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媽祖宮
媽祖宮,又稱不肯去媽祖宮、天后宮、媽祖廟,位於溫州市洞頭區北岙街道東沙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洞頭列島最早的媽祖廟,也是浙江省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媽祖廟建築。東沙媽祖宮是洞頭媽祖信仰的中心,每年都會舉辦春秋兩祭、6次十八日佛會活動以及春節期間「迎火鼎」活動。
東沙媽祖宮 | |
---|---|
基本資訊 | |
別稱 | 不肯去媽祖宮 天后宮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位置 | 溫州市洞頭區北岙街道東沙村 |
座標 | 27°50′49″N 121°10′18″E / 27.847025°N 121.171661°E |
宗教 | 中國民間信仰 |
主神 | 媽祖 |
例祭 | 農曆二月十八、三月廿三、四月十八、六月十八、八月十八、九月初九、十月十八、臘月十八 |
廟格 | 村廟 |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媽祖宮 | |
地址 | 溫州市洞頭區北岙街道東沙村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認定時間 | 1997年8月29日 |
地圖 | |
建築
編輯截止2015年,洞頭當地一共有23座廟宇供奉媽祖,單獨祭祀媽祖的有13座,東沙媽祖宮是洞頭歷史上第一座媽祖廟,也是洞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1]媽祖宮的選址蘊含風水思想,坐落於海灣岙底,面向東南大海,背倚西北「媽祖宮頂」峰,左右兩峰龍盤虎踞,周圍三壟環繞,隔海對望三壟主峰,當地傳為「聚氣迎神」,正因此東沙漁港才能年年豐收。媽祖宮為合院木構建築,占地面積442.70平方米,實際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香火亭、門廳、戲台、兩廂、拜亭、大殿。香火亭在中軸南端、正對門廳的海灘上,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重檐攢尖頂琉璃瓦六角亭,每邊2.45米;門廳有3開間,面寬10.8米、通深2.8米,前後門坊、明間依次排列,明間門楣有「天后宮」匾額,兩側楹聯分別為「靈風遠衛神州兩岸」、「坤德長垂海國辟山」;戲台坐南面北,背靠門廳明間,面寬4.12米、進深5.25米、台面高1米;東西廂樓各三間;由前院上七級台階進入三開間設有儀門,儀門設有三道門扇;後院中央設有矩形拜亭,設有「三拜石」、媽祖軟身座像,系祭拜媽祖的地方;後宮為三開間,面寬10.1米,中心對稱,最中間的明間面寬4米,通進深7.75米,明間後廊為媽祖本尊神像,左右配祀觀音、三官,東西次間分別為山神、土地和送子娘娘、金童玉女。[2][3]
東沙媽祖宮在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因為海盜作亂屢屢遭到破壞,根據宮內碑文資料,媽祖宮後殿、戲台在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多次修繕。民國十八年(1929年)媽祖宮山門屋面、戲台西南檐角因颱風受損,當地紳民修復並增設門廳、門台、兩廂,奠定了今天的規模。1949年東沙村村民陳裕山為報答媽祖保佑他逃脫日本人追捕,再次出資維修媽祖廟,並用黃金2斤包裹媽祖像,但媽祖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沉入海底。1958年後媽祖廟成為漁民放置漁網的地方,1963年用做海帶干倉庫,1971年成為村魚粉廠廠址,1978年才恢復宗教用途。1986年10月17日,被列為洞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政府於1987年組織修繕了大殿,1991年修繕戲台和兩廊,又在媽祖宮外修建防波堤。1997年8月29日,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4]
起源
