族食品的超级市场拥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这类型的超级市场规模通常比地区性超级市场较少,而且只会售卖某一种民族的食品及只会售卖少量主流社会的西方食物。因为大部份少数民族超级市场都是家庭式经营,所以全市甚至全国只会有一家商店,不过水平可以跟超市看齐。
在台湾的发展情况
编辑超级市场的发展则在1970年代(民国59年)初期,西门町的大型西门超市及中美超市这两家,为台湾大型超市开端。到了1980年代初期,农产运销公司开始投入超市的经营,再加上日本系统的雅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松青超市等公司陆续导入台湾市场,使超市经营的技术引进有更进一步的发展。1980年代后半期,香港系统的惠康、百佳等公司亦相继进入市场,使超市的经营更具专业化,在这阶段,超市的经营进入连锁店的时代。到了2003年,逐渐发展出顶级超市,目前以本土业者的全联福利中心最为活跃。
顶级超市
编辑台湾的顶级超市,过去以附设在百货公司的超市为主,但2000年代初期的短短一年间,港商惠康百货和远东集团不约而同先后引进Jasons Market Place、c!ty'super顶级超市。这些高举著顶级超市旗帜的品牌,互相较劲的重点,不再是谁家的商品便宜,而是谁家的商品较独特、稀有,服务较贴心,可以笼络顶级消费者的心。
港商c!ty'super台湾首店进驻远企购物中心,其中生活用品有高占8成自国外进口,5%至20%为独卖商品,美食则有5成自国外进口,商品平均售价较一般超市贵出1成至1成5。
同源自香港的Jasons顶级超市,其中台湾首间开设于台北101购物中心的分店,进口商品达45%,有8成为欧美商品、2成为日系商品,店内独卖的商品则占15%。
日商松青超市经营团队,自创MATSUSEI精致超市品牌MATSUSEI特别强化进口商品比重,强化产地直送的生鲜蔬果与水产比例,并在卖场内引进亚都丽致面包、蛋糕,京兆尹熟食、甜品等高品味的专柜进驻。
本土业者的全联福利中心超市,营运初期一代店数目较多,且主要贩售食品干货、生活杂货⋯等,后来发展出imart超市、二代店、三代店及mini轻超市,其中二代店更是让商品贩售的项目变得玲琅满目。
马来西亚超市文化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开架售货怎样走进我们的生活. 北京日报. 2018-02-24 [2020-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 ^ 观潮新消费. 传统商超接连闭店,仓储会员店一路狂飙-36氪. 36kr.com. 2023-10-18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 ^ 新品略财经. 家乐福大败退,山姆猛进,仓储会员店有多狂飙?-36氪. 36kr.com. 2023-06-12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来源
编辑- 郭崑谟. 《商業慨論》. 美新图书. 1996 [1992].
- Gerald pintel; Jay Diamond. 《零售學》. 由曾次青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