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寺 (平遙)

37°10′15″N 112°07′30″E / 37.17083°N 112.12500°E / 37.17083; 112.12500

雙林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平遙縣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120
認定時間1988年1月13日

雙林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的橋頭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寺。雙林寺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一部分。

歷史

編輯

雙林寺初名中都寺,建寺年代沒有確切記載。寺內現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記記載:「中都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宋代取佛經「雙林入滅」之說,更名雙林寺。遼時又稱清水院。寺後經過重修,目前大部分建築和塑像為明代或清代。

雙林寺占地約1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禪院在東,寺院居西,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為堡門、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娘娘殿,兩側有地藏殿和土地殿、羅漢殿和迦藍殿、鐘樓、鼓樓、千佛殿、菩薩殿、貞義祠。寺內現存彩塑2052尊(完好塑像1566尊),大小各異,藝術價值極高,是元明彩塑的精華。[1]

建築和塑像

編輯

雙林寺坐北朝南,寺占地面積約為一萬五千平方米。其沿中軸線坐落着三進院落,寺外圍圍夯土牆(明代所建)。夯土牆上置箭垛。

天王殿

編輯

穿過堡門便是雙林寺的第一進院。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前廊檐下泥塑四大金剛,每尊約高3米。

天王殿內塑像

編輯
 
天王殿彌勒菩薩

天王殿內,彌勒菩薩居中,高2.2米。彌勒左右帝釋天大梵天作為脅侍,高約1.75米。南牆塑有四大天王,北牆兩側為八大菩薩

 
釋迦殿釋迦牟尼佛

釋迦殿

編輯

釋迦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釋迦殿內中心塑釋迦佛,左右脅侍文殊普賢菩薩。釋迦佛高約5米,文殊和普賢各高2.05米。殿內壁塑「佛本行故事」,內容為佛傳上所選作的48鋪。48鋪分布於殿內東,北,西三壁。48鋪由東至西,分四層,一至三層,每層高0.93米。48鋪其中塑造人物多達二百多尊,人物高約0.2至0.4米。釋迦殿主尊背壁後為一葉觀音,高3.4米。觀世音菩薩為攝化眾生而自在示現三十三種妙相,第十三種形象即為一葉觀音。觀音四周塑羅漢,護持菩薩,韋馱,騎獸六臂明王五尊。[2][1]

 
千佛殿自在觀音

千佛殿

編輯

千佛殿面闊七間。干佛殿內四周為壁塑五百菩薩,高0.69—0.82米。壁塑分為五至六層,菩薩或駕祥雲,或騎異獸,與主像聯繫照應,渾然一體,造型寫實逼真。殿窗台和門兩側還塑有供養人像三十多尊。[2]

 
菩薩殿二十六臂觀音菩薩

菩薩殿

編輯

菩薩殿與千佛殿相對,面闊七間25.28米,進深四椽10.01米。殿內主像為二十六臂觀世音,高3.45米。觀音二側有帝釋和梵天二塑像,高1.78米。殿內四周懸塑四百多菩薩,或騎異獸,或踏祥雲。菩薩形象優美,色彩絢麗,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理想的菩薩殿堂。千佛和菩薩二殿外檐迴廊保存了少量明代壁畫,為明天順五年(1461年)的作品。壁畫題材為為善財童子五十參圖(《華嚴經·人法界品》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2]

大雄寶殿

編輯

大雄寶殿是雙林寺中最大的建築,為明初重建。殿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椽。大殿中心塑三身佛:中心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東側(左側)為報身佛「盧舍那佛」,西側(右側)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毗盧遮那佛二側各有一尊脅侍菩薩。三身佛壇前方左右兩側各塑一尊菩薩,左為普賢菩薩,右為文殊菩薩。大雄寶殿塑像風格為金代或明代,清代或民國曾對塑像背光進行了修改,一併重妝了塑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段思齊. 平遥双林寺:走进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跨越千年赏视觉盛宴. 人民網. 2023-06-22. 
  2. ^ 2.0 2.1 2.2 金維諾. 双林寺的雕塑艺术. 中國國家畫院.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