編輯洞頭的媽祖信仰是在明末清初傳入,當時福建惠安、莆田、泉州一帶的漁民每年漁汛攜家眷北上洞頭,在洞頭北沙、東屏一帶建立季節性定居點,在當地從事漁業捕撈,汛期回去就離開。為保行程平安,福建漁民在洞頭東沙岙建立了一座簡陋的媽祖廟,每年攜帶媽祖塑像供奉在這裡,離開時再帶走,久而久之本地漁民也開始崇奉媽祖。相傳清代乾隆年間某年秋,福建漁民返航回鄉時天氣突變、風雨興焉,漁船一連數日不能出航,最後一日漁民結隊出海,只有攜帶媽祖廟的那艘漁船傾覆,所幸漁民被救起搭別人船返回,媽祖像則在第二天漂上岸。東沙村的村民認為這是媽祖想要留在這裡,於是將其重新供奉在廟裡,全村出錢出力仿造惠安媽祖廟新建了如今的媽祖宮,當地也稱不肯去媽祖宮。[2]
也有說法是,當年惠安漁民攜帶了一個樟木雕刻的媽祖像,結果在出港前媽祖的頭和腳掉了下來,洞頭漁民就說媽祖想要留在這裡。惠安漁民覺得掉落手足、氣運不佳,因此也同意將媽祖留下來,結果東沙周邊幾個村16人來搶這個像,東沙村拿到了媽祖的身體,水頭岩村拿到了雙腳,二攏村拿到了雙手,都想要在自己村子裡建廟。最後惠安漁民再度勸說大家將媽祖像就地供奉,洞頭的村民就各自籌資,請惠安漁民幫忙從湄洲島運來條石、從惠安請來老司,按照惠安媽祖廟的風格興建媽祖廟。主持媽祖宮的就是當年拿到神像的那幾個村,神像掉落的無名村岙後來也被大家叫做媽祖廟。[1][4]
祭典
編輯洞頭的媽祖廟在每年農曆二月十八、四月十八、六月十八、八月十八、十月十八、十二月十八以及春秋兩季的媽祖誕辰三月廿三、媽祖升天日九月初九舉行祭典,最特別的還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辦的「迎火鼎」。洞頭的「迎火鼎」習俗源自於閩南,但在洞頭也有抗擊海盜的元素。據說某年除夕,港內漁船都點亮桅杆迎接新年,結果有人不小心在放鞭炮時點燃了山頭,海盜看到燈火通明以為有所戒備、不敢來犯。後來人們覺得這是媽祖顯靈,每年新春卜日舉行「迎火鼎」,一行人扛着點燃了的火鍋,從媽祖廟出發在周邊各村巡迴。東沙媽祖宮每年都會有3支隊伍,在初一晚上或十五向東、南、北三個方向在洞頭本島巡迴,各隊伍在兩三百人。[2][3]
媽祖宮的一般佛會活動則由佛會組織,現在的佛會成立於1980年代,由東沙周圍十多個村莊上百號人構成,設會長一名、副會長若干;春秋兩祭則由當地有名望的船老大牽頭,在東沙港的船老大中推舉16人,最後由主持廟務的廟祝占卜出媽祖佛堂前向媽祖卜卦示意,最終確定組織者人選。每年二、四、六、八、十、十二月的十八日舉辦佛會活動,其中年初、年末的「年頭會」、「年尾會」較為盛大,會設宴款待四方來賓,其餘主要面向佛會會員和鄰近村村民,多時參與者上千。春秋兩祭則在媽祖誕辰和升天日,佛事的主要內容就是請師公在媽祖廟裡做法會。開始做法之前,信徒在師公帶領下依次拜祭媽祖、地壇、天壇,最後從左到右巡迴祭拜一周;之後信眾散去,師公依次開始請水、請神、祭北斗、祭三界、請灶神、獻敬、玉皇赦、解厄、東嶽蘸、送神;最後舉辦宴席,媽祖誕辰那天還會請來戲班唱戲。[2]
2010年洞頭的「媽祖祭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政府於同年開始每年媽祖誕辰在東沙媽祖宮舉辦「媽祖平安節」,節日活動包括媽祖平安出遊、書畫攝影展、洞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等等,媽祖祭拜活動則是節日的核心環節。官方的介入導致傳統民俗更加接近於娛樂,祭典場地從寺廟內部轉移到寺廟外的舞台上,新春期間的「迎火鼎」又一併在這天舉辦。[5]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陳愛琴. 北岙街道东沙天后宫. 洞头妈祖祭典. 杭州: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5: 64–67. ISBN 978-7-5514-1167-7.
- ^ 2.0 2.1 2.2 2.3 2.4 柯旭東. 温州市洞头县妈祖信俗和祭奠、佛事及民俗调查. 葉明生 (編). 贤良港妈祖文化论坛 海峡两岸传统视野下的妈祖信俗研讨会文集.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 295–312. ISBN 978-7-80254-752-0.
- ^ 3.0 3.1 柯旭東. 温州洞头东沙村妈祖宫“迎火鼎”现状调查. 文教資料. 2010, (14).
- ^ 4.0 4.1 戴成崇; 林來興. 洞头的妈祖庙. 洞頭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洞头县文史资料 第3輯. 1993: 87–90.
- ^ 劉菲菲. 妈祖信仰仪式的节庆展演和民俗变异——以洞头“妈祖平安节”为例.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