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18世紀以來在海外華僑流行至今的用語,狹義特指華僑本人的家鄉,廣義泛指中國。[1]唐山在概念上類同唐話(海外華僑的通語)、唐人

歷史源起 編輯

唐山之「唐」 編輯

 
1927年電影《唐山來客》在英屬香港的廣告

大唐航海風氣盛行,1119年大宋仕人朱彧觀察:「唐威令行於東南,故蠻夷呼中國為唐」。[2]唐人」之稱興起並沿襲,例如大明《瀛涯勝覽》指爪哇國百姓「一等回回...一等唐人...一等土人」,唐人擠佔了「宋人」「明人」的說法。[1]以「唐山」指涉家鄉的文獻則晚得多,最早是1765年《小琉球漫誌》「熟番云:台地(即台灣)寒由唐山人攜來。蓋諸番以內地為唐山、人為唐人也。」[3]淘金潮興起時,1855年英屬香港報章載「此船甚是快行,前回在金山載有多客,返回唐山,費日甚少」。1900年代大清公文「凡華人商家之在非島貿易思回唐山,...要稟明該處管轄稅司」 。[4]1971年李小龍在泰國拍電影《唐山大兄》。至2011年檳城福建人仍說唐山、唐人[5]

唐山在民謠民諺尤其「過番歌」的用例凡多。客家民謠「郎在番邦妹在唐,兩人共天各一方;妹在唐山無雙對,郎在番邦打流浪」。[6][7]台灣民諺描述台灣人血統「有唐山公無唐山媽」。[5]

唐山之「山」 編輯

至於為何以「山」代指一片土地,可能是華僑從海中遠眺中國本部陸地時,陸地就像山。[1]例如1948年新加坡《南洋學報》指「南洋各地大率島嶼,獨中國為廣袤大陸,華僑乃視南洋各國為海國,視中國為山國,故曰唐山。」[8]

狹義廣義 編輯

廣義的唐山指代整個中國,類同於「中土」,並不特指個人具體的家鄉。[1]海外華僑家書來看,少取廣義,多取狹義——具體指代本人的家鄉;[1]例如:「近來忽聞唐山米粟暴漲」,[9]「唐中晚冬收成如何」,[10]「唐中鄰友近人來很多」。[10](註:唐中即唐山之中)[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華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會科學. 2022, (4): 153-157. 
  2. ^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李偉國點校,中華書局 2007 年版,第142 頁。轉自李華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會科學. 2022, (4): 153-157. 
  3. ^ 朱仕玠: 《小琉球漫志》卷六,(台灣) 大通書局 1984 年版,第60 頁。轉自李華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會科學. 2022, (4): 153-157. 
  4. ^ 《萬國外交政史卷四( 續) 》( 第六條第四十二款) ,上海《政藝通報》1907年第6卷第22期。轉自李華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會科學. 2022, (4): 153-157. 
  5. ^ 5.0 5.1 蔣為文. 越南的明鄉人與華人移民的族群認同與本土化差異 (PDF).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2013, 9 (4): 92 [2022-06-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5-13). 
  6. ^ 陳文紅.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瀋陽大學學報. 2006, (1) [2022-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7. ^ “过番歌”, 字字泣泪声声情. 汕頭日報. 2021-02-21: 7 [2022-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8. ^ 鈺: 《「唐山」一名之來歷》,(新加坡) 《南洋學報》1948 年第 5 卷第 2 期.
  9. ^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編: 《潮汕僑批集成》( 第一輯第27冊)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32 頁。
  10. ^ 10.0 10.1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編: 《潮汕僑批集成》( 第一輯第1冊)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43、516 頁。