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玉𬟽桥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公园, 北海与中海之间

金鳌玉𬟽桥,原名金海桥,又名御河桥,俗称北海大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公园中南海之间,桥上为文津街

金鳌牌坊,1879年左右
中南海看金鳌玉𬟽桥,1879年左右
相同位置,2005年5月

简介

编辑

北海大桥位于团城脚下,横跨北海与中海之间。桥两端原有明朝嘉靖帝建的牌坊,桥西牌坊的匾额为“金鳌”,桥东牌坊的匾额为“玉𬟽”,故称“金鳌玉𬟽桥”。此桥长150米,宽8米,是石砌七孔拱券式桥梁,中心孔券面有浮雕兽头,原栏板都是平顶方形覆莲柱头望柱。桥身如同一条玉带,是中国堤障式石拱桥的典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车辆增加,金鳌玉𬟽桥桥面窄,坡陡弯急,难以适应交通需要。有人提出,中央领导的汽车自中南海出来后东行必经团城,可能撞到牌坊或撞向团城。因此有人建议拆除团城,拉直路面,另建新桥。但该建议受到诸多文物工作者及古建筑学家反对[1]

国家文物局得知“拆除团城”的消息后,局长郑振铎请来梁思成范文澜翦伯赞等几位学者会商,认为如既要保留团城,又使桥面扩宽,唯一的方法是将桥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宽。郑振铎乃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个报告。他的朋友沈雁冰是文化部部长,以“特急件”直送总理办公室。梁思成还请苏联专家参观团城,希望获得支持,但并未奏效。后来梁思成直接见周恩来,当面陈述保护团城的意见。郑振铎又让罗哲文去团城测绘拍照,搜集资料,尽快在《文物保护参考》杂志上发表。几天后的一夜,郑振铎接到总理办公室电话,通知他和副局长王冶秋陪周恩来视察团城[1]

1954年6月的一天,周恩来到团城视察,先环团城走了一圈,后站在城墙边,眺望北海琼岛,观察来往车辆,并向郑振铎等文物工作者询问有关情况,最后周恩来把目光移向中南海方向说: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把桥面向中南海方向扩展,拆掉“金鳌”、“玉𬟽”两个牌坊。拆掉后的两个牌坊移到了陶然亭公园,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而销毁[1][2]

改建后的金鳌玉𬟽桥保持了原桥的风貌,桥身加长至220米,桥面拓宽至34米,中间的车行道27米,两侧的人行道3.5米,桥由7孔改为9孔,中间一孔用于通水,其余封堵当作装饰。为安全起见,将石栏板改成高的铁栏杆。1972年再次加高铁栏杆,当时是因天安门广场发生抢花事件后,又有人从北海大桥上跳下进入中南海,所以铁栏杆再次加高[1]

 
八国联军入侵时法军拍摄的金鳌玉𬟽桥,可见景山故宫中海北海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北海大桥往事:郑振铎等反对拆除 周总理保住团城. 搜狐. 2008-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2. ^ 文津街的由来. 北京西城报. 201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