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7冲锋枪中华民国联勤205兵工厂为了替代接近年限的MAC-10,而开发的9公釐口径冲锋枪

T77冲锋枪
T77冲锋枪枪托收起
类型冲锋枪
冲锋手枪
个人防卫武器
原产地 中华民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92年—
使用方 中华民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联勤
研发日期1985年
生产商联勤
生产日期1992年—
基本规格
重量空枪:2.82公斤
长度
  • 枪托折叠:335公釐
  • 枪托展开:610公釐
枪管长度215公釐

子弹9×19公釐
口径9公釐
枪机包络式枪机反冲作用开放式枪栓
发射模式半自动、全自动可击发调变
射速1,200—1,500发/分钟
最大射程150公尺
供弹方式15、30发弹匣
瞄具机械瞄具
中华民国宪兵部队试射T77冲锋枪

历史

编辑

T77于1985年(民国74年)时推出一外型类似MAC-10冲锋枪的原型枪,当时并没有赋予军用编号,仅对外公开为“国造新型9mm冲锋枪”,这时的原型枪外型与现今T77仍有相当的差异。此枪保留了MAC-10气体反冲作用开放式枪栓包络式枪机设计,体积细小、射速极高,但精确度低。

1991年公布的T-77配有黄色玻璃纤维(FRP)护手,握把后方也采用相同材质制成,早先的U型战斗照门改为能两段切换、调整左右风偏的圆孔式照门,枪管的固定方式也由M-10/M-11的差入式,改成类似以色列乌兹冲锋枪相同的螺帽固定式。此外T77并将枪管加长,且重新计算枪机与全枪重量及重心,使T77的射程增加且精准度提高,容易分解保养以及更换零组件。

直到1992年,T77才出现一批橘红色FRP护木的量产型,算是正式定型,之后的量产型改回黑色橡胶护木。经过长时间开发过程的T77进入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制式装备。

设计

编辑

T77的基本设计参考迷你乌兹冲锋枪,采用开放式枪栓、前套式中空枪机和握把式装弹设计。为了增加射击稳定性,T77冲锋枪的握把设于枪身重心上,有助于射手更容易掌握枪身。枪管上方车有两道向右上开的斜沟,能抑制枪口上扬英语Muzzle rise;枪身上也有如乌兹冲锋枪的肋条,在异物入侵时,异物将会被挤至这些沟渠内,并不会妨碍枪机运作,不过T-77仅有左边一侧拥有此结构。T-77的安全装置只有两个,一为板机上方的保险钮,负责控制板机是否能够操作;另一则为枪身左侧的射击选择钮,可选择全自动或者是半自动射击。

枪机拉柄外形如同是乌兹冲锋枪的圆柱缺口形,不过由于拉柄前端截面过小,无法舒适以手掌下端拉开枪机,需使用较不舒适的腕部角度,以左手姆指和食指抓握两侧拉开枪机;若射手为了增加拉开的力量,则必须将枪口朝下45度,但也会失去枪口指向目标的警戒状况。射击状态也只能单独以右手姆指拨动选择钮,进行半自动/全自动之转换。T77的环状背带环不类似传统长型背带环优良,有保养擦拭不易、结构强度问题、容易产生碰撞声响、不能提供稳固等问题。

由于采用握把式装弹设计,可以快速进行换弹匣,减少反应所需的时间。但也因此握把与枪身得成90度的设计,相对在握持握把时,手腕关结需配合枪支调整。长时间握持此枪时,并不如其他半自动手枪或突击步枪之握把来得舒适。T77拉柄与枪机以螺栓方式结合,不似乌兹冲锋枪采用分离式设计,所以拉柄会随者枪机运作往覆来回,也增加射手持枪之不便。在初期T-77有类似MAC-10简易伸缩式的铁条枪托设计,但后来因材质强度问题、无法收纳至枪身内部、保养擦拭不便等问题取消。后来改采折叠金属枪托设计,但这设计在折叠时时枪托柄与护木会形成缝隙夹角,造成左手持枪不便。虽然T77能在枪托折叠时可当作前握把使用,但由于枪托并未平贴枪身,反而会握持不便造成持枪力量偏移,影响射击准确度,射手需有一定使用经验来克服、修正弹著。

在更换枪管方面,T77不须任何工具,只要按下枪管卡准便可快速取下其枪管,无论是平时保养或者是后勤维修上都有一定的方便性;如果在战场上,枪管已经达到报废程度(超过射击发数)时,射手可以自行更换枪管,不须另外送至工厂处理。现今出厂的T-77护木已采为黑色人工橡胶,可能是人工橡胶的防滑效果及手感较好,并对雨水、泥浆及灰尘等战场环境较能适应的缘故。在枪枝护木前下端拥有凸出设计,可使射手能确实正确的握住护木,减少灼伤事件,T-77在枪身前端有固定套环螺纹,可以另外安装消音器,来应付特战需求。

可靠性测试

编辑

联勤205兵工厂曾将T77冲锋枪送交给宪兵特勤队(MP.SSC)执行性能验证:在6,000发射击中,T-77的平均故障率在0.2%以下,而大部份的故障能在10秒之内可以排除;在连续300发无故障连续射击、高温、低温、盐水、静态泥沙、动态尘沙、雨淋、坠落、泥浆水等测试方面,也全数通过。

使用国家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106/1573380.htm(照片中有警員持T77警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