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牙齒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切割和磨碎的方式來分解食物,並且為吞咽和消化作準備。人類共有四種不同類型的牙齒,即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每種類型的牙齒有不同的用途。門齒用於切割食物,犬齒用於撕碎食物,臼齒用於碾碎食物。成年人牙齒的牙根是嵌入在上頜骨(上頜)以及下頜骨(下頜)的牙槽突,它們被牙齦覆蓋。牙齒是由多重組織組成,具有不同的密度和硬度。

牙齒
一副成年人的牙齒
由口腔向外視角的牙齒
標識字符
拉丁文dentes
TA2914
格雷氏p.199
解剖學術語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是雙套牙(列)哺乳動物。第一套牙(乳牙)通常在六個月大時長出,有些嬰兒也會在生下時就有一顆或多顆可見的牙齒,即誕生齒(Natal teeth)。尋常的牙齒長出過程成為出牙(Teething),發生在嬰兒六個月大時,並可能伴隨着疼痛。

解剖學 編輯

口腔解剖學是解剖學下的一個分支,致力於研究牙齒的結構。牙齒的生長、出現、分類都包含在這個領域中,惟牙齒咬合不包括在內。口腔解剖學也是一門分類科學,其包含了對牙齒及其結構的命名。分類的目的是為了能讓牙醫輕易地鑑別牙齒及其結構。

解剖學上的牙冠是指在牙骨質-牙釉質交界處(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之上的被牙釉質包覆的部分。[1]牙冠大部分由牙本質構成,內部為牙髓腔。牙冠一開始在牙齦內部,萌發後將會保持可見。解剖學上的牙根是指在牙骨質-牙釉質交界處之下,被牙骨質覆蓋的部分。和牙冠一樣,牙本質占據了牙根的絕大部分。犬齒和大部分前臼齒,除了上頜第一前臼齒之外,通常有一個牙根。上頜第一前臼齒和下頜臼齒通常有兩個牙根。上頜臼齒通常有三個牙根。

人類通常有20顆乳牙和32顆恆牙。牙齒被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臼齒,門齒主要用來切割食物,犬齒用來撕咬,臼齒用來磨碎食物。

大多數牙齒的特徵足以把它們和其他牙齒區別開來。牙位表示法被用來描述一顆特定的牙齒,常見的牙位表示法有FDI牙位表示法帕爾默牙位表示法通用記錄法。FDI牙位表示法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使用。

乳牙 編輯

乳牙共有20顆,上下頜骨各有10顆。由正中開始,依次是正門牙、側門牙、犬齒、第一臼齒和第二臼齒。至約6歲起,乳齒會由門齒開始脫落,漸次更換為恆齒。

人類乳牙的齒列2.1.0.22.1.0.2

恆牙 編輯

 
通用記錄法標註的成人牙齒。第1號牙齒是右上方的後(第三)臼齒。

恆牙共有32顆,上下頜骨各有16顆。人類恆牙的齒列2.1.2.32.1.2.3。由正中開始,依次是2隻門牙、1隻犬齒、2隻小臼齒和3隻大臼齒。

恆牙使用牛耕式轉行書寫法依次排序。上頜骨牙齒包括上顎正門齒(右圖使用通用記錄法,指第8和第9號牙齒)、上顎側門齒(7,10)、上顎犬齒(6,11)、上顎第一前臼齒(5,12)、上顎第二前臼齒(4,13)、上顎第一臼齒(3,14)、上顎第二臼齒(2,15)、上顎第三臼齒(1,16)。下頜骨牙齒包括下顎正門齒(24,25)、下顎側門齒(23,26)、下顎犬齒(22,27)、下顎第一前臼齒(21,28)、下顎第二前臼齒(20,29)、下顎第一臼齒(19,30)、下顎第二臼齒(18,31)、下顎第三臼齒(17,32)。第三臼齒通常被稱為智齒,有的人可能終身不會萌出。像第四或第五臼齒這樣額外的牙齒十分罕見,它們通常被稱作多生牙。牙齒的數量少於正常數量被稱作牙發育不全。

男性和女性的牙齒差異很小。男性的牙齒和頜骨通常比女性的大。男性牙齒通常也會有更多的牙本質而女性則會有更多的牙釉質。

組成部分 編輯

 

牙釉質 編輯

牙釉質是身體中最堅硬並且高度礦化的組織。它起源於口腔外胚層,是組成牙齒的四種主要組織之一,其他三種分別為牙本質牙骨質牙髓。它通常可見,並被下層的牙本質支撐。96%的牙釉質由礦物質組成,水和有機物組成了剩下部分。正常的牙釉質顏色是淡黃或灰白。在牙齒的邊緣通常在牙釉質下沒有牙本質支撐,有時會呈現出輕微的藍色。牙釉質是半透明的,所以在牙釉質之下的物質會影響牙齒的外觀。牙釉質的厚度並非固定,通常在牙齒尖部最厚,厚達2.5毫米,而在邊界處(即牙骨質-牙釉質交界處)最薄。牙釉質的磨損率通常為一年微米。

組成牙釉質的主要礦物質羥磷灰石,它是一種晶狀碳磷化合物。牙釉質絕大部分由礦物質組成不僅提供了它的硬度,也使它變得很脆。牙本質包含更少的礦物質同時也更柔韌,使它能夠為牙釉質提供支撐。不像牙本質和骨頭,牙釉質不含膠原蛋白。牙釉質生長所需要的蛋白質為ameloblastins, amelogenins, enamelins和tuftelins。這些蛋白質被認為為牙釉質的生長提供了框架支持。罕見的情況下牙釉質不會形成,使得下層的牙本質暴露在外。

牙本質 編輯

牙本質是牙釉質或牙骨質與牙髓腔之間的物質。由牙髓的成牙質細胞所分泌。這種多孔的微黃色組織由70%的無機物,20%的有機物和10%的水分組成。

牙骨質 編輯

牙骨質是一種特殊的覆蓋牙根的骨頭,包被在牙根部牙本質表面,顏色較黃,硬度類似骨組織。

牙髓 編輯

牙髓位於牙齒中心,內部連接著血管和神經,是牙齒內唯一的軟組織。

生長 編輯

 
右下第一、第二、第三臼齒各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X射線圖片

牙齒發育是牙齒從胚胎細胞發育,生長,在口腔中萌發的複雜過程。雖然許多物種都有牙齒構造,但它們的牙齒發育普遍和人類相同。人類牙齒必須經過良好的胚胎發育階段,才能發展出健康的口腔環境、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及牙周組織。乳齒在胚胎發育六至八周之間開始形成,恆齒則在二十周時開始生長。錯過這段時間牙齒便不會發育。


牙齒保護 編輯

口腔衛生是保持口腔清潔的做法,也是是一種預防齲齒、牙齦炎、牙周病、口臭和其他牙科疾病的手段。

清潔牙齒的目的是去除菌斑,其中主要是細菌組成。[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lemente, Carmine. Anatomy, a regional atlas of the human body. Baltimore: Urban & Schwarzenberg. 1987. ISBN 978-0-8067-0323-7. 
  2. ^ Introduction to Dental Plaqu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eeds Dental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